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貨舖子

家庭生活,育兒,遊記

Archive for the 教養 Category

性別的刻板印象

話說朋友的小女兒周歲生日,辦了個party。之前想了下想要挑什麼禮物去,最後決定買下這組可愛的廚房料理組 ( http://toy.kimy.com.tw/product.asp?id=H000000005561 )

切完蛋糕後,朋友在現場幫小女兒拆禮物。結果另一個朋友乙看了,就對我說:「怎麼大家都這麼制式呢?送小男生就送車子,小女生就送煮飯組。」

真是冤枉啊!我一點也沒想到性別的問題。我會挑這個,是因為我家兒子,每天都在炒菜,而且最近架式越來越專業。他已經有兩組煮飯組了,不過因為自用,所以買給兒子的沒這麼高檔,是路邊攤一組150元的特價品,不過有魚有肉有蔬菜水果,兒子玩得可開心的。

我本來以為只有我家兒子喜歡煮菜,不過後來知道同事的兒子,比兒子大了半歲,也是喜歡煮飯。同事已經幫他兒子了三組啦。

所以想到送小朋友禮物,我直覺想到可以買煮飯組。

不過這讓我想到,很多人挑禮物或是幫小孩挑玩具的時候,的確會依循這樣的性別邏輯買東西。

我認為這樣會太早就侷限住小孩在性別和該做的事之間的關係。

像兒子就很喜歡炒菜啊!
我想很多小女生也喜歡玩車車的。

也許,下次幫小孩挑禮物的時候,可以順便考慮一下打破性別界線這件事。

性別的刻板印象

話說朋友的小女兒周歲生日,辦了個party。之前想了下想要挑什麼禮物去,最後決定買下這組可愛的廚房料理組 ( http://toy.kimy.com.tw/product.asp?id=H000000005561 )

切完蛋糕後,朋友在現場幫小女兒拆禮物。結果另一個朋友乙看了,就對我說:「怎麼大家都這麼制式呢?送小男生就送車子,小女生就送煮飯組。」

繼續閱讀

抗壓性

我一直覺得,當媽媽是需要很大的抗壓性的。尤其你在小孩的教養上,有很多自己堅持的時候。

記得以前曾和朋友聊過小孩多大需訓練上廁所的事。我說了姐姐的想法,我姐當初覺得反正早晚會,不急著立刻教會小外甥。結果所有的人都不斷的問,怎麼這麼大了還不會。我姊姊認持大一點再訓練對小孩比較好,他秉持自己一貫的步調不予理會。結果在快三歲時候,還是順利的學會了不包尿布。

我覺得這算是堅持,但最後還能有好的結果的例子。
雖然中間很多人不斷的直接施壓、間接關心。

我最怕是堅持,但最後不一定有好的結果。這樣承受的壓力更大。
中間的過程很煎熬人的,因為這個壓力除了來自別人,也來對自己的質疑。

我知道,當爸媽的很多時候其實不一定是對的,如果都是對的,社會上就不會有那麼多千奇百怪的家庭問題。

說實話,我並不是那麼的確定並相信自己一定是對的。
畢竟我從來沒有帶過小孩啊!
書上寫的,又和我的小孩不盡相同。

很多時候,當多數人都質疑我的決定時,其實我會很想放棄自己的堅持。
畢竟跟多數人站在一起,是比較安全的作法。畢竟,這可能是很多前人的經驗累積。我的堅持和拒絕,顯得我一意孤行。

但是,我又會覺得,這樣「順應多數」難道又是對的嗎?

我不禁想,如果我能知道結果,中間的過程,即使壓力再大,我願意承擔。
問題是,很多時候,連我不知道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擇善固執,還是頑冥不靈。

當媽媽,真的是一堂修最久,學分最難拿到的課。

抗壓性

我一直覺得,當媽媽是需要很大的抗壓性的。尤其你在小孩的教養上,有很多自己堅持的時候。

記得以前曾和朋友聊過小孩多大需訓練上廁所的事。我說了姐姐的想法,我姐當初覺得反正早晚會,不急著立刻教會小外甥。結果所有的人都不斷的問,怎麼這麼大了還不會。我姊姊認持大一點再訓練對小孩比較好,他秉持自己一貫的步調不予理會。結果在快三歲時候,還是順利的學會了不包尿布。

我覺得這算是堅持,但最後還能有好的結果的例子。
雖然中間很多人不斷的直接施壓、間接關心。

我最怕是堅持,但最後不一定有好的結果。這樣承受的壓力更大。
中間的過程很煎熬人的,因為這個壓力除了來自別人,也來對自己的質疑。

繼續閱讀

草莓世代

過年回娘家,和幾個姊姊們聊天。聊到最近的小孩都像草莓一樣,外表光鮮亮麗,但是,卻一點也經不起外力擠壓。

本來我們只是聊著,我們發現自己的小孩有一些不是很嚴重,但是感覺也不算太好的情形。比方說,平時脾氣個性也不算太差,不過如果遇到一點點不順利,經常有立即性的激烈反應,像是很容易突然生氣、大哭、推打。但是過了一下子,你跟他講理,他還是會知道自己做錯了肯認錯。

然後三姐說,他學校的學生,很多都有類似的情形。
現在的小孩等待的能力變差了、忍耐的意願變低了。遇到事情時,一時間不知道如何處理,淨會發脾氣、遷怒別人。
簡單的說,EQ變低了。

於是,我們在想,為什麼會這樣?明明物質生活變好了、家長也比上一代更注意教育,為什麼情況變糟了?

二姐說,現在小孩被捧在手上,大人不斷稱讚鼓勵,讓小孩像是充滿的自信。但是實際上卻像草莓一樣,看似光鮮亮麗,但是經不起壓力。

三姐說,現在的小孩動不動就說壓力大然後自殺。以前的小孩爸媽管的嚴,家裡小孩又多,也沒聽過有人為了一些荒謬的原因鬧自殺的。

姊夫說,以前我們做錯事就被打,所以每次準備發脾氣前,都會想到會被打罵,所以就不趕亂發脾氣。現在小孩不打不罵,結果反而抗壓性太低。

我說兒子也是這樣,平常笑嘻嘻的,但是一不如意,就立刻跪地痛哭、生氣咬人。不過我都覺得他是年紀還小。

老公說,也許兒子的年紀表現這樣算是正常的。不過如果八歲、十歲甚至青春期的小孩還這樣,表示他們的情緒智商停留在一歲半,沒有跟著成長。這就是問題所在。

草莓世代的小孩,看起來很陽光、很有自信。因為生活裡沒什麼挫折和困難。但同時也沒學會怎麼處理壓力。

*******
我並不是學教育的,當媽媽也算新手(如果以養小孩要20年來說的話),我真的不是很清楚自己該怎麼做,該怎麼教,才能讓兒子不會變成草莓族?

在職場上待久了,我深深體會EQ很重要,人格的形成和解決事情的能力真的很重要。我認為這個對人生的影響,遠比課業表現重要多了。

不過,我覺得這個真的很難教,尤其自己教小孩真的有很多盲點。我要如何讓他不成為無法抗壓的草莓族?這個不是教他是非對錯的問題。是非有些準則可以教,但是抗壓性該如何教他呢?

突然又覺得惶恐了起來。教育真是條漫長、艱辛且責任重大的路。

草莓世代

過年回娘家,和幾個姊姊們聊天。聊到最近的小孩都像草莓一樣,外表光鮮亮麗,但是,卻一點也經不起外力擠壓。

本來我們只是聊著,我們發現自己的小孩有一些不是很嚴重,但是感覺也不算太好的情形。比方說,平時脾氣個性也不算太差,不過如果遇到一點點不順利,經常有立即性的激烈反應,像是很容易突然生氣、大哭、推打。但是過了一下子,你跟他講理,他還是會知道自己做錯了肯認錯。

然後三姐說,他學校的學生,很多都有類似的情形。
現在的小孩等待的能力變差了、忍耐的意願變低了。遇到事情時,一時間不知道如何處理,淨會發脾氣、遷怒別人。
簡單的說,EQ變低了。

於是,我們在想,為什麼會這樣?明明物質生活變好了、家長也比上一代更注意教育,為什麼情況變糟了?
繼續閱讀

怎樣的父母

老公提到他到一個朋友的家,很驚訝別人和父母相處的模式。

朋友和爸媽相當的親近,套句書上的用法,真的是父母子女間像朋友一樣。即使朋友已經三十餘歲,他會跟爸爸談和女友感情的發展。朋友的爸爸還會勸兒子要多多找機會約女友出去之類。

老公說,在他成長的環境,根本不會有這樣和長輩的關係。他從小開始,和父母間都屬於比較單向,就是爸媽告訴子女應該怎麼做。我回想我結婚四年的情況,的確,夫家的長輩對子女很愛護,但內容都是「要記得多穿衣服不要著涼、要多注意身體健康、出門要小心…」之類的。然後,子女的回應大概也是:「好好,我知道了」,比較少有談到個人性問題。

我就跟老公說,這樣應該很普遍吧。上一代的父母對子女關係都是這樣。我們認識大部分的家庭,父母子女間的相處模式都是這樣。

然後老公說我娘家的相處和他們有點不一樣。

我想想,是有點不一樣。因為我們回娘家時,會和爸媽姊妹聊天講話講個不停,講工作,講小孩。幾個姊妹會和媽媽手拉手去逛街買衣服。

也不能說這樣的親子關係比較好,不過我們和爸媽的確比較親近。

不過我想也許是因為我們家都是女兒的原因,女兒比兒子貼心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說,生女兒好不是嗎?我爸媽很幸福,因為都是女兒)

我又說舉例說,我也會和婆婆(你媽媽)聊小孩和平常一些有的沒有的事,不過你不會跟你媽媽聊吧。

不過這也不是絕對,因為朋友也是男的,還不是跟爸媽聊得這麼親密。

然後我們聊到我們想當怎樣的爸媽。理想中,我們當然想當子女的朋友,子女有什麼事都會跟我們商量。

但是,我想要達成這條路,扮演這樣的角色,先決條件是子女如果告訴我們心事,我們的態度要掌握好。

試想:

如果他跟你傾訴,你常常覺得不妥,或否定他的意見想法,幾次下來,他一定不願再告訴你。

如果你總是告訴他事情怎麼做比較好、幫他決定未來要怎麼走,那他也不會喜歡跟你討論事情。

如果你因為工作忙隨便搪塞他的問題,他就不會再告訴你了。

如果你老是不聽他講完問題,就擅自下結論,他很快就不願意告訴你了。

如果你總是很積極的一直要問東問西,不斷的問最新進度。他怕麻煩,一定不願意再告訴你。

如果你總是倚老賣老,或當他做錯的時候,只會跟他說:我早就跟你說了,他也別想他把你當朋友。錯誤本身已經讓他覺得後悔,如果還要接受你的嘲諷,那他乾脆躲得遠遠的就好了,幹嘛要告訴你呢?

…應該還有一些原則吧…

所以說,要當個開明、亦師亦友的父母,真的難為啊!

怎樣的父母

老公提到他到一個朋友的家,很驚訝別人和父母相處的模式。

朋友和爸媽相當的親近,套句書上的用法,真的是父母子女間像朋友一樣。即使朋友已經三十餘歲,他會跟爸爸談和女友感情的發展。朋友的爸爸還會勸兒子要多多找機會約女友出去之類。
繼續閱讀

教?不教?

在開心果家看到這一段話:

這幾天在看你的兩歲孩子,講到一個我覺得很棒的觀點,他說,兩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會認字了,但是養育者卻不用急著教孩子認字,因為孩子提前去認字的話,會讓他聽到字的時候,聯想到的是字的形象,而不是那個字本身的意境或感受。 哇塞,開心寶近來學會講的話跟他表演給我看的,就在印證這個說法耶。如果開心寶先學會認冷這個字的話,那他聽到我說冷,他想到的不是我們泡進冷泉那股冷意,而是冷這個國字。如果我先教他痛這個國字,那他看到我的傷口會想到痛的國字,而不是他也有過受傷的經驗。
我想先有體驗再跟文字做連結會好一點耶。

這讓我突然想起最近和長輩在教養觀點上的一些不同。

那天在兒子洗澡的時候,公公在一旁示範給兒子看,將鴨子丟進小臉盆中,接著將水慢慢倒進小臉盆,然後對兒子:「看,鴨子浮起來了,這是浮力喔!」兒子很高興的照著學,將水倒進去再倒出來,公公就很得意的說兒子很聰明,知道浮力了。然後他不斷重複:「鴨子浮起來,這是浮力…」

雖然癩痢頭的兒子自己的好,不過我還是沒有盲目到以為兒子真的懂了(如果真懂了我可能會懷疑我是不是抱錯小孩了,我們並沒有天才的基因)。我想兒子根本不是懂了什麼浮力之類的東西,他只是覺得這樣很好玩!

我隱約覺得這個邏輯上有點怪怪的。我的直覺是類似這樣的自然現象,應該是由兒子自己觀察、發覺、懷疑、發問,之後大人才要教他。而不是先教他結果。

這是我的直覺啦,不是什麼偉大的教育理論。我不太喜歡以直覺帶小孩,因此我當場也沒提什麼個人意見。也許公公的方式才是對的。

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直覺想法,說實話是兒子教我的。我三不五時會買玩具給他玩,我發現如果玩具說明書上有八種玩法,兒子總能發展出第九種和第十種玩法,玩得自得其樂。然後,我不禁在想,如果我一開始就告訴他這個玩具要以這八種玩法來玩,那永遠就沒有第九種和第十種的玩法產生了。

因此我不免想,也許很多事情不要一開始就教他結果,就不會限制他的創造力和想像力。

不過話說回來,有些人就是缺乏想像力,如果都沒有告訴他,也許他永遠不會懷疑發問。也就不會知道這些常識。想在牛頓之前的人,每天看到蘋果掉下來,也沒有想過「地心引力」的事。不過人家也是照樣過日子。

所以怎樣教才對呢?說實話,我也不知道。

不過我想離讓兒子能懂這些抽象事還有好長一段時間。我可以慢慢找書確定這件事。

教?不教?

在開心果家看到這一段話:

這幾天在看你的兩歲孩子,講到一個我覺得很棒的觀點,他說,兩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會認字了,但是養育者卻不用急著教孩子認字,因為孩子提前去認字的話,會讓他聽到字的時候,聯想到的是字的形象,而不是那個字本身的意境或感受。 哇塞,開心寶近來學會講的話跟他表演給我看的,就在印證這個說法耶。如果開心寶先學會認冷這個字的話,那他聽到我說冷,他想到的不是我們泡進冷泉那股冷意,而是冷這個國字。如果我先教他痛這個國字,那他看到我的傷口會想到痛的國字,而不是他也有過受傷的經驗。
我想先有體驗再跟文字做連結會好一點耶。
繼續閱讀

頁次: Prev 1 2 3 4 5 6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