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貨舖子

家庭生活,育兒,遊記

績效

作者 mandywang

兒子向來喜歡上學,最近開始有點不開心,問他為什麼問不出結果來.
直接找老師,老師說,因為最近總部要來進行學生教學成效抽查,老師可能因此復習的比較勤快,一些遊戲類的課程都被挪用來複習,小孩因此也有壓力吧.她會注意小孩情緒的.

這樣講我能理解.
以前在學校時如果有教育局督學要來抽查或是教學觀摩會,學校也都是雞飛狗跳一陣子
小孩的表現好壞,關係著教學者的工作表現好壞.
而在職場上,這個就叫績效.這樣講上班族應該一點也不陌生吧,一年要評一到兩次,結果還會影響年終獎金

績效說穿了,就是將工作表現以量化評比
今年做了:N個案子,N百萬業績,達成那些KPI
好像這樣的結果是大家都還算能接受的
不過,當績效的衡量結果是建立在〔人〕上,感覺好像就會比較不單純視之

除了老師的績效是建立在小孩上讓我有點覺得不盡合理外
警察為了拼業績,躲在暗處抓違規開罰單,抓家庭麻將或吃案
醫生為了業績建議開不必要的刀或其他醫療行為
傳統人情保險業務,不管這是不是客戶真實需求,一逕推銷不必要的保險規畫
童書教科書業務人員用半恐赫的口氣創造客戶需求(妳不買,小孩會輸在起跑點上…)
....

沒有嚴謹的想過,例子有的舉得不好
不過只要業績的計算牽扯到人時,感覺爭議就較大

不知道這些產業有沒有比較合理的業績計算方式
可以兼顧被當成考評目標者的權益呢?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