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喜做甘願受」
這是一句老話,但是真正做得到的沒幾人啊。
週末同學會,某同學提到家中的狀況。
同學未婚,跟爸爸和兄嫂同住。家中好幾口的餐點都是同學負責煮的。
某天同學的爸爸小唸了一下嫂嫂說,嫁進來這麼多年了,沒吃過媳婦煮的一頓飯。
同學說:嫂嫂也不是什麼壞人,就是不會也不愛煮飯,有什麼關係。
然後對著爸爸說:反正我不介意煮啊,再說我也不知道還能煮給你吃多久,你又何必為了這個生氣呢?
老父親感動的哭。
當然,以我們的交情,聽到這麼感人的故事,心中的感動不是沒有,只是嘴賤的程度也少不了虧同學幾句。像是:
這麼噁心的話我說不出來啦!
你什麼時候轉性會講這種話了
虧完後回歸正題,討論著為什麼會突然有這樣的頓悟。
同學說他也不知道,只是年紀大了,看得事情多了,把握當下跟你最愛的人相處顯得越來越重要。
不及時表達,某一天可能就晚了。
然後大家閒聊間提到周遭不少人都知道這句話,但是對這句話的意涵和精神的一些錯誤做法:
很多人,尤其是我們的上一代,經常發生的不平衡在於某一方默默的做牛做馬,默默的期待別人發現他的功勞,然後深深感謝。
但是這是錯誤的,因為對方可能沒有發現你的功勞而從來不會開口言謝,於是做牛做馬這方自己心裡就不平衡。
這個錯誤在於這種並不是真的歡喜做甘願受,而是被迫做,這個被迫可能是社會的期待,可能是對自己的要求,只是自己認為自己應該要怎樣而不是真心想要。
其實比較好的方式是,只要做你想做的部分,就算沒有回報或是沒有人注意到也開心的部分就好。也許不多,但是是自己真心情願的部分就好。
而不是像為了達成kpi死命做到某種結果。但是超過了自己想做的程度。
這讓我想到一個自己生活中的例子。
我白天要上班,下班後要做家事、照顧孩子。
孩子的部分我通常較不會不甘願,因為那是我愛的部分。
爭執點都是家事。
我老公幾乎都不做家事。但是他的態度向來很好,他會說他沒有不做,只是他討厭人家催他,只要能要讓他留在他願意做的時間做他就會去做。
但是那個時間點,經過10年婚姻的認知和體認後知道,通常都是一個遙遙無期不知道是哪一天哪個時間點,在他真的去做之前通常都自己做好了。
如果要為了催他去做而生氣,我會氣不完。然後他也生氣被指揮。結果兩人每天都為了誰該做家事吵架生了一肚子氣,但是事情還是我自己做了(更氣)。
後來我學會只做我想做的,用我想做家事的頻率。
也許外人的評分中我的家事只有59分,理家程度達不到稱職的80分甚至100分主婦,但是這59分是我甘願做的,就算沒有人幫忙我也不會生氣或不平衡怎麼只有我在做的狀況。
這也許是我的「歡喜做甘願受」的哲學。
也剛好我老公對於家事的完成度和他的參與執行狀況一樣不太在意。
於是我們多年來能達到一個平衡。
當然這其實是一個弔詭的平衡。
可能失衡的狀況1:如果我自己對家裡的期待是達到80分,但是其實我甘願狀態下自己的能力其實只能做到59分,剩下的分數就是要強迫另一半配合來補上,或是自己拼了命犧牲很多休閒來補上。雙方如果有人不願意補上,紛爭就來了。
可能失衡的狀況2:如果我對59分能接受但是另外一半期待是80分,但是他又不願意補上剩下的努力,只期待配偶來做到80分,那紛爭也來了。
可能失衡的狀況3:如果另外一半期待80分以上,但是他又不願意補上那個努力,自己覺得只要找外力協助就可以交差了。這個想法基本上OK的,但是如果這個外力如果是請外傭/清潔阿姨之類的我覺得ok,但是如果是指婆婆之類的,紛爭應該就更多了吧。
->這應該是最弔詭的地方,男人經常以為婆家提供的幫忙是助力,但是對女人來說其實是不折不扣壓力啊!!!
因為通常為了要讓婆家成員能認同自己在主婦這份工作上的稱職,不管原先甘願不甘願的部分我都得加倍認真做,其實這部分精神上的折磨才真的累啊!
當然以我家來說,我婆都會很客氣熱情的說,因為我們上班很忙,他可以幫我們弄XXX。
但是大部分的媳婦應該都還沒有那麼理所當然又白目的敢差遣婆婆做這做那吧!
結果全部都還是自己來。而且還是以自己不願意的超時頻率來做(EX婆兩天來一次,為了怕婆覺得我是懶惰的媳婦,我變成每天下班就算很累也要做,速度要比婆更勤快些),結果更悶。
其實家事是一個最淺顯的例子,但是工作上、做人上有更多事情都需要體認「歡喜做甘願受」的精隨,簡單的說,日子每天每天同樣要過,只有能想得通的人才能讓自己的心情更好過些啊!!
==========
心中的OS
有人說當開始說教意味越重的時候,就是年紀大了。
這一陣子分別跟不同的同學朋友閒聊,來自大家生活體驗出的頓悟越來越多了,也許只能說,大家都邁向一個該頓悟的年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