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貨舖子

家庭生活,育兒,遊記

SOHO

作者 mandywang


(試刊號起10本雜誌。我在雜誌上班的那一年間,參與了這10本雜誌的出版)

********************************

對SOHO這個字,我有特別的感情。

幾年前,國內提起SOHO多指是紐約的蘇活區。
幾年後的現在,基本上大家不需要多做解釋,也都知道這代表個人工作者或自己開店的人(small office & home office)

把SOHO這個概念帶入台灣是一本叫SOHO的雜誌(目前好像已經停刊了,印象中出了50多期,對一家非出版集團經營的雜誌,想想這也是挺可觀的數字)。而我曾經是那個團隊創刊的成員之一。

還記得當初我們一開始就是在老闆的家裡討論一些主題,等了一兩個月,我們才有辦公室。
中間我們參與了辦公家具的選購,老闆想把辦公室布置的像家一樣,所以挑的家具其實很居家,一點也不像辦公室。
回想起來,那段時間應該是我工作中最開心的一段時間了,公司同事不多但感情超好,老闆是我前一份工作的文字總監,算是引導我的老師。我們對這本雜誌創刊有超多的熱情,對於能把一個新概念帶入台灣更是興奮不已。
那是1997年的事了。
想想,真是純真的年代啊!

還記得我們在界定soho的定義和族群時,除了一般認知的soho如文字工作者、美術設計、程式撰寫人員之外,還特別挑了保險傳銷工作者,其實這有個有趣的背景,我們幕後的大金主可是某傳銷大老。所以我們接觸很多的傳銷人,也或許是我對爭議頗大的傳銷從業者保持友善的重要原因之一。

***********

自己走了這樣一遭,每天不斷寫著當soho的各種好處,鼓勵別人當soho,諷刺的是,我卻更清楚知道自己不適合當soho。
當soho最吸引人的,不外乎強調自己當自己老闆的自由,不必看老闆臉色,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可以有彈性的運用工時,多一點時間陪家人。

但採訪了很多個案後,會發現事實是,SOHO雖然有彈性的運用工時,卻不見得能有多一點時間陪家人。
為什麼?因為自己當老闆會有很大的危機意識,擔心有一餐沒一餐,所以有案子進來就會接下不敢拒絕。另外也擔心拒絕了下回別人就不願意找你,因為案子會外發給soho,很多都是因為業主自己時間很趕吃不下來才會外發,如果業主很趕的時候不能幫上忙,下回他也不會記得你了。而很趕的案子,也代表你得在沒日沒夜的幫業主趕東西好讓他來得及交差。
至於自己開店的也一樣,很不願意休假,因為常關門的店客人容易流失,不開門就沒有錢賺而且固定開銷還會照常支出,一想到這些就更捨不得關門度假休息去。
服務性質的soho也一樣,雖然看起來自己白天很多時間可以運用,但客戶有空的時候通常都是下班後和假日的時候,所以你還是得花很多下班和假日在服務客戶。自己的作息很容易會變得跟上正常班的家人沒有交集,無形間犧牲了原本應該屬於家庭的時間。當然,如果全家的作息一致,夫妻同為soho,我想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但小孩上學後問題又會產生,因為小孩的作息就是一般正常班作息。

上班族有明確的下班時間,雖然不能離開辦公室,但是下班時間到就可以走。SOHO族沒有固定工時和上班地點,好像很自由,但實際上反倒變成隨時都是工作時間。結果當SOHO不但沒有多陪家人,反倒還被工作綁的更死,甚至連休閒時間都變少了。 (我婆婆就是很典型的例子,自從開了雜貨店之後就綁在店裡,幾乎全年無休將近30年,姊夫們開店開業,一週只休半天。想想真的超辛苦的ㄟ)

這是我超怕的一點,對我來說,工作的重要性絕對不能超過家人,不然就本末倒置了。我賺錢是為了提升家人小孩的生活品質,而不是為了賺錢犧牲和小孩家人相處的時間。

另一點覺得不適合的原因,就是我的個性屬於不夠積極的SOHO,可能會過份沒有紀律而接不到案餓死:p
想想,乖乖的當上班族還是比較適合我。

呃…我這樣一寫好像覺得我不夠意思,自己都不當soho竟然寫一堆鼓勵人家當soho的文?
其實也不盡然,只能說因為太瞭解soho和自己的個性,所以知道自己不適合當soho,但這不代表soho這樣的工作型態不好。

說遠了。
其實只是今天看一篇文章提到SOHO,突然間一些回憶泉湧而上。
而那也是我最後一份跟雜誌編輯有關的工作,之後我就轉業到企畫領域了。

能參與將一個概念成功推廣出去,想想,其實也挺有成就的耶^_^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