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貨舖子

家庭生活,育兒,遊記

Archive for the mandy’sblog Category

死黨

我有兩三群朋友,真正的朋友。一群是我從大學開始的死黨。還有一些是從過去工作同事。雖然時間空間讓我們不再有機會天天見面,但因為能找到氣味相投、志同道合的朋友很難,因此我特別在意這些朋友。

******************

今天,是我和這群大學死黨聚會的日子,我們約在KTV,卻不唱歌聊天(主辦人請告訴我,那我們為什麼要去KTV啊…)。這次算是我們畢業後距離最久一次不見面,大概有三個月了,大家聊得特別深入且感觸良多。

三個月,看起來不算太久吧,不過我必須先解釋一下我們的相處。我們這群死黨連我在內一共七人。我們從大學畢業後每隔一個半月固定見面一次。我們算是很有紀律和默契的一群,每年年底聚會時,會排定隔年七次聚會的大致時間和主辦人。等時間到了由主辦人發起聯絡眾人找尋聚會地點等相關事宜。這樣的聚會從大學畢業開始,到今年已經滿八年了。
包括這一次因為SARS取消聚會,八年來總共流會兩次。

大家這次見面能聊得特別多吧。有人考上研究所、有人提聊訂婚後退婚心情、有人聊夫妻危機、和與男友吵架之事。
這樣的聚會,我很難以各種理由推拒缺席的。因為這群死黨間的默契,是大家花了這麼多心血和時間維護。希望能繼續常常久久下去。

******************

曾看過了這樣一句話:女人,結了婚或過了三十歲,通常沒有自己的朋友。

這裡的朋友,指的不是泛泛之交打招呼的那種朋友,不只是可以吆喝一起去逛街、喝茶的那種。而是當你有事情的時候,可以商量的對象,可以信賴的人。

我,已經過30歲,結婚快五年,有個兩歲小孩,從自己和周遭朋友的情況來看,完全能瞭解女人沒有自己朋友是怎麼造成的。

未婚或新婚熱戀中的女人,會為了和另一半約會排開和朋友的約會;已婚的有小孩的女人,會為了不放心小孩讓別人接手照顧,找不到人幫忙照顧,擔心家人說話之類的事,一再謝絕朋友們的邀約。久而久之,朋友相約時就會刻意遺忘你。

再不就是聚會時,和一群未婚朋友聊小孩家庭,因為話題差異太大,逐漸和朋友脫隊。這個發生在比較早婚的女人。
後來,女人只剩下家庭,沒有自己的朋友。當有一天想找個人商量事情,或是純聊天時,發現和大家的距離都很遠,遠到連聊天都找不到共同話題。

但是,我很少看見男人發生一樣的狀況,男人婚前婚後都有自己的朋友,而且這些朋友通常會是女人的「敵人」。因為男人會為了這些朋友,縮短和家人的相處時間,取消延後和女人的約會。
男人不會像女人一樣為了和另一半相處,排開和朋友的聚會,所以男人會有自己的朋友,但是女人少有自己的朋友。

可以這樣解釋嗎?我不知道。
不過這應該也算是一個很有趣的狀況吧。

******************
我努力經營我的家庭生活,我不犧牲和家人相處,同時,我經營和我朋友的相處。

我認為這不應該是相互排擠的兩件事。

我有很多好朋友。讓我驕傲的好朋友。希望你也有。

幼稚園1

中午回婆家吃飯。公公說,XXX(我不認識的人,依前後文判斷,應該是附近鄰居或某位親戚)家的小孩,沒上幼稚園,上了小學後都功課是全班前三名,中、英、台語嚇嚇叫。公公強調,並沒送幼稚園,只是自己教,一樣可以嚇嚇叫。

我絕對相信,因為我認識很多媽媽,沒送小孩到幼稚園自己在家教,小孩教得很棒。

不過,這牽涉到幼稚園到底應該教什麼、期望小孩在幼稚園學到什麼的認知落差。

我期望的是兒子在學校學到群體關係,學到如何和同儕相處:如何分享,如何競爭、如何爭取,如何保護自己的東西,如何尊重他人等等的技巧。最重要的是我希望兒子知道世界並不是以他為中心轉動之類。

我覺得這個很重要,但這在家裡我很難教會他。

我並沒期望送兒子到幼稚園學到流利英文、中文和台語、未來成績嚇嚇叫這件事。有的話當然很棒,不過這對我來說是bonus。

所以,我還是會送兒子去幼稚園的。不過不是現在,大概在他兩歲半到三歲之後吧。

補充:

我姐給我兩個參考指標:一是小孩能告訴你他想便便尿尿,另一個是他經常告訴你:媽媽,我好無聊。有這兩個指標其中一個,才代表可以開始準備送學校,如果兩個都有,表示家裡能給他的也不夠了,他已經有足夠的成熟度,包括身體心理都準備好了。而想要玩伴,想要群體生活,這是不能忽略的訊號。

幼稚園

中午回婆家吃飯。公公說,XXX(我不認識的人,依前後文判斷,應該是附近鄰居或某位親戚)家的小孩,沒上幼稚園,上了小學後都功課是全班前三名,中、英、台語嚇嚇叫。公公強調,並沒送幼稚園,只是自己教,一樣可以嚇嚇叫。

我絕對相信,因為我認識很多媽媽,沒送小孩到幼稚園自己在家教,小孩教得很棒。

繼續閱讀

口音

最近一個聚會上,我和朋友甲聊到我另一位朋友乙最近剛到他們公司去上班了。他們之前彼此不認識,於是朋友甲問我這位朋友乙是不是新加坡來的。我好奇的問為什麼,他說:因為有口音。
朋友乙是在新加坡工作了兩年,之後去澳洲念了一年書。雖然連著三年不講國語,但是我努力回想,我七八年前認識她開始,講話就是這樣吧。

然後我想到另一位朋友丙。她是新加坡人,到香港工作。前一陣子我請他幫忙向他的台灣公司買個東西,他請台灣同事以親友價賣給我。我問她會不會穿幫啊!你是新加坡人,怎麼會有台灣親戚?他說台灣同事不知道她是新加坡人,因為他來台灣開會的時候聽懂且講過閩南語,大家以為她是台灣人嫁到香港。至於他的口音一點也不像台灣人啊?我想他的台灣同事大概以為在香港住太久了,所以連口音也變了吧。

**********

提到口音,我覺得真的是很有趣的事。因為之前待的是headquarters在新加坡的公司,我們長年要接受新加坡英文的荼毒。哈哈,因為我的英文已經不太好了,聽Snglish真的很吃力,(我不知道Snglish這個字有沒有貶低的意思,不過大家都這樣使用)。
其實新加坡中文也不好懂,不過好歹是中文比較容易懂猜。我們那時候開conference call,兩岸三地外加新加坡,電話那頭傳來各地各式口音,真的是很有意思的經驗。

*************
回家後我問老公,我也待過新加坡公司快兩年,那我有沒有口音啊?
老公說,有啊,台灣國語。

切~欠扁

20030617

20030617,台灣從SARS旅遊警示區除名。這或許只是一則新聞
但也是一項指標意義:恐慌,暫時遠離。

周遭朋友紛紛計畫出國
百貨公司人潮逐漸回流
戴口罩不再是街頭正常景象

雖然
每天進辦公室量體溫依舊
只要看到水龍頭就想洗手
附近有人咳嗽就急忙跳開
對密閉空間仍然敬謝不敏
到醫院看病拿藥依然恐懼

為此
放棄很多的正常休閒活動
謠言讓鄰居間相互猜測
看不到的敵人,壓得我們無法正常過生活

我們失去了一對而立之年的摯友
太深的傷痛無法輕易說出口
但更珍惜彼此相聚的時光
大聲的說出自己心裡的話
唯恐什麼都來不及說留下遺憾

20030617,
指標性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衷心希望自此一切可以開始回歸正常生活

雪王冰淇淋

2003-06-10 11:14:26
提到冰淇淋店,其實我最愛的,不是Haagen Dazs,而是雪王。

雪王是一家極為不起眼的小店,破破舊舊的。我大一那一年,有一次和同學到西門町逛的時候,同學帶我去吃。一試成主顧,十多年來,我只要經過那附近,就會忍不住想去吃。

雪王的冰淇淋口味號稱有73種,其中怪的有咖哩、芥末、辣椒、豬腳、麻油雞、肉鬆之類的。不過這些我都不敢嘗試。

我通常點的是喜歡水果和堅果類的。花生、芋頭、桂圓都是很棒的口味。而我最愛是荔枝口味,我覺得他的荔枝口味是我吃過所有荔枝製品(包括荔枝果汁、果凍之類的),唯一能保有荔枝原味的。我個人又是超愛荔枝。所以一年11個月非荔枝產季,我如果到雪王,都會點一球來解饞。

上班族媽媽

寫了一篇兒子最近對爸媽「上班」的反應。有幾位朋友看了後,有感而發提到每次上班時,小孩曾經哭哭啼啼的要求留下作陪之類的事。

對於這樣的場面,其實很多媽媽多少有些罪惡感吧。

同樣身為上班族媽媽,其實我能瞭解這樣的心境。不過平心而論,我倒是不會覺得罪惡。至少就這個階段的我來說是這樣。

兒子出生後,除了產假的兩個月,白天我去上班時,他一直都是到奶奶家上班。

雖然我覺得自己工作也沒什麼成就,但我一直知道自己的個性不適合當全職主婦,這在產假的兩個月中再度印證。所以我從來沒考慮過辭掉工作回家帶小孩這一途。

但是所有的選擇都是一體兩面的。小孩的反應特別直接。當兒子在五、六個月大時,他第一次對於這樣的決定,以他的方式提出他的抗議。

有一陣子,他不太願意跟我回家,我下班去接他時,他就大哭大鬧。
我那一陣子挺苦惱的,主要是因為這樣又吵又鬧帶回家很難照顧。我倒是不擔心兒子不愛我之類的,因為看過姊姊們和小外甥的前例,我知道這都是過渡時期的反應。
我那時挺懷疑假日爸媽遇到這樣的情況怎麼辦?我們還是每天帶兒子回家,都難免遇到這樣的情況,假日爸媽會不會更難適應啊?

幸好這樣的情況持續不到兩個禮拜。

兒子大一些時,對於我們上班這件事很不能瞭解。每次看到要出門都大哭。十八相送的劇碼每天在家裡上演。為了省事,只好每天開溜。不過兒子越來越精明,就越來越難開溜。到頭來可憐的其實是必須留下來照顧安撫他情緒的那個人。

我比老公晚上班,我發現只要老公一離開,鬧過一會兒兒子其實就恢復原狀,照常玩他的玩具,對於離開這件事完全不放在心上。
意思是,如果你因為出門時聽到他的大哭,而很愧疚的在辦公室想這件事的時候,其實小孩早就忘記這件事自己玩得很開心。

這個應該是我後來不會很罪惡的主要原因。

對於我們上班這件事,兒子也沒因此比較不愛我們。他只是自然接受這件事。

我想小孩當然會希望你多陪他,但是因為因為實際發生的狀況無法陪他,他也不會整天為此不高興。那大人又何必把自己的情緒投射在上面?

每個人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就得習慣過怎樣的生活。像老公是雜貨店的小孩從小就幫忙家人看店,像我是補習班老師的小孩,從小就幫忙受理報名相關事宜。小時候,我們也很希望像別人一樣可以溜出去玩,但是我就是生在這樣的家庭裡,得幫忙家人做這些事。

相同的,上班族爸媽的小孩,就得適應爸媽不能每天陪他玩這件事吧。

我不是說上班族爸媽不需要陪小孩。我覺得相信小孩需要父母多陪伴,但是我覺得爸媽單獨帶他、養他,不見得對小孩是最好的教養方式。能讓小孩處在不同環境、和不同人相處,也是很棒的經驗。

**********************

和朋友聊我的觀點時,朋友說:我覺得罪惡是因為我不是一定要上班,我家的經濟狀況是可以不必去上班的,但我去上班了。

我覺得能全天陪小孩的家庭,真的小孩福氣,那很棒。
但是不能的話,也不必太沮喪或罪惡。
每個人可能因為不同的原因,或因經濟因素,或因個性,而無法當全職媽媽,那就接受當個上班族媽媽的事實。

小孩不管給保母帶、給長輩帶,或是去幼稚園上課,我覺得都無妨,只要確定他在安全的環境中就好。

兒子在奶奶家很快樂。我的小外甥在幼稚園有很多朋友、有點心吃也很快樂。

小孩除了需要爸媽,也需要在不同的環境,和不同的人相處。
能有小孩子伴一起玩,遠比只跟父母玩好玩多了。像兒子都很有興趣的看著別的小孩玩,跟小哥哥小姊姊一個下午,學到的東西比爸媽教了一個禮拜的進度多。

說實話,我沒有把握我一個人獨立教他、陪他,絕對會比讓他去上學,到長輩家或保母家這樣的方式,讓兒子更快樂。

我最近在考慮明年讓兒子上幼稚園的事,我覺得兒子可以在學校學到群體生活、有小孩玩伴。
我知道很多媽媽考慮自己教小孩,因為對現在的幼稚園教育不抱信心。
我很佩服他們,因為我自己沒有這個能力和自信可以比老師教得好。另外一個其實就是我不認為幼稚園需要教小孩什麼。

數學也好、英文也罷、注音符號也無妨,我不認為幼稚園需要給小孩這麼多東西,我只希望兒子在幼稚園很快樂,有伴可以玩就好,有同年齡的伴一起玩,兒子比較知道自己不是全世界的重心,因為在家裡大人都讓他。其他如果還多學到什麼,那是我們賺到的。

我唯一的顧忌只是小孩多的地方通常傳染病也多。所以等他大一點吧。
******************
這篇寫了拉拉雜雜一大堆,好像變成為上班族媽媽無法撥空照顧小孩辯駁。
其實我的本意只是,不管你是全職媽媽也好,上班族媽媽也好,只要盡量扮演好你自己的角色就好。

我知道我無法把整天的時間都給我的小孩,我就把下班後幾乎所有的時間都陪伴他。這是我能做到最好的了。要為自己無法全天陪伴小孩再加上罪惡感,我想是無力也不願意再承受像罪惡感這些無助於解決情勢的純情緒了。

上班族媽媽

寫了一篇兒子最近對爸媽「上班」的反應。有幾位朋友看了後,有感而發提到每次上班時,小孩曾經哭哭啼啼的要求留下作陪之類的事。

對於這樣的場面,其實很多媽媽多少有些罪惡感吧。

繼續閱讀

香草花緣

2003-06-02 11:20:53
我星期六和朋友去的。
是無意中在網站上看到的。
這裡有種了好多香草,庭園規劃挺美的。有鳥、孔雀,有搖椅、教堂及游泳池。

600坪左右,有停車位。

有一片草地可以讓小孩跑跑。挺適合帶小孩去的。

有靠花園的戶外座位,不必擔心SARS。

我覺得動線規劃的挺棒的,也很適合不帶小孩去去會。

不過餐點有點小貴,沒有簡餐,都是套餐。不過有下午茶。

地點在新莊新泰國中後面的巷子裡。

網路上找到的資料:(我是看到這篇報導才去的)
http://cindy.cis.nctu.edu.tw/lb5000/cgi-bin/topic.cgi?forum=15&topic=92

餐廳官方網站:
http://www.herbgarden.com.tw/

蕭弟弟

聽朋友聊到他同事在比誰養過最奇怪的寵物有人養變色龍、有人養天竺鼠、還有人養兔子和青蛙。

於是我忍不住說:這些都不是很特殊。我姊姊曾經養過一隻長臂猿。

DD

姊姊家這隻長臂猿名叫「弟弟」。因為姊夫姓蕭,所以我們叫他「蕭弟弟」。他是隻保育動物。
聽說,蕭弟弟的品種屬於黑手長臂猿,應該來自印尼之類的地方。

蕭弟弟的毛很黑亮,臉上有一圈白毛。沒有尾巴。眼睛溜溜的好漂亮。

姊姊家之所以能養保育動物,其實有段淵源。因為姊夫是獸醫師,他多年前曾在一家獸醫院工作。院長開業前曾是木柵動物園的主管獸醫師,所以國內野生動物飼主如果寵物生病,四下探聽,就會送到他們醫院去。

蕭弟弟被送來的時候,情況很不好。還有癲癇。醫了幾次沒有具體結果,又有龐大的醫療費,於是就被飼主棄養在醫院裡。
棄養,似乎是生病寵物的宿命。
醫院裡不可能養寵物。於是姊夫就認養了生病被棄養的蕭弟弟回家養。

我第一次看到蕭弟弟,他就是病厭厭的躺在紙箱中的樣子。

因為是保育動物,姊姊和姊夫為了養他,得先去幫他「報戶口」,就是到行政機關報備。結果還被罰了一筆錢。

之後,因為姊夫判斷蕭弟弟是腦中病變,有鑑於人和猿都是靈長類,腦結構有共通性,他們還帶著蕭弟弟和腦部X光片到長庚醫院找腦科醫生看病,討論可行的醫治方式。(當然這是認識的人介紹的,不然那位腦科醫生看到病人是隻長臂猿,肯定把他們轟出去)。

詳細醫療過程我不清楚。總之,後來好一陣子,蕭弟弟可以活繃亂跳的在客廳跑來跑去。唯一的問題是他變成瘸了一隻手,有一隻手蜷在胸前不能動了。這是這場大病的後遺症。

不過他很活潑,當我在看電視的時候,坐在沙發上把腳翹在茶几上時,蕭弟弟會把我的腳當樹幹盪來盪去。好可愛。

姊姊和姊夫養了蕭弟弟好幾年,一直到姊姊懷孕。他們考量同是靈長類,共通疾病很多,擔心對新生兒健康有影響,於是考慮幫他找新主人。
正巧他們有個客戶已經飼養隻長臂猿了,聽說姊姊和姊夫的狀況,又看蕭弟弟可愛,就主動說要飼養他。讓長臂猿們也有伴。

之後姊姊和姊夫常常去看過蕭弟弟,送食物和東西,也順便看看他。
但我一直沒有機會再見到蕭弟弟。但很巧的,有一次我和老公到中興百貨旁電影院去看電影,
看到有個年輕人肩膀上有一隻長臂猿,長得好像蕭弟弟喔。老公也說像,
我們想國內應該也沒有幾隻長臂猿,就鼓起勇氣去問,結果真的是耶!
然後我又抱了他一次。

我再看到蕭弟弟是三年前吧。因為蕭弟弟又病變了,被那位飼主送回來,姊夫就接回來醫療兼飼養。

那時候蕭弟弟,大概已經是癱瘓不能動了。他只能伸手拿東西來吃。不過一雙眼睛還是很漂亮。
姊夫就養在醫院櫃臺裡,我的小外甥幼稚園下課到爸爸上班的地方,就會去玩玩他、逗逗他、餵他吃東西。

一直到去年,蕭弟弟過世了。他最後的狀況很不好,整天只能躺著,對野生動物來說,走了對他是一種解脫。姊姊、姊夫將他送去火化,骨灰帶回來留念。畢竟這是養了很久的寵物,或者說是家人吧。

小外甥對於蕭弟弟不見了倒是沒有多問,或許年紀太小也搞不清楚生死吧。

其實這樣也好。他最後的狀況很不好,整天只能躺著,對好動的野生動物來說應該是一種折磨吧。
野生動物本來就不應該生活在這樣的都市叢林裡。

有關長臂猿的網站: http://tzf.org.tw/gibbon/index1.htm

頁次: Prev 1 2 3 ... 72 73 74 75 76 ... 84 85 86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