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貨舖子

家庭生活,育兒,遊記

快樂VS有成就

作者 mandy

同事的另一半在學校教書。
一次我們在聊天,他問我,「你覺得教小孩應不應該限制他們某些事。」
我記得我當初的回答是:「要吧!基本的規矩還是應該教的。」

同事說:「你用『規矩』這個字眼就有爭議了,所謂的『規矩』是誰訂的,不就是大人?到頭來,你只是限制住他的發展。只要他做的事不是作奸犯科,無觸犯法律之虞,又何需再訂定一堆的規矩?」
他接著又說:「我老婆在南京東路那邊一所小學教書,她不喜歡制訂規矩給學生,所以他們班的秩序總是全校最糟的。不過,在幾個地方可以看出他們班小朋友和其他班小朋友的差異,首先是遇到問題時,他們班小朋友的反應快,能自己想到很多解決的方法;其他同年齡的小朋友,遇到同樣的問題,只會向長輩求救,或不知所措。另一個差別是在課堂上,小朋友對於解答問題的方法很有創意。不會受限於只是課本上的解答方法,很多時候,家長及老師都覺得很驚喜小朋友的反應。」結論是他覺得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較好,因為進入社會工作之後,什麼學校畢業、考多少分其實並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如何處理事情的方法對不對,腦筋夠不夠靈活。

我承認,第一次聽到他的說法我並不能完全認同,不過,給了我重新檢視事情的方向。

趁著假日一家三口出遊的機會,我在車上和餅乾爸聊這件事。
我說,「我不太認為小孩子不要教規矩,萬一變壞怎麼辦?」「不過我也不希望小孩子受限太多,綁死了他們的腦袋。」

之後我提到我之前聽過一些親友家的案例,爸爸媽媽都是博士、教授,小孩子考不上大學。我知道是因為一些親友都在背後講話,質疑(或嘲諷)說他們是怎麼教小孩的。
不過經過重新檢視這件事,我想,也許這結果本來就在他們意料中,因為他們的教育方式本來就不是要適用於升學上。

還有一個身邊的案例,就是二姐和大姐的小孩。兩個都是六歲。大姐從孩子一、兩歲就很認真的教小孩唸書、彈鋼琴、學英文;二姐則是順其自然,學校回家幫他複習功課,學才藝也是她兒子說同學跳舞很有趣或是玩黏土很好玩才送去上課的。結果同樣要上小學,大姐的小孩已經中英文識字甚多、鋼琴也彈得很好;二姐的小孩因為是讀美語幼稚園,所以英文聽力很強,不過中文大字不是一個,不過,無庸置疑,他是個超快樂的小孩,每天都笑嘻嘻的。

然後我們討論兩種教育方式的差異。如果以二分法來看(其實這個前提已經不太對,因為世界上沒有二分法的事):
A.不限制→成績不(一定)好→有創意 →快樂,腦袋靈活,但不一定有成就
B.限制 →成績好 →缺乏創意 →未來有成就(假設好學校畢業可以找到好工作)

我們到底要一個有成就的小孩?還是快樂的小孩?當然,我們希望小孩子又快樂又有成就當然最好^^
不過,如果在二分法的前提,我們要怎麼教育小餅乾?結果會牽涉到我們以後幫他選擇學校、老師以及我們自己對他的態度。

我問餅乾爸:「如果我們讓小餅乾自由發揮,到後來小餅乾說他不唸大學,不是考不上,是他不要念喔!你會怎麼辦?」

餅乾爸想一想說:「只要他能告訴我他不要唸書的原因,講得出原因,和他認為以後他要做什麼,我就同意。」
我很訝異的問餅乾爸為什麼。他說,「我有很多從國外回來的同事,我發現他們對於規劃自己未來比台灣學生來得清楚。這是教育方式的不同的結果。他們不一定以上大學研究所為目標,很多事是以為將來創業鋪路為考量點,我覺得這樣也很好。」

對於教育這個議題,其實我們還沒有自己的答案。反正離小餅上學還有幾年,不過,這真的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