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貨舖子

家庭生活,育兒,遊記

Archive for the mandy’sblog Category

[轉貼]導讀如此濃烈的「色,戒」 【龍應台】

中國時報 A3/焦點新聞 2007/09/25

如此濃烈的「色」,如此肅殺的「戒」

【龍應台】
「所有的尺寸都是真的,包括三輪車的牌照和牌照上面的號碼。」李安說。

我問的是,「色戒」裡老上海街景是如何拍出來的。他說,他的研究團隊下了很深的工夫,而上海製片廠也大手筆地重現了上海老街。

搶救一段灰飛煙滅的歷史

「建築材料呢?」「也是真的。」

我已經覺得不可思議了,但是再追一句:「可是,街上兩排法國梧桐是真的嗎?」

「一棵一棵種下去的。」李安說。

他提醒我,第二次再看時,注意看 易 先生辦公室裡那張桌子。民國時代的桌子,他找了很久,因為大陸已經沒有這樣的東西。桌上所有的文具,包括一只杯子,都費了很大的工夫尋找。

「你有沒有注意到 易 先生辦公桌後側有一個很大的雕像?」

啊?沒有。

「是鍾馗。搞特務的都會放個鍾馗在辦公室裡。」

李安並非只是在忠實於張愛玲的原著,他是在設法忠實於一段灰飛煙滅的歷史。 易 先生進出的門禁森嚴的後巷,還真的就是當年七十六號特務頭子之一李士群的住宅後巷。

香港又怎麼拍的?香港的老街根本拆光了,大學生坐電車那些看起來像中環德輔道的鏡頭,怎麼來的?

「那是檳城和怡保。那裡的街屋和老香港一樣,但是保留得很完整,只是馬來西亞的屋頂是斜的,所以要作些電腦處理。」

戲裡戲外 人生層層交織

「那電車怎麼來的?」

「特別做的,真的電車。」

學生演戲的部分,是在香港大學陸佑堂裡頭拍的。一九一○年代的建築,立在山頭,仍舊風姿綽約。拍學生演戲的那一段,李安覺得全身起雞皮疙瘩,因為影片裡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在台北國立藝專第一次演話劇時所經歷的:大學禮堂的舞台,純真年輕的學生,從演戲裡頭發揮自己又找到自己的奇異經驗,演完以後大夥興奮地去吃宵夜,空空的街上下著小雨…

李安在敘述,我看著他的眼睛,很大的眼睛,溫煦、誠懇,但是很深刻。這裡有好幾層的人生和故事交叉重疊了:二十歲的李安和二十歲的王佳芝、鄺裕民,過去的年輕演員李安和現在的年輕演員湯唯。從前和此刻,戲裡和戲外,劇本和人生,層層交織。

在尋找 易 先生的辦公桌時,浮現在李安腦裡的是「小時候爸爸會用的那種桌子。」「色戒」在尋找的,是爸爸的時代會看的電影,會哼的歌,會穿的衣服,會擺在書架上的書,還有民國的口音。一口京腔普通話的湯唯得上課改學南方的國語。梁朝偉、王力宏、湯唯上了三個月的課,要讀「未央歌」、「藍與黑」,要看尤敏主演的「星星月亮太陽」,要聽當時的流行音樂,要讀戴笠和胡蘭成的傳記和作品,要熟悉張愛玲作品裡的每一個字,要進入一個有縱深的、完整的歷史情境。

現在若不拍 就會永遠沉沒

很深地「浸泡」在那個歷史情境裡,李安說,拍到後來,幾乎有點被「附身」的感覺。「是張愛玲的作品找我,不是我找它。這段歷史,就是要被留下來。」

「可是他們這個年齡的人距離那個時代,太遙遠了。」似乎說得口都乾了,他喝了一口茶,繼續,「我們這一代還知道一點點,我們這一代不拍這電影,將來,就永遠不可能了。」

我看著李安。這是香港中環的四季酒店,接近晚上十一點,我突然發現了「色戒」是什麼。

它是李安個人的「搶救歷史」行動。也許是張愛玲小說裡人性的矛盾吸引了他,也許是張愛玲離經叛道的價值觀觸動了他,也許是小說的電影筆法啟發了他,但是,真正拍起來,卻是一個非常個人的理由,使得他以「人類學家」的求證精神和「歷史學家」的精準態度去「落實」張愛玲的小說,把四○年代的民國史──包括它的精神面貌和物質生活,像拍紀錄片一樣寫實地紀錄下來。他非常自覺,這段民國史,在香港只是看不見的邊緣,在大陸早已湮沒沉埋,在台灣,逐漸被去除、被遺忘,被拋棄,如果他不做,這一段就可能永遠地沉沒。他在搶救一段他自己是其中一部分的式微的歷史。

把張愛玲褪色的膠捲還原

「話劇團的部分在港大陸佑堂拍,你知道陸佑是什麼人嗎?」

他搖頭。

「你記得民國五十三年,有架飛機因為劫機在台中附近掉下來,死了五六十個人,很多電影圈的重要人物,裡面有個人叫陸運濤?」

「當然知道,」李安說,「他是電懋電影的創立人,『星星月亮太陽』就是他的。他那時先來花蓮,還有雷震跟趙雷,我那時九歲,還跟他們一起照相,印象很深刻。」

「陸佑,就是陸運濤的父親。」

啊…他不說話了,可是我們可能都在想一樣的事情:歷史的許多蛛絲馬跡,看似互不相關,卻會在你毫無準備的時候驀然浮現,彷彿它找到了你。張愛玲在一九三九年拎著一支大皮箱來到港大校園,許地山是她的系主任。戰火開打時,她在陸佑堂的臨時醫院裡作學生看護,外表清純的女學生心裡深藏著一個人性X光照相機,喀擦喀擦拍下人世的荒蕪。二十幾歲的港大女生張愛玲,是否料到七十年後在陸佑堂,有個李安試圖把她褪色的膠捲還原?

床戲演得那樣真實,那樣徹底,使我對兩位演員肅然起敬,但是,如果不是演員對導演有極度的信任,這樣沒有保留的演出是做不到的。李安是如何說服演員在這部電影裡,激烈而直接的性,是必要的呢?

我相信它的必要。

張愛玲的這篇「不好看」的小說,之所以驚世駭俗,主要是因為小說中違反世俗的黑白不分、忠奸不明的價值觀。一般的作者去處理女特工和漢奸的故事,難免要寫女特工的壯烈和漢奸的可惡。張愛玲的女特工卻因為私情而害了國事,張愛玲的漢奸,也不那麼明白地可惡,長得「蒼白清秀」,最貼近的描述,透露的倒有幾分可憐:「此刻的微笑也絲毫不帶諷刺性,不過有點悲哀。他的側影迎著台燈,目光下視,睫毛像米色的蛾翅,歇落在瘦瘦的面頰上,在她看來是一种溫柔憐惜的神氣。」

獵人與獵物 角色很弔詭

更「嚴重」的是,女特工之所以動情,那情卻也不是一般浪漫小說裡的純純的愛,而是,性愛。「事實是,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個熱水澡,把積鬱都沖掉了,因為一切都有了個目的。」征服一個男人通過他的胃,「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道。」如果王佳芝背叛了她的同志,是由於她純純的愛,她還可能被世俗諒解甚至美化,但是,她卻是因為性的享受,而產生情,而背叛大義,這,才是真正的離經叛道,才是小說真正的強大張力所在。「她最後對他的感情強烈到是什麼感情都不相干了,只是有感情。他們是原始的獵人與獵物的關系,虎與倀的關系,最終極的佔有。」就權力的掌控而言, 易 先生是「獵人」,王佳芝是「獵物」;就肉體的釋放而言,王佳芝可能是「獵人」, 易 先生是「獵物」。

因為有如此濃烈的「色」,才會有危險而肅殺的「戒」。 易 先生把一枚「戒指」圈在王佳芝的手指上,究竟是 易 先生施「戒」於王,還是 王是易 先生的「戒」,恐怕是一個辯證關係、互為連環。「虎」和「倀」是什麼關係?「倀」和「娼」又是什麼關係?在小說裡,性寫得隱晦,但是張愛玲彷彿給李安寫了導演指示;「到女人心裡的路通過陰道」,是一個寫在劇本旁邊的導演指示。導演完全看見了性愛在這齣戲裡關鍵的地位,所有的戲劇矛盾和緊張,其實都源自這裡。

性愛精準拿捏 張力瀕斷裂

李安對性愛的拿捏,非常精準。頭一場床戲的暴虐或可被批評為缺乏創意,因為專家會指出,這種性的暴虐在納粹電影裡常會出現,用來凸顯「權勢就是春藥」的主題。但是在其後的床戲中,兩人身體之極盡纏繞交揉而神情之極盡控制緊繃,充分呈現了兩人對自己、對命運的態度: 易 先生對戰事早有壞的預感,知道自己前途堪虞。王佳芝更是走在火燙的刀山上,命提在手裡。兩人的表情,有絕望的神色,性愛,是亡命之徒的唯一救贖也是最後一搏;加上一張床外面的世界是狼犬和手槍,暗殺和刑求,陰雨綿綿,「色」與「戒」在這裡做最尖銳的抵觸對峙,李安把戲劇的張力拉到接近斷裂邊緣。

張愛玲曾經深愛胡蘭成,胡蘭成曾經傷害張愛玲。張愛玲對於「漢奸」胡蘭成,有多麼深的愛和恨?不敢說,但是在「色戒」裡,王佳芝身上有那麼多張愛玲的影子,而 易 先生身上又無法不令人聯想胡蘭成。

「色戒」會讓張愛玲塗塗寫寫三十年,最後寫出來,又是一個藏的比露的多得多的東西,太多的欲言又止,太多的語焉不詳,太複雜的情感,太曖昧的態度,從四十年代她剛出道就被指控為「漢奸文人」這段歷程來看,「色戒」可能真是隱藏著最多張愛玲內心情感糾纏的一篇作品。

深度掌鏡 窺見極致藝術

「色戒」,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寫鄭蘋如和丁默(村)的故事,實際上,那幽微暗色的心理世界,那愛與恨、「獵人與獵物」、「虎與倀」的關係、那「終極的佔有」,寫的哪裡是鄭蘋如和丁默(村)呢?李安說,他讓梁朝偉揣摩 易 先生角色時,是讓他把丁默(村)、李士群、胡蘭成、戴笠四個人的特質揉合在一起的。湯唯演的,是王佳芝和張愛玲的重疊。

性愛可以演出這樣一個藝術的深度,Bravo,李安。

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

收到一篇為什麼要學英文的文章。這真是一個一言難盡的話題啊~

我只能說,作者的理由很人文很崇高,但是真的要問我的理由,其實很膚淺卻也很實際。
沒有文中提到的虛榮感,沒有文化認同的錯亂。所有的理由只有一個和這個理由衍生出來的眾多理由:就是工作、工作和工作。

最直接的理由是工作上需要英文。直接跟外國同事溝通在以前工作上有過,但是目前工作沒有。不過不管之前工作或是現在工作,接收國外業者的相關訊息和業界的一些最新應用資料蒐集整理是免不掉的。

至於間接的理由和工作也免不了關係:
英文好的比較容易接收到產業新知和訊息,直接看懂國外商模而不需要等待翻譯後的報告
英文好的有更多的工作機會
英文好的可以找到薪水比較高的工作–根據以往經驗,通常外商公司福利待遇都會比本土公司好些…
英文好的升遷有額外的升遷管道
…..
諸如此類

英文好去國外自助旅行很方便……之類的理由,對我來說就是附加的好處了。

PS1
會挑出這一篇文章來看,其實是他又提醒我一個在我心中存有很久的疑惑:為什麼,每次提到學英文講英文都要講的好像得扯到喪權辱國,把單純的學語言跟人品甚至文化涵養及國格之類的建立畫上等號呢?

PS2
回答這個的問題:
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 
我的答案:英文就是跟工作有關的一種很重要的技能。就像一些專業工作需要證照才能執業,或當你有該證照可以幫你在這份工作上加分一樣。英文能力好也有同樣的效果(至少在我接觸的工作領域是這樣)

PS3
因為我的英文很差,向來很差,這個議題一直是我的痛:p
對我來說英文的重要性很清楚,所以我一直不懂,為什麼大家可以在這個議題上不斷大做文章。
英文好不代表中文就不好,也不代表就崇洋不愛國之類的。何必老把單純的語言複雜化呢?

=================
【文摘】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 

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每次看到有什麼IELTS,托福,GRE考試統計成績公佈,全國一片烏鴉鴨的檢討聲浪,身為英 文老師的我,都有種罪惡感,好像自己該被拖出去槍斃一樣。

我們都知道,英文很重要。我們是個海島型國家,我們必須依賴四通八達的網絡和別的國家取得貿易的機會;我們是一個相對弱勢的國家,我們必須依賴大陸以外的強國提供某種形式的外交、武力保護。英文,對我們而言,不僅是一種國家競爭力的表現,同時,也代表著,我們這個國家在國際發聲的可能性。

然而,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我開始常常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其實是因為我家巷口每天8點的垃圾車事件。我家這個社區,算是新竹一流學區附近重要的社區之一。清大、交大、竹中、竹女,還有新竹幾個升學率超好的國中都剛好非常接近我們的學區。社區裡面的人,看得出來,都有一定不錯的社經地位,談吐、待人處世也都很得體。我們在這邊住了一年多,一直都很喜歡這個社區的氣氛和氣質。每天8點,大家拎著垃圾站在巷子口等垃圾車,打聲招呼就開始閒話家常,里長也常常在這個時候,跟我們湊合著討論一些社區哪邊的路燈不夠亮,哪裡的危險路口應該要增加一些交通號誌的設備。一切都很好,也真的沒出現過什麼讓我們非常困擾的問題。一直到過完年之後,有一戶移民國外的住戶,搬回這個社區。

每天8點,一樣在那個巷子口,一樣在等垃圾車,一樣大家都拎著一袋袋的垃圾等著「少女的祈禱」音樂聲越來越靠近。但是,等了2分鐘之後,開始有人咒罵,「這是什麼爛國家,連倒個垃圾都要等這麼久?」接著,她剛好自己站在她家冷氣的下方,被冷氣排出的水滴了幾滴,她又開始抓狂,「台灣真是個爛地方,連冷氣都這麼爛!」最後,就在垃圾車已經近在眼前的時候,她氣呼呼的轉身,拎著她的垃圾,迸的一聲甩上她家大門,嚷嚷著:「我不倒了,國外才不會這樣」!接下來連續好幾天,我們社區開始出現大白天就有人不管垃圾車幾點來,直接把垃圾袋扔在巷子口。等到晚上,垃圾已經腐壞,臭氣沖天,不然就是被流浪狗、流浪貓抓破垃圾袋,垃圾在社區四處散落、飛揚。里長因為她家冷氣機滴水的問題,好意去提醒她會被環保局開單,被她破口大罵:「你們不要以為我住在國外,就可以刻意刁難我!」後來我從鄰居們那邊輾轉得知,她們一家都是學歷高、收入高,很早就申請了綠卡移民到美國去。「她們的小孩英文都很棒耶,國小開始就請外國人來一對一家教」,一個歐巴桑用著羨慕和崇拜的語氣這樣說著。

我開始回想,從我學英文以來,我週遭那些英文說得非常流利的身影。¦

b新竹公車站,一大群實驗中學的學生,明明在台灣卻刻意用英文在交談。有一位教授說,他只要聽到人家唸「frustration」這個字,他就可以知道這個人英文程度怎麼樣。我在輔大英文系,一大群的「台北幫」,英文說的像外國人一樣好,打扮、穿著也非外國名牌不可。還有一個出書的英文小魔女,她的媽媽很驕傲的在電視上說,「我的女兒英文學得太好,現在連說中文都有外國腔」。

我們學英文,是為了要讓自己的同胞把我們當成外國人一樣崇拜?我們學英文,是因為我們發音要標準,講話才比較有份量?我們學英文是因為,那個語言所代表的東西比較崇高?還是,我們學英文,是為了要把自己變成外國人?又或者,要像我的鄰居一樣,學英文是為了要去外國生活,然後回來嘲諷那些乖乖遵守垃圾不落地的善良老百姓是沒見過世面?

那些實驗中學的孩子,我常常看到他們一大群聒噪的喧嘩,完全不理會車上的其他人要休息。 那位教授,一天到晚在挑剔別人的發音問題,卻可以講出「長的太醜的女生就應該要閉嘴」、「黑人的嘴一看就很噁心,不過,沒辦法,他們是非洲來的」這類充滿性別、種族歧視的話。我那些台北幫的同學,把打工賺錢買名牌當主業,上課當學生才是副業。如果你和他們同一組做小組報告絕對會倒大楣,因為他們沒空上圖書館找資料,討論沒建設性的意見,他們只好負責上台做口頭報告的部分。結果,輪到他們上台做小組的口頭報告的那天,他們因為前天熬夜打麻將缺席了。

這也讓我想起,我爸在住院的期間,我媽一直打電話來跟我說她不懂醫生在說什麼。我剛開始以為是我媽很魯,很難以溝通。後來索性我請假回家一趟,我才真的搞清楚,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原來是那位醫生,對著一個目不識丁的鄉下歐巴桑,講了2句就要夾雜一長串的英文,那一長串的英文中還包含了英文專有的醫學名詞。我站在那邊,聽那位醫生講了一大堆中英文摻雜的病況說明。我用了更長一段的英文一句一句慢慢的回他,他愣住了,也嚇到了。但是,除了當下有反擊的快感之外,我不覺得驕傲,也不覺得開心,因為我想到了,在這家醫院裡面的其他的病人,這個台北來的大醫院是怎樣的看待、對待他們。

英文很重要,但是,是否,我們都用著一種扭曲的心態奉承著這個語言?

我認識的一個外 國教授,有一天忍不住對我說,台灣人常常在問外國人,“Can you speak Chinese?”他剛來台灣的時候覺得很疑惑,因為他們英語系的國家,通常都是會用“Do you speak English?”對他們來說,語言是一種是在生活中使用的習慣,而不代表某一種特殊的能力,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他們會用「Do you」而不是用「Can you」來造這樣的問句。這一陣子,又聽到另外一個常常出席國際研討會的教授在思考,為什麼只有亞洲的學者,在國際研討會發表自己的文章時,每個人一開頭都先說, “I am sorry. My English is very poor”.明明那些德國、法國的學者,他們說英文的德國腔、法國腔才真的讓人難以辨識他們在講什麼碗糕。

我在研究所的另外一個教授有一天聚餐突然聊起了他一些移民也是教授級的朋友,他說,這些朋友很妙,移民到了國外之後,唯一的休閒娛樂就是聚在一起,一起數落台灣有多差勁、有多落後。非常相似的,一位到英 國拿博士學位的學長跟我談到,他在英國的時候被一個外國朋友問到:「為什麼很少聽到你們台灣人稱讚台灣?」

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我們不時的在強調及早學英文有多重要,我們要一群孩子連母語都還不熟悉,就要他們去學英文,這個教育政策底下,我們透露著對自己文化的輕蔑,是否也反應著我們這些大人莫名的自卑?我們都在說學英文才會有國際觀,但是,說出這樣的話語的人,他們除了CNN和BBC看得到的新聞和評論,他們還熟悉哪些外國文化和政治角力?

真的,到底,我們是為了什麼才學英文?從我們社區的垃圾車事件,我就開始不停的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所以,有一天,我花了1節課的時間,和我的學生用說的、用畫的、用唱的聊了到底為什麼我們要學英文。我們有一個結論,台灣很好,所以,我們要用英文幫助台灣走出去,我們約好,只要遇到外國人,都要跟他們說最少三件台灣很美好的事物。台灣還可以更好,所以,我們帶著台灣的問題走出去找答案,每一次到國外去,我們都最少要找到3個答案回來幫台灣解決它的問題。

今年暑假過後,我很期待我的學生會帶哪3個答案回來。

不負責的人體實驗

話說八月初我和同事看到電視上打的火熱的新品罐裝茶品上市廣告,同事買回來喝。
看到上面廠商寫了一堆好處,還有一些實驗的數字。
同事仔細看過後發現沒有人體實驗,都是動物實驗。於是我們兩個心血來潮說,那我們兩個來作人體實驗好了:)

我們兩決定每天一瓶。從網路上訂了兩箱送來。因為九月中旬是我們公司固定的年度員工體檢
有鑒於過去一年我們倆個飲食上都沒有特別作什麼調整過,決定可以趁這次體檢看看是不是有用:)
我們兩個決定不改變原先的飲食習慣,唯一只有每天多喝一罐650CC的綠茶。

結論是我們喝了1個月又10天,每天一罐650CC的綠茶。

體檢報告今天出爐。。(去年的紀錄)
我的體重在少了0.5公斤<–這種很容易誤差啦…哈哈,不列入討論。
去年不及格的部分:
(1)腎臟的碎石還是在<–這個也不列入討論,只是順便紀錄,噗。
(2)尿液檢查,其實我也搞不懂跟去年一不一樣,去年尿液檢查有一些不及格的項目,今年有尿白血球異常。

(3)血脂肪檢查<–這個是此次我們人體實驗檢核的重點
三酸甘油脂、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通通都正常沒有紅字耶!

去年不及格的低密度膽固醇LDL171,今年136

不過總膽固醇還是偏高在安全值臨界邊緣。

本次人體實驗…算成功吧!!哈哈!

PS1這純粹是好玩的實驗紀錄。不必太當真:p 
PS2不討論實驗的變數太多準不準的問題,這本來就是我跟同事無聊的小遊戲。
PS3不想幫廠商廣告,不寫品名,我覺得應該綠茶的效果都差不多吧^^

有些錢,是賺不到的

「有些錢,是賺不到的」
忘記這是幾年前某個已經失聯許久的同事說的。
當年聽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我是很難體會這句話的意思,也沒放在心上。最近,因為生活中一些體驗,和朋友們聊天的時候,不知為何,突然想起這句話。

我記得那是一個可以接公司以外案子的機會,他pass給剛畢業的我。我說:你怎麼不自己接?稿費還不錯耶!
他就丟下這句話給我。
那年我未婚,一個人飽全家飽,要兼差要加班沒有不行的。她有家庭有小孩。

幾年後,自己也走到了這個階段。
現在的我,每天的作息超滿的。早上六點半起床幫兒子準備早餐,七點半送兒子出門上學。七點五十分帶女兒上幼稚園。八點半到公司上班。
五點半下班時間,但是差不多都快六點才走得掉。六點半到安親班接兒子,然後帶他吃飯、洗澡、檢查功課。做一些簡單的家事。八點左右接女兒回家、玩耍,晚上九點多陪兒子女兒念課外讀物,然後押著他們上床睡覺。之後才有自己的時間看看電視上上網。
時間塞的滿滿的一點空檔都沒有。

前一陣子,有朋友pass案子給我接,我說我真的塞不進去日常行程中。
上個月,以前的同事pass一個新工作給我,月薪比現在工作多快1萬元,但是工時多2.5小時,每天下班差不多八點多,回到家差不多九點吧。

我跟老公提到這件事,老公跟以往一樣很尊重我在工作上的選擇,他說:看我自己想不想。
想了一下,即便真的有機會拿下那份工作,家庭生活也許就大亂了,九點到家,那…誰去安親班接小孩?誰幫小孩複習功課?誰陪小孩玩?
這句話就是在這個時候又冒出我的腦海。有些錢,就算自己有能力也賺不到的。

人站在不一樣的位置上,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中,一定會有不一樣的選擇。只能在權衡現狀下做出對多數人來說都最好的決定。

還好我在工作上向來也沒有太大的企圖心,沒什麼好可惜的。

至於那一萬元,還是未來其他更多的錢,就留著給老公去賺吧:p
衡量一下,他來賺一萬元所需要花的時間和精力會比我賺這一萬元少些。基於專業分工,就交給老公去了。
老公加油:)

維力炸醬

回嘉義時,陳小妹說要吃滷肉飯,因為要出門買很麻煩,娘家媽媽拿了維力炸醬出來讓妹妹扮飯假裝是滷肉飯。

「維力炸醬」我之前在不少版上看到在團購,但是因為我沒有特別迷戀沒有特別在意這件事,當然當時也沒參與團購也沒跟老公提過有這件事。
沒想到從小愛吃維力炸醬麵的老公一看驚為天人的說,回台北要買一罐回來吃!

我當時想得很簡單,反正就到大賣場去買嘛!完全沒想到後來到大賣場找竟然沒有鋪貨@@

上網找了一下才發現好像只有鋪貨到傳統雜貨店或農會超市之類的通路。
也才知道原來這是這半年來的網路團購名物,ptt開了好幾團團購了耶!

我到網拍上看了一下,定價200元,網拍價格在160-180元之間,不過加了運費都破200元了。接受面交的賣家離我出沒的範圍好像都有點距離,所以我也沒有太積極去下單。

剛好同事在pchome 24小時送貨區訂購了一些產品,隨手查了一下發現原來pchome就有賣耶!雖然價格不算便宜(197元),不過我也超過為了省10-20元願意大老遠跑去買的年紀了。

題外話,這個24小時送貨服務還真不錯,我們早上定貨,下班前就收到了。網路購物的便利真的會讓人變宅。

帶回家後,連著三天晚餐老公都說要煮麵條拌炸醬就好:)

我個人覺得有點太鹹,不過老公說不要拌太多就好。愛吃的人開心就好:)

話說回來,這個維力炸醬是網路團購名物耶!平常不容易買得到。那…我那個沒上網的娘是哪裡買到的啊?

===============

串聯食譜:BBH 、維義的部落格(經銷商)

轉貼:正確安全喝水才健康

最近又開始狂喝水。對,因為當然是因為年度體檢照到腎臟的小碎石又被醫生提醒多喝水。
去年第一次照到,今年當然還是存在。

本來沒有太大警覺,不過同事在中秋連假因為結石嚴重去開刀住院再度提醒我,雖然是小碎石,沒什麼感覺,但還是不要輕忽。 

====================== 

該怎麼喝水才健康呢!
喝水看似簡單,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正確安全的喝水。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何一成指出,每天要喝2000cc3000cc的水,但不是一次喝夠就好,一次不能喝太多,有些疾病喝水量要多一點,但也不要超過3000cc,有些人如已有水腫情況時,喝水量每天2000cc即可。
報導╱王雪玲 

怎麼喝

看尿液顏色
想了解自己的喝水量是否足夠,可看看尿液的顏色。何一成主任表示,尿液的顏色要像啤酒般黃,太濃代表水喝的不夠。

按一按小腿
水若喝太多則會有水腫情況,可按一按小腿,如果按下去會有壓痕,就代表水喝太多,水腫了。

每次喝300cc
每天喝適當的水量外,每次水量也要注意,一般每次喝水量最多300cc,若有水腫等須限水的人,每次勿超過100cc

起床就喝水
每天起床喝一杯水,促進腸胃道蠕動,增加代謝。起床後先喝杯水再吃早餐,會有便意,促進排便,預防便秘。

選三餐間喝
不論是吃飯前喝水或是用餐時先喝湯,都能讓胃有飽足感,但若邊喝水或邊喝湯邊吃飯,反會使食物容易消化吸收,易覺得餓而吃更多,不過若將飯泡在湯中一起吃,則因少了咀嚼,不易消化。若吃飽飯馬上喝水,則容易有胃脹不適情況,所以最佳的喝水時間要選在吃飯後半小時到下一餐前半小時間。

睡前喝點水
睡覺前1小時可喝200cc的水,以補充睡覺時流失的水份,尤其是中風的高危險群。但也不要喝太多或睡前1小時內喝,以免造成夜尿,干擾睡眠。

勿等渴再喝
水份的補充很重要,不要等渴了後再喝,尤其是小孩,活動量大,容易流汗,要常提醒小朋友喝水。而年紀50歲以上的人,即使身體已缺水,卻因中樞神經退化,不易感到口渴,也要提醒自己時常補充水份。

可多喝
多喝水可保健
喝水很重要,尤其是有下列疾病時,更要喝足夠的水。何一成主任建議需多喝水的人,每天喝3000cc,但每次喝水量仍以300cc為限,不可一次喝太多。

痛風
喝水可以降低血液中的尿酸濃度,避免尿酸過高,造成痛風。

結石
不論是膽結石或是腎結石,多喝水可讓體內的小結石被沖走。


膀胱炎
女生尿道短,多喝水可排除尿液中的微生物及細菌。

便秘
便秘的人要多喝水,起床時喝水,可促進腸胃蠕動,易有便意。

氣喘
喝水可稀釋氣管內分泌物,讓痰易咳出,呼吸道順暢,防氣喘。

發燒
發燒時身體水份會流失,所以要多補充水份。

心血管疾病
中風與心肌梗塞患者多喝水可降低血液穠稠度,防血管阻塞。

要限水
避免無法代謝
有水腫情況或腎臟功能不佳有尿毒症與低血鈉症的人,水不能喝太多,每天的喝水量不要超過2000cc,且每次喝水量不要超過100cc,以免身體無法代謝多餘的水份,或是水中的鈉離子過低造成低血鈉症。

低血鈉症
血中的鈉含量太低,可能出現抽搐、意識不清、昏迷的水中毒的低鈉血症狀。如果飲食上採低鈉飲食又服用利尿劑又再加上喝太多水,就容易使血中的鈉離子過低造成水中毒。
如果因做檢查等因素必須喝大量的水,可喝運動飲料或稀釋的生理食鹽水代替白開水以補充鈉離子。但是要注意若有糖尿病,因運動飲料醣含量高,不能喝運動飲料,只能喝稀釋的生理食鹽水。

尿毒症
因腎臟功能受損,已無法代謝身體多餘水份,所以不能喝太多的水。

水腫
身體水份無法排除,造成水腫,若按壓小腿發現有壓痕或是眼皮腫脹使雙眼皮變單眼皮,都是水腫的症狀,就要限制喝水量。可以運動及睡覺時抬高腿部10公分來改善。
書田診所家醫科
主任何一成

醫生說
抽菸要多喝水
抽菸的人罹患膀胱癌的比率比一般人高,可多喝水來降低尿液中香菸的致癌物質,降低罹患膀胱癌的機率。

連署書

下午助理拿著某高層主管給的「入聯公投連署書」分給大家。說是幫朋友忙,當然也強調不強迫填寫。
大部分同事都順手填了資料交出去。因為這個議題沒有太大的爭議,因為台灣大多數人都支持入聯。

我看了一下說我不寫。大概是我向來隨和吧。同事好奇的問為什麼?
同事問:妳反對入聯嗎?
我說:除了藍綠絕對二分法的政客和政治狂熱者,台灣人誰會真的反對入聯?

同事又問:妳是討厭那個立委嗎?還是因為政治立場不同?
我這時才想到看一下這是哪個立委發起的案子。
我:其實我不認識這個人耶….我也不知道他是藍是綠。

同事:那妳為什麼不填寫?

我:兩個原因。
第一個是主要原因。自從詐騙集團橫行之後,我不填寫非必要性資料任意把自己的個人資料留給別人。這張連署書上又要姓名、又要電話、又要地址,還要我最不願意給人的身份證字號。就算這個立委沒有濫用你的資料,難保不在資料傳輸或銷毀過程中資料外洩給有心人士去利用。

另一個原因,我不做沒有意義的事。
我知道藍派是把贊成入聯等同於台獨而反對,我個人倒是沒有這麼武斷二分法看待這件事。
我只是認為,入聯像結婚,應該是兩情相悅才結得成婚。現在的情況好像我叫我們全家連署同意通過王文洋、郭台銘的小孩應該要娶我的女兒,不過人家沒有義務因為你們全家自己答應這件事情而接受這個結果吧。現在就算全台灣2300萬都公投贊成說要入聯,但是人家聯合國不會因此同意啊。
我覺得推動這樣的公投只是辦給自己爽的。那又何必自己浪費時間、精力和龐大費用在這個議題上呢?
基本上我絕對贊成入聯,只不過覺得入聯公投是件沒有意義的舉動罷了。

台北‧嘉義 我的家

秋節連假回家。姐姐和妹妹外出購物後,打電話回來問誰可以開車去接她們。

自告奮勇和老公去接,問了一下所在地「民族國小」?反問媽媽說那是哪一間?

我當然知道民族國小,這也是老學校之一,不過基本上除了崇文國小以外的國小,不管是民族國小、垂楊國小還是附近其他的國小,我基本上搞不太清楚方位。

老媽搖搖頭決定叫老爸去接,省得我跟老公迷路了要去找我們。

放假時無聊開車載女兒在市區逛逛。

老公問要不要去松屋看看?因為沒去過。

繼續閱讀

高速公路上的彩虹

中秋連假,怕塞車昨天傍晚提前收假回台北。
車子行經大溪一帶,照往例因車流量大,行車速度較慢。

老公忽然說:彩虹耶!

抬頭一看,正前方的天空,彩虹從厚厚的雲層下穿出。
這是今年第三次看到彩虹了吧。


遠眺彩虹。


在車陣中看著彩虹。這張看起來好像穿過雲層的閃電喔。


傍晚的天色暗的很快,才沒幾分鐘天色就暗成這樣。
夕陽透過厚厚雲層,顏色真的超漂亮的。

再來車速就恢復時速100KM上下的速度,然後t10就拍不到清楚的照片了。

這算道路小塞的短暫收穫吧^^

轉貼:童年 無法等待的投資(洪蘭)

美國南加州大心理學的講座教授 雷恩博士,

日前在榮總做了一場「腦與暴力行」的演講,
因為他是世界上,唯一掃描過四十一名殺人犯大腦的人,
所以會場擠得滿滿的。

雷恩教授發現,殺人犯的腦果然不一樣,
預謀形態的罪犯腦袋,跟我們正常人差不多。
但是臨時起意,衝動型的,前腦就非常的不活化。

最令人驚訝的是,
他報告了一個他在非洲模里西斯做的兒童健康計畫的成果。

他們給一百名,三到五歲的孩子,「豐富」的生長環境,
如額外的營養,像牛奶、魚肝油<等, 每天二個半小時額外的運動,
及額外的活動如說故事給孩子聽、戶外教學,
帶去參觀爸爸工作的工廠、磨坊、烘焙坊等。

等到這些孩子長到十一歲時,
追蹤他們注意力的生理反應,如膚電反應及腦波(EEG),
發現都比在一般家庭中,成長的一百名對照組孩子,好很多。

到他們十七歲及二十三歲時,
再做這兩組孩子比對,發現在反社會行為上有大不同。

童年期這二年的特別照顧,發生了影響,
他認為差別在於大腦的發展,
尤其是海馬迴、胼胝體及額葉的眼眶皮質的部分,
因為現在已知這些地方跟暴力行為有關。

他的演講跟我過去的想法一樣,看到了數據,也更令我憂心,
因為前一天,我正好從新竹尖石鄉的部落小學演講回來,
我看到了原住民教育的盲點,如果雷恩教授是對的,
我們現在不改善,以後會付出社會成本。

這些孩子散居深山之中,上學往返費時,所以大部分孩子住校,
有的學校住宿孩子高達 90%,而且有的是從幼稚園就住校,
看到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在搓洗自己的衣服,很是不捨。

部落小學的老師流動率很高。
有的學校高達百分之八十,教了一年便想請調回平地。
因為後山部落皆無公車,除非自己有車,
不然困在山區,無法下山。
所有老師都很年輕,幾乎沒有老師超過三十歲,
沒有結婚的老師,有時不知怎樣去帶孩子,
尤其不是自己的孩子。

最嚴重的是隔代教養,年輕人都在平地討生活,
孩子由祖父母帶。

看到幼稚園就住校的孩子,真是令人心酸。
一個還要媽媽抱抱的孩子,孤獨地坐在台階上望著夕陽,
那個落寞的神情讓我腳步沈重,登不上要離去的車。

一個國家的錢,如果不用在教育上,一定用在監獄上。

雷恩教授的研究指出,
大腦發展,與暴力行為及反社會行為的關係。
童年期只要二年的額外照顧,就可以避免以後很多的社會成本。

台灣不是沒有錢,但是沒有用對地方。
我們從公投的那四億元, 或是支援馬其頓的三億美金就可以看出。

教育是百年大計, 不能要求立竿見影,馬上見效,
它是潛移默化,教化心靈的過程。
教育也不是蓋學校、買設備,
它最重要的是人, 是人的那顆熱忱的心。

對「人」我有信心,因為這一次我們一起上山的,
有數位麗林國小很有經驗的老師, 她們放棄休假上山做義工。
也有義工媽媽,跟我們上去講故事、教勞作,
甚至有義工媽媽,為了準備教材做到手指起繭。

我沒有信心的是政府,因為急功近利只看數字的人,會失去人性的柔軟度。

我沒有想到部落老師的偏遠加給 是依山高來畫分,
多少千公尺多少錢,而不是依距離平地的遠近;

因此我看到深山裡面的小學老師,
因為學校蓋在谷底而不是山頭,一個月少領一千元的津貼。

看到每年跨年晚會或嘉年華會, 一次幾百萬的造勢大手筆,
為什麼不把這些錢,用來補貼公共汽車, 讓部落的人,有交通工具可以下山呢?

人的童年只有一次,不能重來,孩子的成長也不能等待,
聽了這場演講,我覺得這些山區部落孩子急需我們的愛心與關懷,
家中若有不需要的童書、不再玩的玩具請捐出來,

最主要的請來做義工,你會發現得到的遠比你付出的多,
你付出的可能是幾個小時的時間和舒適,但是你換來的是這個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編按:這些學校包括平靜國小(049-2970053)、玉峰國小(03-5847200)、石磊國小(03-5847001)、合作國小(049-2970063 )、秀鑾國小(03-5847500)、新光國小(03-5847706)、新鄉國小(049-2831591)。

期盼外界關愛這群學生,
提供他們一些物資與精神糧食。
幫幫忙..將文章轉給你認識的朋友,政府官員及各級民意代表。

                                洪蘭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中國時報2004.04.28

感謝洪蘭教授同意此文轉載

頁次: Prev 1 2 3 ... 34 35 36 37 38 ... 84 85 86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