2007北海道 –行程
作者 mandy2007年年度國外旅遊
地點:北海道 道南
時間:4/21-4/25
<糖>賣東西、我不要唱歌
作者 mandy賣東西
陳小妹最近很喜歡辦家家酒。假裝自己在賣東西。
他會問我們:你要吃什麼口味的冰淇淋?巧克力口味冰淇淋好不好?
會問:你要喝咖啡嗎?
假裝去煮了東西之後會端出來給我們吃喝,然後問我們:好吃嗎?
他把一個櫃子當成他的冰箱,叫他「冰箱酷妹」(應該是這個名字吧,陳小餅說是寶貝廚房裡的角色?)
昨天陳小餅拿起之前奶粉送的購物車裡面的蔬菜,一個大白菜要賣我9000元,玉米要賣我2000元,青椒10000元。
我笑著說:你是黑店啊?還是印尼盾?
陳小妹突然冒出來,拿著紅椒搶生意說:10元。
然後拿了其他兩個菜說:三個100元。
哈哈哈,我說你是哪裡學來的啊。
餅乾奶奶說應該是今天去市場學的,因為奶奶今天帶陳小妹去市場,買了三個100元的鳳梨。
現學現賣^_^
可惜我們家的雜貨店關了,不然陳小妹一定可以幫奶奶一起顧店做生意的。
繼續閱讀
<轉貼>[ 旁觀者效應】
作者 mandywang<轉貼>[ 旁觀者效應】學會在危急時,有效尋找旁人協助
重點在最後面
要仔細看完喔!!!
===================================
最近常聽說有女性朋友在公車上遭到性騷擾,勇敢抵抗並大聲呼救,車上的人卻冷眼旁觀,沒人願意上前制伏性騷擾者。
先別急著對這社會感到失望 … 讓我告訴妳為什麼…
1964年3月,在紐約的克尤公園發生了一起震驚全美的謀殺案。
一位年輕的酒吧女經理,在凌晨3點回家的途中,被一不相識的男性殺人狂殺死。
這名男子作案時間長達半個小時,當時,住在公園附近公寓裡的住戶中,有38人看到或聽到女經理被刺的情形和反覆的呼救聲,但無人伸出援手,也沒有人及時打電話報警。
直至最後才有一名鄰居打電話給警察,警察在兩分鐘內抵達,但該名女子已氣絕身亡,歹徒也早已駕車逃逸。
事後,美國大小媒體同聲譴責紐約人的異化與冷漠。
1968年美國紐約兩名心理學家, John Darley及Bibb Latane經過一系列研究,對這種冷漠的現象有了詮釋,他們稱它為”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
旁觀者效應簡單的說就是:
人對於緊急事態的反應,在只有自己時,與在場有其他人時,有很大的不同。
當有其它他人在場時,個體會抑制利他 (協助他人)的行為。
有研究證明,當有他人需要幫助時,如果受試者認為自己是唯一的旁觀者,有百分之八十五的人會立刻前去幫助對方。
若受試者認為除了自己之外,還有另一個人也知情,則前去救援的比率就降至百分之六十二。
最令人驚訝的是當受試者認為還有其它四名受試者也聽到時,會伸出援手的比率更降至百分之三十一。
他們認為之所以會有旁觀者效應出現, 主要是當旁觀者出現時,會導致利他責任分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的效果。
即個體不清楚到底誰應該採取行動。
幫助人的責任被擴散到每個旁觀者身上, 這樣每一個人都減少了幫助的責任,容易造成等待別人去幫助或互相推諉的情況。
此外也有人解釋為:在任何緊急事態中,為了作出反應,就必須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停下來, 去從事某種不尋常的、沒有預料到的、超出常規的行為。
在單個人時,他可以毫不猶豫地採取行動,但由於其他人的在場,他會比較冷靜,觀察一下其他人的反應,以免舉止失措而受到嘲笑。
其實在台灣發生旁觀者效應的事件也不少,最著名的就是八掌溪事件了,圍觀的群眾上百名,案發時間也相當長,但最後國人眼睜睜在Live直播下,看到受困的四個人被滅頂。
另一個有名的例子是民國 91年台北縣板穚市發生的姦殺案。
一位年僅十二歲的未成年少女,被樓下的鄰居誘騙至屋內強行性侵害且勒殺而死。
當時有多位鄰居表示在案發當天下午二點多,有聽到多次女性大聲哭喊的救命聲,甚者還有人看到該少女在四樓的陽台呼救,但在沒有人伸出援手或報警下,最後未成年少女被鄰居姦殺。
我第一次發現旁觀者效應是在我專科一年級的時候,(雖然當時我並不知道這個名詞 ..)
有一次我騎機車在路上,碰巧前面有機車發生擦撞。
有一老年人連車帶人跌倒在地,他倒在地上,手轉緊油門手把,車子不斷空轉,引擎聲逐漸震耳欲聾..
當時包括我在內,共四人踩煞車閃避,並停在旁邊看, 恐怖的引擎聲愈來愈大,但我腦袋呈現一片空白。
直到又來一輛機車,兩個18,19歲的少年仔看到,操著台語大斥:「恁是看假的哦?」
然後後座那人便趕緊下車,將老人的手移開油門轉把,並將車牽起來。
那個景象對我的衝擊很大,當時我感到沮喪且反思不解,為什麼沒能立刻反應下車幫忙…
但從此之後,只要在路上看到有人跌倒在地,我總是第一個停下車將人扶起,或許是因為有經驗了 ..
而我還發現,每當我停車下來幫忙時,便會逐漸聚來更多旁觀者的協助..
所以我的結論是,了解了旁觀效應後,我們便可以逆向操作以獲得他人的救援。
也就是說當你在呼救時,千萬別只是大聲嚷嚷, 妳應該趕緊找到週圍最具正義感的對象,(17-25歲的年輕男子最佳,因為血氣方剛,所以不會顧慮太多,往往有求必應)
直接看著他請求他幫忙,這樣所有救援的責任便會落在他一人身上了,(因為大家都會看他是否行動)
只要他一行動,便會刺激其它人一同協助。
這樣受到救援的機率就高的多。
偏頭痛–複診
作者 mandywang接續上回的話題。這幾天接到不少來自各位的關心,先感謝各位。
因為上回醫生幫我預掛的號碼很後面,看起來沒有8點半以前是不會輪到我的。昨天晚上下班在辦公室待到八點才去醫院複診。在辦公室等待的期間開始貼舊站的文章,貼了四、五十篇上傳了一堆照片,貼到快要鐵手…好像廢話太多離題了:p
**********
不知如何談起,就從昨天看診情形開始敘述吧。
醫生看了照出來的X光片說:你之前有大力撞擊過頭部吧?有沒有腦震盪過?
我:我自己有意識的好像沒有。
醫:那有沒有緊急煞車?頭猛然往前又往後之類的。
我猶豫了一下,這我就不是很確定。
我忍不住插嘴問:主要問題是什麼?(不是我心急,不過醫生您講話的口氣讓人覺得病得很嚴重,但是您講了很久卻又沒切入關鍵點啊~可不可以先說重點再從頭追溯原因啊)
醫:你的頸椎。脖子最後一節和身體接著的第一節處有很嚴重的傷害。
我:有可能是長期姿勢不良造成的嗎?
醫:不太可能。這種程度的傷應該是大力的外力造成的傷害。
醫生又重複詢問了一次有沒有頭部外傷過的事。討論了一些可能的情況。
之後開始交代一堆事情。
醫:接下來我提到的每一件事情你都要非常注意和記住。
1.一些可舒緩肩膀緊張的肩頸運動,像是頭左右360度轉一圈那種運動,雖然感覺很緩和但千萬禁止。我想你應該很喜歡這樣的動作。這類的病人都特喜歡這樣做,因為覺得會比較舒服。但是你的頸椎有傷,會加重傷害。
2.嚴禁去國術館讓人抓肩頸,尤其脖子喀拉喀拉的那個動作。一樣的道理,因為你脖子不舒服這樣的動作會比較舒服,但是其實是加深傷害。
3.嚴禁拿重物。尤其是彎腰拿起,必要時也要蹲下來拿起再站起來。
然後醫生說我的睡眠狀況一定不好。因為頸傷不好睡且容易越睡越累,越累就越容易頭痛。
我:能治療嗎?
醫:可以。你現在的程度還可以治療且還不到需要開刀的程度。先注意我剛剛提的那些都要遵守,這樣至少不會惡化,然後我會開一些治療的藥物給你。
=============
之後我提了一些狀況:
我一直以為是遺傳,因為我媽媽、姐姐、妹妹都會頭痛。
我一直以為是遺傳加上飲食造成,因為我爸就是很瘦膽固醇高的體質,我自己也是有膽固醇略為偏高的情況。
我一直以為是生理期赫爾蒙不平衡的問題,因為生理期前後比較容易頭痛。
我一直以為是姿勢不良造成,手麻肩膀痛是因為長期使用滑鼠造成。
醫生說,偏頭痛的原因很多,十個都會人有八個都有。講起偏頭痛每個人都可以告訴你一籮筐對抗的經驗,包括諸多每個人覺得自己有效的偏方、中藥和民俗療法,哪種健康食品有效、哪家國術館的師父很高招…
其實這些個案都有可能是有效的,但是每個人偏頭痛的狀況不一樣,沒經過檢查前,並不適合就直接採用別人的意見。自己會頭痛的人也不要隨便給別人建議。
醫生說很多個案都是像我這樣自己以為是什麼原因而沒有檢查自己吃止痛藥,他有個案結果是腦中長腫瘤,因為自己以為的原因錯過治療期。
聽了醫生說的我有點心虛和汗顏,因為我之前就是那種認為自己去某一家國術館按過覺得症狀有改善還推薦別人去的那種。我也跟別人推薦過刮痧之類的民俗療法。自己覺得好像比較舒服,沒想到因為沒有意識到自己是頸部有傷,這些行為反倒是加重傷害程度,差點錯過一些治療的黃金期。
===========
回家後找之前打電話給好友。當前篇blog出來後,他說我和他一開始的症狀很像,她之前也有類似的狀況但是沒有注意一些警訊,結果某天起床有半身麻痺以為自己癱瘓的情形才嚇到快點到醫院檢查,結果是頸椎有傷。
朋友當天電話中問我醫生照X光有沒有照頸部,我說有。他當初說希望不要派上用場,不過如果檢查結果出來有狀況的話她可以提供我一些就醫的經驗。
答案揭曉後我第一個打電話給她,因為真的太巧了,跟她一樣都是頸椎有傷。
他解釋了一些之前自己就醫的狀況和後續保養的過程。然後推薦一位長庚和一位國泰的神經外科醫生,建議我先去書田duplicate X光片,帶去給其他醫生聽看看不同的意見,也許還要安排斷層掃描,等結果都出來後再做治療計畫。
這次的情況的心得:
1.雖然聽起來的結果比我想像中的不好,不過還不算太晚。該慶幸當天老公臨時決定帶我過來檢查,讓我能在狀況還沒有很嚴重前可以開始保養使情況不惡化,並有機會開始相關治療。
2.太多的理所當然和「以為」真的容易誤事。尤其像偏頭痛這種太普遍的文明病真的原因是可大可小。
結論是:提醒各位如果有異常徹底檢查一下吧,千萬不要以為自己只是….而忽略了一些徵兆。
PS我沒有很緊張或擔心喔,因為我個人覺得查得到原因的比查不到的好多了。而且醫生說狀況沒有嚴重到不能治療只能空等那種。
後續我會找其他醫生做進一步的確認和追蹤。
進度報告–0-1歲文字紀錄完工
作者 mandy960417進度報告
小餅0-1歲原本純文字的成長紀錄(含明日報多碎念短文)終於貼完了!哇哈哈。
這幾天0-1歲全部文字紀錄,加上0-3個月的純貼圖頁面,總計完成87篇(明日報碎念版被我好幾篇貼成一篇…)。
連同之前懷孕筆記1(小餅)26篇,和1-2歲篇零散的10篇,總計貼了百餘篇。貼得快鐵手啦…
4-12個月的照片繼續努力中…
有關這個新站
作者 mandyDear all
不要懷疑,您沒有走錯路^_^
首先,請各位務必記得要先改你的bookmark,有訂閱RSS的也記得改囉(http://www.vschen.com/rss.php)。因為xxking的空間租到8月而已,之後那個站就會消失喔。如果沒改bookmark的話就會失聯囉。
不過站名沒改,我想用關鍵字「小餅乾小糖果」或是「雜貨鋪子」之類的應該可以搜尋得到。
新站的網址:vschen.com 或是http://www.vschen.com/都能進得來。
為什叫vschen.com?
vs=Variety Store
chen=陳
繼續閱讀
彼得定律
作者 mandywang上禮拜跟以前同事聊著一些彼此公司狀況跟一路以來看到很多工作上的問題。
今天在車上跟老公討論著,為什麼豬頭老闆到處都是。為什麼這麼多能力不足的人能爬上他現在的位置?他們是靠什麼才能得到目前的位置?難不成都是八字夠重才能做到現在的位置?
老公說,管理學上有一個彼得定律。組織中職務的晉升會有超乎能力能勝任傾向。
簡單說,很多人都不能勝任目前的工作。所以如果能力過超過這個工作就會繼續升上去不會停在目前的位置上。他在之前的位置能力可能沒有問題所以會被promote到目前的位置,不過這個新的位置對他來說就不見得可以勝任。
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也可以解釋很多現況和我長久以來的疑惑。
回家後找了一些彼得定律的資料: 彼得定律美國教育學者羅倫斯.彼得於1968年發表︰ In a hierarchy every employee tends to rise to his level of incompetence.(在一個組織體系裡,所有成員都有晉升至超乎其能勝任職務的傾向)
更多有關彼得定律
<糖>睡前聊天、飲食習慣
作者 mandy<鐵馬行>永安綠色隧道
作者 mandy看氣象預報本來預期今天會變天的,早上起床看天氣雖然陰陰的但是沒有下雨,因為這禮拜就只有這一天的假日,當機立斷決定趁下雨前開車去逛逛。
本來要到關渡繼續騎腳踏車的,不過開出門一小段路覺得台北好像快下雨了,看了一下那本全省單車路線的雜誌,就臨時決定開車往桃園永安的綠色隧道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