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貨舖子

家庭生活,育兒,遊記

Archive for the mandy’sblog Category

不為錢操煩

週末是半年一度的大學死黨同學會。大家閒聊了一堆八卦也丟出不少狀況題給彼此。

其中一個問題是,年過35的我們覺得自己好像工蜂一樣,不斷的努力工作努力賺錢。

以我家來說,我們的這兩份薪水得負擔兩個小孩(學費以及其他開銷)、房貸、車貸、長輩生活費、以及我們自己的生活必要開銷和娛樂費等等。我們的薪水當然足夠負擔上面這些,不過扣掉這些後還要存養老退休金才是會焦慮的像工蜂一樣工作的原因。
只不過50-60歲退休,如果活到80歲,還有20-30年沒有收入!這才是不敢不工作的關鍵吧!

不過如果說焦慮其實是有點太誇大這個情緒。說真的,講不出自己要賺多少錢能安心才是我們覺得最大的問題所在。(這個的意義在於,這樣的工蜂生活沒有止境,就算現在已經賺很多錢也不會放心,因為不知道終點在哪邊!)

昨天看到這一篇新聞「全球樂土萬那杜 不為錢操煩

引言中的這一段「快樂的秘訣是什麼?」回答:「不用擔心錢的問題。」

節錄部分:
同樣問題問英國人,答案大概一樣。唯一差別是,皮耶根本不需要錢,而英國人的定義卻是要賺得夠多,才不必怕沒錢。

小島生活似乎不如外人想像的那麼愜意,當地人卻樂天知命。

快樂能否衡量人言言殊,然而無疑的,梅托馬島乃至於萬那杜全國均具備令人快樂的要件,家庭關係鞏固與物質欲望幾近於零是兩大支柱。越簡單的事物越能夠使人快樂。

當然,我很肯定我應該絕對做不到這樣的單純生活。我沒有崇尚這樣程度的絕對刻苦儉約生活。

但是我很喜歡最後一句的結論越簡單的事物越能夠使人快樂

不可否認的,如果能降低物質需求引發的對金錢夠不夠的焦慮程度應該會越低。

其實人的物質慾望都是比較出來的。如果從來沒有見識到有錢人能過怎樣奢華生活的人,就不會心生羨慕想要過一樣的生活。也不需要汲汲營營去追逐讓金錢讓自己總是處在很焦慮的狀態中。

對於物質,我們的經驗是,如果親友中出了一兩個超級有錢的人,通常都是個無止境追求金錢的開始。
週遭有這樣的人會讓人不自覺會認為自己也應該要過這樣的生活、或從中分到一杯羹,
再不就是覺得自己也能像人家一樣賺到一樣多的錢,而拼了命下去賺錢只為了也想過這樣的奢華生活。
開了眼界,見識到有錢人能如何有錢如何花錢,通常不是好事,因為世界不再單純,也更不容易樂天知命。

回歸正題。能不為錢操煩應該是大家都想達到的境界,沒有人希望自己總像工蜂一樣有著根本的焦慮!
也許應該想想,如果真的要放下對錢的不安和焦慮,到底會是賺到足夠的錢這個目標先到?還是樂天知命不在乎錢這個目標容易達成呢?
也許是折衷–降低一些不必要的物慾才是最快達成目標的方法。但是過分樂天和知足常樂之間但是那個平衡點又在哪邊?

這個課題我還在努力摸索中。

狀況題

上週末是半年一度的同學會。會中同學丟了一些狀況題給大家。老實說,很多我還沒有答案,正在思考中。

1.打算供養小孩到幾歲?如果小孩一直無法獨立你怎麼做?
2.學歷到底重不重要。小孩唸到什麼程度自己會認為夠了?自己需不需要再唸碩士?
3.學歷無用論?學歷到底重不要要。唸書到底是自己唸開心的還是要唸有用的?所謂的有用定義又是?可以升官?發財?賺大錢?或是更崇高的理想?

有關第一個問題。我自己的理想中的狀況是栽培到大學畢業。如果不務正業就趕出去。

不過朋友朋友舉的例子是一個不算壞的孩子,大學畢業後一路準備考試、唸書,考過了又有下個考試目標…一直到30好幾了都沒有工作過。
說實話這個個案的主角真的不算壞,沒有四處閒晃生事,也不是無目標,但就是不工作沒賺過錢。
如果自己的孩子這樣的孩子該怎麼辦呢?
朋友的例子是老爸媽不敢退休除了自己的退休金,也存了孩子的’退休金。想想這也還真的辛苦!

其實孩子無法獨立的案例不算少見。最近以來常聽到XX的子女把老爸媽的退休養老金挖光的事情。不是生意失敗、或要調頭寸回來挖走老爸媽的退休金,再不就是要爸媽給一筆錢投資自己的理想,再不就是要爸媽抵押祖產給子女。我家附近很多長輩都加入撿拾資源回收的行列,婆就常說家裡的一些塑膠瓶罐給A得罪B之類的事情。唉。
養到不能獨立的孩子真棘手。

學歷重不重要?這個問題我們幾個工作十幾年的朋友有極端的見解。
走傳播本行的覺得不重要。這個圈子屬於勞力密集的行業,不管專科、大學或是碩士畢業工作的內容和薪資都大同小異。這種狀況下再進修到底重不重要?
一個唸了傳播碩士的同學說,他不想再唸博士學位了,雖然老師很賞賜他的表現,但他覺得有沒有這個學位對他接下來的工作來說沒有改變。
不過走非傳播領域的提供不一樣的見解。因為沒有了那個學位就會無法升遷。
唸個學位另外的功能就是補足其他能力的提升。舉例來說,如果只有

這篇其實是存在草稿夾中快一個月的文章。因為工作很忙想寫的時候一直被打斷,然後等有空的時候就想不出來原先中心主題是想寫什麼了所以一直難產中~
剛本來想要刪掉的,想想還是把他寫一寫出清吧。

「學歷無用論」日前在新聞議題炒作下沸沸揚揚的。
不討論單一公司個案,不討論銷售行為是否過當,不討論傳直銷既定形象,也不討論也許是媒體斷章取義報導。儘單純儘對於「學歷無用論」這個議題寫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對這個議題有點興趣的關鍵在於,在中秋假期內,在娘家時曾有類似的討論。那天在討論幾個外甥的功課。

二姐說:入社會後發現,實際的狀況是,功課好學歷高的不見得是賺最多錢的。

這是事實,大家都知道的例子是經營之神王永慶是小學畢業,台灣首富郭台銘也只是海專畢業。都不算高學歷,但是都是白手起家富可敵國。

娘家爸爸立刻制止我們在小孩面前討論這些,因為這些事實背後有其他更多的事實,但是小孩不懂,只怕斷章取義會給她們錯誤的價值觀。

回台北後正好出現這一則新聞,某公司對新進員工的教育訓練內容之一,就是影射「學歷無用論」。一位受訪者說,如果不需要學位就能賺六位數的錢,為什麼一定要唸完大學去賺一個月3、4萬元的的薪水呢?

必須說,這真的鏗鏘有力的業務話術。
一時間,我發現我沒有辦法回答這個問題。當然我知道邏輯上有其詭辯荒謬之處,卻一時語塞舉不出反駁的話。
我在想,當兒女這樣對我說的時候,我要怎麼回答?
面對一個已經心有定見的人,爸爸媽媽如果只有哭哭啼啼求我回頭卻提不出說服的理由,我想成功的機率不大,就算形式上回來了,心可能也不會見得能回到原點。

基本上我覺得這件事情會引起媒體關注是因為同時太多大學生棄學從事「想做的事情」,目前社會普遍認知「棄學」是反社會主流,鼓勵「棄學」更屬於罪大惡極的行為。
同樣的情景幾年前好像也發生過,那時候是一大群的大學生集體在中台禪寺出家。沒記錯的話,當時「棄學」入空門的還包括藝人黃安的妹妹吧。

回到我有興趣的部分:問題的原點,讀書到底是不是為了賺錢?
因為如果讀書唸學位不是為了賺錢,那「學歷無用論」這個基本論述自然就不成立了。

=========================================
這邊穿插一個新聞片段,針對這個議題,代表教育的大家長,也就是鼎鼎有名「罄竹難書」和「三隻小豬」部長在被質詢時回答說:
教部:應導正大學生價值觀
教育部長杜正勝今天呼籲全國大學生回到學習本務,在人生寶貴的階段要多充實自己;若只顧眼前,見異思遷,將不利以後人生幾十年的發展。 杜正勝強調,學生的本務是學習,在求學這一段時間,是人生非常寶貴的階段,應好好把握,多充實自己,對以後的發展才有所幫助。

基本上看完這段回話,我只有一個想法,就是虛無飄渺的官腔,好像什麼都講了,卻什麼都沒講:p
=========================================

當然,這是將答案簡化為二分法,如果讀書就是只為了賺多錢,如果不需要學位就能賺六位數的錢,又何須一定要唸完大學去賺一個月3、4萬元的的薪水呢?那某種程度來說這樣的說法就不能完全算錯。
如果讀書不是為了賺錢,那又到底是為了什麼?

我不想大聲的說兩者不相關,更不敢說賺錢不重要。
因為如果不是秉持著多唸一點書可以賺錢更多錢、找比較好的工作,當初也許我們都不會埋頭苦讀,跟聯考一關一關的奮戰直到拿到文憑。

我沒有標準答案,這是我們要給自己的答案。這就是每個人的價值觀。

不過,其實我要說的是,大家普遍迷信專業、迷信高學歷者說出來的話比較有份量。

所以要人棄學做直銷這是炒短線的做法。真的有說服力的是帶著高學歷去做直銷。帶著專業去做直銷。效果加倍。

這是銷售上的名人實証
購買/參加時大家都有太多不確定
如果此時有專業掛保證
其實
年輕剛畢業當然可以做直銷
門檻低
但是當用光了人脈之後接下來能做什麼
讀書是為了買一張保證
拿到專業可以持續
但是進入障礙和退出障礙
不過我想企圖在短時間內賺夠錢就收山

【廖小妹】滿月囉!

這兩個禮拜三不五時去看廖小妹。
奶奶在姑姑家幫姑姑坐月子,陳小妹最近下課後都到姑姑家去。每天都聽陳小妹聊廖妹妹的事情:)
她很樂於當大姊姊:)
繼續閱讀

公立小學、私立小學及森林小學

公立小學、私立小學、安親班、才藝班以及森林小學

整理一下這個月來陸續跟一些這兩年將有小孩上小學的朋友的討論。以下純粹個人經驗及思考過程,沒什麼道理,整個討論過程有絶對主觀的成分在。

該選擇公立小學或私立小學?
這個通常是小一家長第一個要面對的問題。
我自己從小是唸公立國小國中高中一路上來,餅乾爸是私立國小中學一路唸上來。基本上是很不一樣的背景。
繼續閱讀

昨天的星光3

看了昨天的星光大道。印象最深的是最後這一段。李伯恩的樂觀和不絕的創意不只是天賦,而是來是於長期以來給予的家庭教養方式。

有時候我覺得現在的社會價值觀中,大家都太鼓勵「進」的價值觀。人固然要懂得進取但是其實更要懂得「退」的哲學。

人生有太多不定期會發生的挫折,只會「進」在順遂的時候固然春風得意,在逆境時過多的得失心,卻往往讓自己陷入難以承受失敗挫折的境地。

我希望自己也能成為這樣的爸媽:了解小孩的興趣和能力極限,放手讓他嘗試並支持他面對結果。

我希望自己也能教會自己的小孩:勇於嘗試,但更懂得如何達觀接受勝負結果。

繼續閱讀

簡單的相信與合理的懷疑

事情從這兩天的新聞開始。
踴躍的捐輸讓大家回想起彼此之前都有捐款被挪用的不愉快經驗。
有人說:慈濟和國際紅十字會等等都屬於正派大團體,可以放心捐給她們相信他們不會濫用愛心。
又有人說:但是上回海嘯的事件後,不也傳出因為台灣的國際地位關係,善款其實捐不出去的。後續的款項到底怎麼運用了呢?並沒有進一步答案出來。東南亞海嘯事件都這種狀況了,四川地震方面政治問題更難跳脫吧。更不要說之前921地震的善款被工作人員侵吞等等。
 
聽一聽大家的原因,想想其實都屬於合理的懷疑範圍,不管這些什麼大單位以往紀錄都還不錯,偶而也都會發生包含人為蓄意(如貪污)和非人為的因素(如政治),說實話很難避免。
同事說:只因為他們是大公司大單位就一定沒有問題,真的就太阿Q了一點。
 
不過向來毒舌派不太相信一些組織機制是完美的我,這回其實決定走阿Q路線。
我只有簡單的說,當我捐出去那一刻我的功課就做完了。我不期待這個動作得到什麼回報或是福報或是別人的感激或達到什麼結果。

至於濫用別人信賴者,該負的刑責和業障就由他們自己承擔吧。


 
其實我比較希望萬一真的又發生被挪用或是捐不出去等等的事情時,一輩子不要讓我知道事實。雖然選擇簡單的相信,但是每次聽到一些事實,還是會打擊士氣的。
 
由衷的覺得真的覺得要貫徹簡單的相信某一個人某一理念或是某一單位公司,需要很充足的盲目精神才做得到。再簡單白話一點,就是類似宗教和政治狂熱者的那種狂熱吧(EX我就是相信他,就算他錯了我也挺他;或是更盲目一點,我根本不相信也不認為他會有錯的一天,只要是他做的都一定是對的)。

這樣的盲目境界的熱誠我向來欠缺,不過這個議題上我還是選擇簡單的相信,因為我沒辦法親力親為去執行每一個環節去資助或協助。如果必須透過別人行動,也只能選擇簡單的相信,不然因為可能的弊端而放棄行動就太綁手綁腳了。

如果是在不得不/沒有更好的選擇下,能簡單全然的相信一件事一個理念或是一家公司和單位,也許笨,但某種程度來說也是幸福。

鹹蛋超人?! water man要正名!

今天被同事檢舉,這不是鹹蛋超人,人家是water man@@

我錯了,對不起,原諒我孤陋寡聞,還你一個正確的身分吧Orz~

官網多做做好事多喝水的water man

======

中午在7-11看到的瓶裝水,鹹蛋超人造型的耶!酷!
700ML,25元。買了一罐回來。

先拿了白色的board板拍照覺得不是很清楚。

換黑色的board板..好像也沒有比較清楚。

算了將就點就這樣了。
結論是透明的水還真難拍出效果Orz~

【廖小妹】出生

餅乾姑姑的小孩出生囉!
陳小妹是這近四年來是婆家娘家最小的小孩,廖小妹的誕生表示他終於升格囉!
加上前一陣子Dora的媽媽生了一對雙胞胎弟妹,陳小妹對於自己也能升格當大姊姊超開心的,這八九個月來妹妹三不五時都會問姑姑何時要生小寶寶,終於讓他盼到了,他開心的直嚷著要去看小妹妹。

繼續閱讀

萊爾富豆腐人杯碗組(補照片)

我通常會寫寫自己的收藏品,不過這次有點不想寫這篇耶。
純粹意氣用事啦:p
因為啊,我沒有拿到任何廠商來的好處,哈哈!

我知道萊爾富這一波活動有blog操作,不少PV高的部落客(或說blog達人)都有收到廠商一整套的杯碗組交換一到兩篇的文章,不過沒有廠商來捧著碗來找我咩,只好自立自強自己蒐集囉。
也因為萊爾富店點太少太冷門沒辦法要同事幫忙蒐集點數所以通通得靠自己Orz~

這些都是我兒子女兒的貢獻,他們倆每天幾乎可以喝掉一罐900ml鮮奶
萊爾富的光泉鮮奶算很便宜的,因此我都在萊爾富光顧光泉鮮奶也蒐集了不少點數。

不過才一個月當然是沒辦法蒐集到全套的杯碗組。我的點數只夠換四個杯子(當然有加錢啦)。

昨天是預購的兌換日,想說先去樣式應該比較多,快快去領回來,跟店家凹一下,他很好心的給了我四個都不一樣的杯子喔~(衝著這一點我心情好免費幫你寫一篇文章,哈哈)

謝謝啦^_^

這是杯子組合四個成員:

======

中午陪我同事去公司附近的萊爾富換碗,他用信用卡的紅利換了五個碗!其中有一個他說要送給我,太感謝了 , 所以這一整套六個我只缺一個碗。
本來想要借他的來拍全套的,不過原本13日可以領的到了門市說延後到17日才能領。

碗有黑白雙雄兩個組合,黑色是我的,白色是借同事的來拍照。

=======

當初的集點券和全套六種杯碗的照片

政黨輪替

巴紐案引發黨代表熱烈討論,謝長廷表達「支持追查,絕不包庇」的立場,也感嘆,發生這種事會讓人覺得鼓動政黨輪替是對的。謝長廷最後宣示,民進黨清廉形象受質疑,是敗選最大主因,應該有深刻反省檢討,建議提升廉政委員會職權功能,明快處理清廉及操守問題。(節錄自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504/5/yixe.html)

=================

昨天新聞看到的片段,謝主席的話真的一針見血。
我必須說,在看到這個新聞的第一時間的第一個想法真的就是,如果沒有政黨輪替,這10億元應該就在秘密檔案中永不見天日。

貪腐向來是KMT永遠的歷史包袱。
也是當在這八年間檢討DPP時,DPP支持者最常提出來的:KMT當年執政時更貪腐。
每次聽到這樣的說法,心中總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氣憤油然而升:
這還用你說,大家當然知道老KMT更貪腐。但就是因為唾棄貪腐才讓他們下台當在野黨的。
怎麼好的沒學到學了一堆壞的,真的辜負民眾當年政黨輪替的心意。

再度政黨輪替時其實也不見得放心。
誰知道新上台的KMT能不能擺脫貪腐這個歷史傳統?
好像也只能透過輪替機制制衡新的KMT不要走上老路子,不然四年後就等著再度政黨輪替吧。

看起來好心酸無奈喔><
誰不想支持好的黨。但是看起來好像都沒有好的政黨存在,只能退而求其次支持比較不爛的黨。

當然我們透過政黨輪替的期待是,正向循環,執政黨可以心存警惕往好的方向移動。
但是目前看到的一些狀況很可能是,好不容易執政了,不知道可以執政四年或八年或能不能更久,撈錢撈快撈多一點。

如果永遠只有在爛和比較不爛中間輪替的話,這樣的輪替到底意義在哪邊?

頁次: Prev 1 2 3 ... 27 28 29 30 31 ... 84 85 86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