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貨舖子

家庭生活,育兒,遊記

Archive for the mandy’sblog Category

寫作的原因

有人問我,我XXX篇文章是不是寫給XXX看的?或是XXX篇文章是不是影射XXX事情?
我記得我當時的反應是楞一下,笑著回答想太多。

之前,也有人對我說,我的小孩紀錄網站寫得很完整,小孩長大後看了會很感動。
我記得我的反應也是,想太多,因為除了我和孩子的爸爸之外,大概沒有人真的對那些生活細節有興趣。

其實,寫作對我來說,只是寫給我自己看。只是寫我自己一時想法看法和心情。
不是要給任何人看(文中有指明給XXX的除外),不是要跟誰邀功,不是要批判誰,不是要營造什麼結果。

多數時候,我在寫的時候根本沒有那麼多心機、想法和理想,只是在那一瞬間腦中冒出的想法罷了。
所以會看到我有很多篇文章其實沒頭沒腦,沒有結構和鋪陳。有些甚至稱不上一篇文章,只是雜記。

至於寫出來之後影響了誰?誰自己來對號入座,這些都是後話了,也不是寫的那一刻猜想得到的。

PS今天看到這一篇「莫比埃露天咖啡座」寫作的理由,我自己真的很喜歡。

巧克哈客–巧克力專賣店

同一晚在永康街。

這杯是我點的,義式巧克力。
真的超濃稠。懷疑和巧克力火鍋的配方一樣。超想到對面買水果回來沾^_^

這一杯應該是經典熱巧克力。

這杯應該是橘皮巧克力來著。

點照片時發現漏拍了一杯。我還是沒養成隨身機每一樣都紀錄的習慣:p

有關巧克哈客

永康街冰館

有一陣子沒上冰館吃冰了。
昨晚陪由香港遠道而來的朋友們去嚐鮮。

這是三種口味的綜合水果。

朋友點的當季草莓冰。

冰館的冰真的越來越貴了@@
從一開始的80元一盤的純芒果冰起家,到後來日漸變化演變成目前的一盤160元。雖然加了不同的變化,不過價格也一路飆漲上來。

眩暈–梅尼爾氏症?

只是做個紀錄。
****************

前天快下班的時後,突然好像血液往腦門衝,之後開始天旋地轉@@
我心想,慘了,眩暈怎麼又來了。
勉力回到家後,一進家門就開始狂吐。躺在床上時耳鳴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家裡太安靜了讓耳朵很不舒服,於是開了電視來分散注意。

急call老公回來帶我去醫院。

到了耳鼻喉科,一進門先衝去狂吐。之後輪到我看診時,醫生檢查的結果是看起來沒有異狀,應該不是感冒。
然後問一下之前的病史,這是第一次嗎?我說我印象中是第三次了。第一次在八九年前,那時候上基隆路上班,也是來得很臨時,同事送我到台北醫學院去,醫生說是眩暈症。
第二次在兩年多前,我生女兒坐月子期間,不過那次睡一晚起來就好了。
這次是第三次。

醫生說:是內耳平衡出問題,沒經過精密儀器檢查不能確定,不過聽起來應該是「梅尼爾氏症」:眩暈、耳鳴、耳朵漲。很可能是右耳。

啥?聽起來像醫生在說外星語(每回第一次聽到這類的病名都覺得好像外星語,像第一次聽到醫生說我兒子黴漿菌肺炎或是輪狀病毒之類的,我也覺得好像外星語)

成因不明,所有的狀況都可能是導因:壓力大、太累、天氣氣溫驟變、太刺激的食物等等。
–>我想也太籠統了吧,覺得講跟沒講差不多@@

醫生說反正不管是不是,治療的方法差不多。
我問會不會有後遺症之類的,醫生說最遭的狀況是會影響低頻聲音的聽力,但他覺得我發作的週期不密集,以幾年當單位,應該不需要積極治療。

回家後吃了藥睡一覺,隔天起來就恢復正常了。
怪怪,什麼狀況都有。

低調與高調

朋友在msn上要我推薦受訪人選。主題差不多是:努力向上且小有成就的個案。
很正面的主題啊,受訪者設定其實也不需要太過有錢有成就,不過幫忙問過幾個我覺得條件符合的朋友,幾乎清一色一口回絕。

在幫忙找人的過程中,和另一個朋友聊這件事時,我們得到的結論是:時機歹歹,越是小有成就的人越要低調。大家都怕自己或家人被綁架或敲詐吧。

然後我們一邊也討論,到底誰會肯把自己的真姓真名及工作內容公諸於眾(雜誌、網路…其他媒體),高調的宣示自己的成就或公開自己的身份呢?
得到了幾個結論:
純粹要名要紅的人(如一些藝人、如許x美等人)
可以從曝光中直接或間接得利的人(如業務人員藉以推廣業務、開店做生意者幫自己的店宣傳等)
被公司派出來的人頭(如公關、發言人等)

不知道還有其他的類型嗎?

當然,高調和低調本身並沒什麼好不好的,只是兩種不一樣的態度。不過不同的決定後面通常有不一樣的原因。
影響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個性,另一個是環境。

以我自己來說,現階段的我就是超重視隱私和期望能越低調越好的人,我非常在意本名和工作在大眾間曝光。懷女兒時帶著兒子接受過蘋果日報的採訪,當初唯一的條件就是本名工作不能曝光。我沒有以自己工作為恥或覺得自己工作講不出去,只是單純不想讓人知道罷了。

低調,是我的本性,但是不知道會不會有哪天,因為環境客觀條件的改變,我也會主動會被動的變成高調的人呢?

文字的力量

Ring這一篇「媽媽的堅持」,和喬這一篇「寫給剛上路的妳」 ,讓我邊看邊忍不住發出會心的一笑。
身為已經畢業一年多的母奶媽媽,很多當初的感動和辛苦其實已經不再清楚,唯一記得的只有當初那個全力以赴的拼勁和達成結果的那份成就感。

我當初也不認為自己可以成功的餵第二胎,餵滿一兩個月或許有可能,畢竟我在婦幼醫院生產並坐月子,餵母奶該懂得知識護士會教會我。但是產假結束後我原本一點也沒打算可能繼續下去。
因為當初我生活周遭的母奶媽媽固然很多,但是沒有上班的母奶媽媽。我真的沒有把握能克服上班擠奶這一段。

影響我的人,是帆船,他跟我分享上班擠奶的一些執行細節。上班後也跟阿綠補問一些上班集乳的注意事項。
在邊問邊摸索,邊走邊整隊的過程中,我一邊沒有什麼邏輯的紀錄自己一些餵母奶面臨的一些狀況和一路蒐集到的資料。
一不小心就走到餵滿一年的階段順利畢業。

雖然我不知道自己的讀者是誰?誰真的看到了又對這個議題有興趣,不過我當初還是隨手紀錄一些事。因為我相信某一天自己曾做的這些事會響了一些人做了一些決定。
就像我不確定Ring和喬有多少讀者會受到影響,不過,我相信他們的文字肯定能把那份媽媽對寶寶的心意傳達下去。只要有一個人看到並受到影響,這樣的力量就會一直傳下去。

這就是文字的力量和迷人的地方吧。

loyalty

最近在找人,面試了幾個人。其中當然有一題是你為什麼離開目前公司之類的超老式問答。
其實我以前也不確定大家為什麼都要問這一題,不過這好像是面試必考題:p

我不知道大家都怎麼回答這一題,面試者想講的原因和主試者想聽到的答案應該每個人都不一樣。
這應該沒有標準答案吧。

不過我自己一直記著我某任老闆講過的話:
面試時不要一味為了想要這份工作去討好這家公司,或是去抨擊自己現在的公司。
對之前的公司要保持loyalty。有loyalty的人未來進來你公司時,才能有相對的對公司loyalty。
這句話一直對我的影響很大。
很巧的,同樣的話最近從我們大老闆口中也提過。
我換過不少工作,但是都和前公司能保持好的關係,也儘可能不批評否定舊公司。

一方面是loyalty,另一方面也不要去抹煞自己過去在那份工作的經驗和價值
最後一點是‧業界真的很小,你也不確定對方會不會剛好認識妳批評的前公司的哪一位。

我自己現在找人和找工作也是這個loyalty原則。

富霸王豬腳飯

這家豬腳飯在四平街,好幾年前就跟前同事去過。只是之前都不是我拍照。
之後陸續自己又跟老公去了幾次,真的很好吃喔。今天是跟同事去的。

豬腳

魯白豆腐


滷肉飯,同事說被我拍的好像裝在碗公裡好大一碗,哈哈。

地址:

<轉貼>商業周刊-我的3歲教練

本篇文章摘自我的3歲教練:商業周刊第 991 期
作者:方德琳

「帶小孩」,能提升你的領導力,而不是削弱你的競爭力

在國外,1份4萬人次的調查顯示:81%的受訪者認為,有小孩的女性主管在耐心、聆聽技巧與時間管理上表現優異;在國內,本刊調查14位高階主管發現,有半數受訪者從育兒上得到工作的啟發,有助於管理能力的提升,「因為我為人父母,所以我才能成為更好的經理人!」

文●方德琳

你相信教養小孩的經驗有助於管理或領導能力的提升嗎?

你是否曾從育兒經驗得到啟發,有助於管理能力的提升?

如果你的回答是否定的,這篇文章,將挑戰你過去的認知。請先看以下兩個例子,她們是全世界最有權力的女人。

歐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前美國國務卿,她年輕時,為了照顧三個小孩,專心當了十五年的家庭主婦。直到三十九歲,取得博士學位後才重返職場。工作二十年後,也就是一九九七年一月二十三日,她站在白宮著名的橢圓型辦公室內,在總統柯林頓旁,宣誓就任國務卿,成為美有史以來第一位女國務卿。

證據:四份調查報告同一結論 養兒育女有助提升領導能力

另一個女人,是跨國品牌公司Sara Lee現任執行長布蘭達(Brenda Barnes),她曾任百事可樂北美區執行長,但為了養育三個小孩,她也曾離開職場,專心的過了六年家庭主婦生活後,於二○○四年復出。一回到職場,她就躋身《富比世》雜誌全球百位最有權勢的女性排行榜,今年十一月,她更是第二次入榜,並高居第九名。

曾是《財星》雜誌權勢女性榜上的人物,寶僑(P&G)全球嬰兒產品部總裁黛比(Deb Henretta)認為,帶小孩的經驗,與一個經理人的領導力,兩者間有顯著的正向關係:「你不能說我是『儘管為人父母,但還能夠成為傑出的經理人』,而應該說『因為我為人父母,所以我才能成為更好的經理人』。」

過去,養兒育女,讓身為父母的經理人,尤其是女性焦頭爛額,在事業與家庭兩邊掙扎。然而,一些新版的故事正在全世界發生,歐布萊特、布蘭達、黛比,將不再是特例。

這個新現象,背後有四份最新報告的支撐。

二○○○年與二○○二年,兩份美國田野調查,共針對一百二十位高學歷的高階女性主管進行研究後發現:「為人父母不僅不會降低,反而有助於她們的職場表現,讓她們得到更高的成就。」(編按:報告來源分別是衛斯理學院女性研究中心〔Wellesley College Center for Research on Women〕、北卡羅萊納州葛林斯堡創意領導中心〔The Center for Creative Leadership〕。)

緊接著,二○○五年,一份四萬人次的問卷調查更顯示:高達八一%的受訪者認為,有小孩的女性主管在耐心、聆聽技巧與時間管理上表現優異,也使得他們比較喜歡追隨有小孩的女性主管。這份報告來自美國女性職涯成長團體WorldWit。

最具體的一份報告,作者則為曾經獲普立茲獎提名的美國紐約時報前記者安.克坦頓(Ann Crittenden)。她深度訪談CNBC電視台的總裁暨執行長等一百多位專業表現傑出的父母後,歸納出育兒跟領導的共通技巧包括:一、耐心、同理心等人際溝通技巧;二、激發學習成長潛能的技巧;三、以身作則,表現類似誠信、正直這種道德勇氣的特質等。

在這一百多位高階受訪者中,多數都同意,育兒經驗跟領導技巧有密切關聯。因此,她下了一個結論:養兒育女是多數人一生中必經、且最辛苦的工作,若能認真經營親子關係的經理人,一定可從中提升領導能力,因此,「領導從家庭開始」。

時代雜誌集團董事長安.摩爾(Ann Moore)如是說:「當你需要領導別人,當你需要組織團隊的時候,或許你最需要的技能就是一般母親在家裡帶小孩的那套。」

然而,美國的情況如此,台灣的經理人呢?

針對此議題,《商業周刊》對國內十四名專業經理人進行調查,包括永豐餘董事長邱秀瑩、Google台灣區總經理張成秀、光寶董事長宋恭源、中國輸出入銀行理事主席符寶玲、一○四人力銀行董事長楊基寬等人。

在「你在育兒經驗上得到的啟發,是否有助於管理能力的提升?」問題中,雖有一半的人回答是肯定的,但經交叉比對後,則得到一個有趣的結論:年輕的經理人比年長一代(五十歲以上),較容易從育兒上得到啟發。

落差:年輕人較年長者易從中學習 台灣人的體驗認知不如美國人

這份調查點出了台灣經理人的育兒狀況:

一、年長的經理人,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普遍缺席,他們對問卷的回答多半是「孩子大了,記不得,」或者間接表示「親子關係沒有很好」。

二、年輕一代的經理人,更重視小孩的養育,關心小孩的競爭力。但他們的育兒類型又分為兩種,一種只花時間,卻沒有用心,因此無法與孩子進行深度互動、得到回饋;另一種父母,他們花了時間、心思陪伴小孩,卻苦無對的方法。

擁有兩個小孩的明基電通台灣區總經理洪漢青,就是一例。他說,由於跟小孩相處的時間不多,「以前,我唯一的教養方式就是溺愛他們。」直到後來,當他要小孩遵守規範,卻發現他們理都不理的時候,才知道小孩也需要領導跟管理。

簡單來說,從育兒學領導的概念,在美國等先進國家成為最新趨勢,在台灣,卻還未被認同,就算有認同者,也很難做到。信誼基金會執行長張杏如點出箇中原因–過去一代以權威教養小孩,而年輕父母雖然知道要用愛來教小孩,教養的知識與方法都還不夠成熟,因此,從育兒當中得到有用的啟發比例甚低。

然而,事實是,不管你是否心甘情願,當你為人父母的那一刻,你其實就在家中扮演領導的角色,家庭,是你第一個領導訓練場,而且,「你永遠無法從家裡退休」,即使無所作為,也在發揮負向的領導力。

因此,「這是一加一大於二的結果」,台大管理學院教授柯承恩說。當我們努力做好家中領導角色時,這些內在能力將有助於提升企業領導力。

那要怎麼做呢?

一九九六年被《時代》雜誌選為二十五個最具影響力人物的成功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R. Covey),是九個小孩的父親,四十七個孫子的祖父。他以自身的經歷,總結了一套經營高效能家庭的心法。

典範:活用「領導樹」四種角色 就可帶領家庭、企業成員成長茁壯

他認為,要營造一個成功幸福的家庭,父母必須扮演四種領導角色,他用「家庭領導之樹」來描繪這四種角色的功能:

一、楷模(modeling),這是樹根,父母必須決定要傳遞給孩子的價值觀與文化後,自己樹立榜樣。

二、輔導支持(mentoring),這是樹成長茁壯的養分。父母要無條件的給予,讓家人感受到無私的愛。

三、規畫(organizing),這是枝幹,父母必須建立家庭成員固定聚會的系統。若沒有安排任何家庭的聚會跟時間,家庭結構鬆散,無法建立共享的理念跟價值。

四、教導(teaching),這是枝葉,也就是扮演指正方向的角色。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犯錯?

柯維說,越是樹的底部越重要,但為人父母最容易犯的錯,就是在枝葉上花功夫,每天叨念小孩要念書、要誠實……,卻徒勞無功。而家庭領導之樹的經營,與企業領導之樹有異曲同工之妙,若父母能藉由養兒育女的經驗,好好經營家庭之樹,並將這經驗移植到職場上,將可收同等良效。

google search

純粹看朋友網站加了客製化的google search,覺得很有意思,突然很想幫自己寫了五年的站加點搜尋功能,就要了操作說明來看。

收信前我擔心看不懂,朋友說比我想的簡單多了。
不過一看到時還真的傻眼,因為是長長的一篇雜誌文章。(【數位時尚@live雜誌2006年4月號】)
對,沒錯,雜誌有化簡為煩的特色,怕太少字讀者不懂,不過呢,通常字太多也是一種障礙。

 之後看了朋友的濃縮版step by step。照著操作時卻卡住,因為按表操課在「步驟一」去註冊那一頁始終都說「系統無法使用. 請稍後再試 」,等了幾次都這樣。

最後決定放棄直接上google看說明。
發現只要目前google已經搜尋的到你的網站時,根本不需要再註冊了。意思是我可以跳過之前被卡住的那一關。

於是我直接連上Customizable Google Free Search 


把自己網站的資料填一填,就得到一串原始碼。貼在網頁上使用就行了。

原來這麼簡單喔,哈哈哈。

不過缺點是我之前的網站放在太多不一樣的空間,每個網只要申請一個@@
被自己搞得有點太複雜。
不知道能不能一次申請搜尋兩三個網站啊

頁次: Prev 1 2 3 ... 41 42 43 44 45 ... 84 85 86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