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不喜歡台灣的戲劇節目。總覺得深度和張力不夠,主角的行業總是那幾種,劇情的排列組合也差不多。
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劇組總是隨著收視率和觀眾意見邊播出編寫劇本,導致受歡迎的節目情節過於冗長,或是不受歡迎的節目忙著下檔而剪得過於支離破碎。
記得以前在雜誌工作時曾採訪過一位當時知名的八點檔編劇,她曾說過希望自己在開播前就把劇本寫好,而不是隨著收視率和觀眾意見修改,因為這樣一來,整齣戲才不會變得荒誕不經,連編劇自己都不認識了。
近來,有些網站上的戲劇節目,更宣稱拍了四五個結局版本,讓觀眾可以自由選擇喜歡的結局,或是在播出的同時,開放讓觀眾投稿,編劇隨著觀眾的意見,修改編寫接下來的情節。
感覺噱頭十足。
不過,這樣的節目或許充份滿足了觀眾發表慾望。但隨著觀眾意見修改的戲劇內容,或許可以做到通俗受歡迎,但是劇情結構卻支離破碎。也失去原創性和獨特性。
我覺得即便這樣順應民意,也很難真的滿足每一個人。因為觀眾會把他的喜好和個人生活經驗影射在對節目期待之中,而每個人的生活經驗畢竟還是有差距的。
我突然想到的是,如果在真實生活中,又會是怎樣的情形呢?
我們的生活,絕對和別人有牽連,但是,聽太多別人的意見,有時只會讓自己的生活更為支離破碎。
修正無妨,堅持獨善其身畢竟太難。但是一再地修正和遷就的結果會是什麼?
擁有一個你自己也不認識的人生!
我們應該是編劇,編寫自己的人生劇本,別人的意見只是參考,而不是隨著起舞。
更何況該順著誰的意見?順了姑意,逆了嫂意,搞得自己灰頭土臉兩邊不是人。
這是我對自己的期許。
這樣的心態和想法,現在也反應在我對自己網站的經營上。
有一度我會「解釋」自己的行為和選擇過程,不過很多事情三言兩語很難解釋清楚。
當我覺得這個已經違背當初自己記錄的原意了,我開始選擇忽略,也放棄因而必須修改調整自己的生活。
這樣說或許有點抽象,不過,這是我的生活,劇本是我寫的,我希望有主導權。
Posted in 《
隨寫》 on 2004-06-18, 12:10 下午
with
352 Views |
No Comments
兒子撈到的小魚,進駐公司魚缸已經三天了。目前安然無恙,兩尾魚相安無事。
同事對我說:終於有魚可以在這裡和那尾魚相處還能倖存了。
會這樣說,是因為我的魚同事們,前前後後已經買了兩次12尾了。
說一下我的魚同事的故事吧。
我的第一代魚同事,就是這一篇照片中那四尾紅雙箭。買回來沒幾天,就陸續死掉了。之後我同事去買了第二批,四尾紅雙箭,另外四尾我不知道叫什麼的小小魚。這次除了水草,還買了濾水的設備。
第二批魚買回來後第二天或第三天早晨,一位同事發現一尾魚離奇的失蹤。沒有在桌上,也沒有在地上。我們的桌面算挺寬的,魚真要跳出桌面範圍其實有點難度。
一整天大家都在疑惑魚上哪裡去了。總不會是哪位同事撈去當晚餐或寵物了吧?比較戲謔的說法是被「貓」撈走了,傳奇一點的說法是像finding nemo一樣被救走了,因為我們公司旁同樣也有一條大河可以逃跑:p
疑惑了一天。在下班前發現,魚的屍體竟然在某位同事椅子的縫隙中。這尾魚跳得還真遠耶@@
之後其他的魚陸續掛掉了,只剩下一尾魚。
我們說,這尾魚不會有鬥魚性格吧,容不下其他同類。所以一一把別的魚鬥垮:(
一次同事邊餵魚,還邊對著魚說教:看吧,你容不下別的魚,現在自己孤伶伶的在魚缸理會不會寂寞啊:)
還是應該說:有「貓」的地方真的不適合養魚呢:p
辦公室養養寵物其實挺有意思的。
希望這一次這兩尾魚可以和平共處久一點啊。
Posted in 《
工作》 on 2004-06-18, 10:48 上午
with
330 Views |
No Comments
在婆家看電視,看到一歲大的小女孩被性侵害的社會新聞,加害者是每天見面的鄰居叔叔。
對著在一旁一起看電視的婆婆說:好可怕。以後帶妹妹真的要很小心。
婆婆說:對啊,真的要小心,上次看到一個類似的新聞,加害者還是自己的親戚,受害者才幾個月大。
兩人一起感嘆世風日下。
怎麼會有這麼多變態的人呢?
生妹妹一直是我們很大的夢想,真的有了妹妹,卻又戰戰兢兢的。
從她出生就要開始操心她的人身安全。
我們可以很小心,但是她會上學吧,這兩天國小女生被小學男生性侵害的新聞吵的沸沸揚揚的,看得心不安。
類似的新聞還有變態的老師、工友、和陌生人。
該怎麼教小孩她可以相信誰?不希望太過神經質,卻也擔心我們該如何保護她才周全呢?
我記得我小時候,媽媽都不准我們姊妹到同學家玩,但是她同意朋友來我家玩。我不知道是不是也是擔心我們的安全而下的禁令?
生女兒,真的有操不完的心啊。
Posted in 《
生活》 on 2004-06-16, 8:08 下午
with
299 Views |
No Comments
星期天,老公帶著兒子去騎腳踏車出遊。回來時,手上拎著著一個小塑膠袋。
是他們到夜市撈回家的魚。
天啊!
我的第一個念頭是:家裡沒有魚缸飼料,要養在哪裡?
第二個想法是:我們不會養魚,會害死他們的。
不過都撈回家了,能怎麼辦?
老公補充,因為兒子吵著撈魚,他想才10元,就讓兒子開心一下,沒想到竟然撈到了,本來想送給老闆,但是兒子不肯,想帶回家。
我擔心的事情發生了,果然隔天早上起床就掛掉一尾:(
之後我說我要把剩下的另一尾帶到公司寄養在這裡,因為這邊已經有魚缸和設備了,不要再害死另一尾了。
這是今天在辦公室拍的。
辦公室的魚缸,小尾的是兒子撈到的小魚:

兒子的小魚和我的魚同事

希望小魚可以在這裡快樂的活下去。
還有,切記千萬不要讓小孩隨便到夜市撈魚!
Posted in 《
隨拍》 on 2004-06-16, 10:57 上午
with
232 Views |
No Comments
家裡的曇花原本一直種在雜貨店門口的。當家裡的雜貨店準備收起來時,婆婆開始分送她的花花草草給鄰居朋友。
由於我向來對曇花興致勃勃的,於是這一株曇花就搬到我家陽台來了。
雖然曇花轉而寄宿在我家陽台,然而平常的照顧施肥者,還是我那綠手指婆婆。
星期六中午婆家時,婆婆告訴我,我家陽台的曇花快開了喔。
回家一看,果真有花苞了。
我原本的計畫是,每天早上拍一張照,等花開的那個晚上,每個小時拍一張照,做個曇花生態記錄。
事與願違。
昨天傍晚拍了第一天的兩張照片。
第一張是夕陽中曇花的全景照:

第二張是局部特寫照:

今天晚上回家,吃過晚餐、稍事休息一下,到陽台關心一下曇花今天的進度。
一看大驚失色!因為曇花竟然已經盛開了。
書上不是說,曇花是在半夜12點才會開的嗎?怎麼才九點多就全開了@@
快快拿相機來拍。
第三張是盛開曇花的全景:

第四張側拍曇花:

第五和第六張都是正面拍曇花:


拍得不是很好,因為夜間在陽台拍,既沒腳架,又沒打閃光燈,因為打了閃光燈花的細部紋裡就不見了。
隔日清晨花謝的照片:

至於每小時一張的生態記錄,只好等下回了。
PS有關曇花的另一篇文字記錄。
Posted in 《
隨拍》 on 2004-06-14, 10:21 下午
with
351 Views |
No Comments
一直在思考這件事:寫文章,需不需要讀者和掌聲?
誠實面對自己:說不需要讀者是騙人的。
只要寫了文章,我就會在留言版搜尋有無讀者的回應。
寫了幾年下來,從以前在雜誌工作時開始,到後來的在自己的網站寫東西,無非希望有人觀賞。
不見得是欣賞,但是希望能有回應。隻字片語也行,長篇大論更好。
能有迴響,會讓你覺得寫東西不孤單。
不過這中間的過程,心境上演進了好些次。
經過了一些事件,一度發現自己有些許害怕讀者得回應:
有很很多斷章取義的狀況,或許來自我自己寫得不清楚,塑造出的片面假象造成;也或許是對方把自己的經驗映射在這些事件上導致。
對於一些回應,有時,覺得沒看到更好。有時會鴕鳥的想,文章沒有人看,就沒有壓力。
我想我是矛盾的,希望有讀者,卻又害怕有讀者。
Posted in 《
網站》 on 2004-06-14, 10:08 上午
with
277 Views |
No Comments
朋友和女友試婚一年多,最近怨言頗多。
抱怨女友完全不下廚、抱怨金錢方面計較得太清楚,抱怨洗衣服之類的家務堅持各洗各的一點也不退讓,說以後結婚了絕對不生小孩,一年多來,也沒跟他回過家見家人相處。
在試婚之前,兩人交往好些年了,也短期住在一起過。
現在兩人雖沒有到要分手的程度,不過,試婚,彷彿把婚姻會面對的問題都真的試出來了。
從某個角度來看,試婚,很像真的不錯,婚後會發生的事,婚前就知道了。
但是先知道了又可以怎樣呢?
大不了就分手吧!在我看來,那和結了婚離婚又有何差別呢?
我好奇的問了幾個贊成試婚的朋友:
「差別很大」,朋友甲說,「因為結了婚又離婚會留下記錄」。
「結了婚不見得能順利離得了婚」朋友乙說。
喔,這樣說我就懂了。原來結婚再離婚和試婚不合分手其實還是有點差別的。
不過試婚雖然朝夕相處,但真的能先試出婚姻中的所有問題嗎?
我詢問贊成試婚或正在試婚的朋友為什麼要先試婚,試婚有什麼好處?
朋友丙:可以不要面對他的家人。真的結婚了,固定時間要見他的家人,對方爸媽說的話,還要當聖旨。
朋友丁:試婚期間不會被催著要生小孩,他的家人也沒有人有權力管我做什麼。
朋友戊:試婚比較自由,結了婚覺得被綁住了。
聽起來這的確是很大的誘因,不過這樣一來,試婚真的能試出所有的婚姻狀況嗎?
結婚五年多,我覺得婚姻中最大的挑戰,不是兩人朝夕相處這件事,而是兩家人之間如何往來相處這檔子事。
試婚可以自由的避掉這一段,很誘人。但是,這才是婚姻中真正需要試的部分吧。
周遭很多朋友都試婚過,有試婚後結婚了,有試婚後分手了,有試婚後結婚又分手的。
我尊重選擇試婚這樣的生活形態的朋友們。
不過老實說,我自己是不支持試婚,原因不是道德因素,也不是怕吃虧之類的,更不是試婚沒有保障,結婚才有(老實說,我結婚了,但是我列舉不出真的能多什麼保障?)之類的。而是我覺得試婚試不出真正婚姻的問題。
因為如果不是以進入結婚的心態來面對兩人關係,那就不會真正試到婚姻中的種種狀況。
而且周遭的家人朋友,也都沒有以真正婚姻的狀況來對待你們兩人,那也不會真正面對到婚姻中的種種問題。
除非一輩子試婚下去,否則,害怕逃避的事遲早會到來。
那…又何必先試婚呢?直接結婚不是乾脆多了。
我是這樣想啦。
Posted in 《
隨寫》 on 2004-06-12, 7:40 上午
with
294 Views |
No Comments
2004年6月初到武陵清境遊玩。
這邊的照片純粹只是一些因自己喜歡隨手拍攝的照片。

台7線上一家渡假中心停車場邊的野花,顏色鮮豔的搶過了一旁花木的風采。

武陵農場裡的高山高麗菜。清晨的露水,讓高麗菜顯得鮮嫩可口。

武陵農場裡的樹。我好喜歡這天的天空,湛藍得好迷人。

大禹嶺往合歡山沿線風景。山和雲美得讓人讚嘆。

也是大禹嶺往合歡山沿線風景。

這是偷拍的照片。
我們停在標高3200M的武嶺停車場休息時,一對戀人(朋友?)就這樣坐在高處欣賞這裡的美景。
好愜意。

停在我們車牌上的蝴蝶。

開在青青草原上的薊草(?)老公說是蒲公英(?)
我對植物懂得不多,知道的人指點一下吧。

綻放在青青草原上的花,蜜蜂正穿梭採收花蜜。
像一大串風鈴或鞭炮開得燦爛,但是我不知道這叫什麼。

清境果園裡的水蜜桃。這是較小的六月早桃。

也是果園裡的水蜜桃。下一刻這些水蜜桃就被我們摘回家吃了。

果園路上的蝴蝶。

果園旁的六月楓葉,依然紅得燦爛。

逐漸起霧的清境小瑞士花園。

清境小瑞士花園入口處的風車。
Posted in 《
旅遊》 on 2004-06-11, 10:34 上午
with
336 Views |
No Comments
面對生育率的下降,我聽到的一個說法是:現在的年輕人都比較自私,只想享受權利,不想付出盡義務。
年輕人只要想到生了小孩要犧牲像是時間、生活品質,就不肯生或是只願意生一個。不像上一代那樣願意為小孩犧牲,不管怎樣咬了牙養家養小孩。
我聽了覺得這樣的說法挺不公平的。
多數人像我們這樣年紀,步入社會成為最中堅的階層,要努力工作,只為了要買房子、要養自己、要養小孩、要養長輩,覺得被這些事壓得喘不過氣來。
多要求一點自己的生活品質有什麼好被說為自私的呢?
對於小孩的期待,付出已多於要求回饋。
至少我們自己是這樣的,我們的目標是自己存退休金,不跟小孩拿一毛錢;未來不要求小孩跟我們住,不,應該說要求小孩千萬不要跟我們住。
當養小孩只是為了養小孩,而不是要求年老時的回饋,那年輕時多重視一下自己的生活品質,量力而為,決定生幾個甚或是完全不想生,又能算什麼自私呢?
上一代真的無私的犧牲自己養育小孩嗎?不見得吧,因為養兒防老這件事,就不是無私的。
雖然我自己生了兩個小孩,但是面對不婚、不生的小孩或是生一個就不生的朋友,我覺得他們的選擇一點也不能說說錯。
這是選擇不同的生活形態,而不是自私吧。
Posted in 《
隨寫》 on 2004-06-4, 2:51 下午
with
340 Views |
No Comments
花了幾天把文章從新聞台搬到這邊來,重新看過自己兩年多來的紀錄,這是很有趣的一個經驗。
許多幾乎遺忘的記憶,當時的心情,忽然間全都冒了出來。
這或許就是記錄的樂趣吧。
其中以旅遊分類中的文章最讓我回味無窮。當時旅遊的情景再度躍出記憶。
貼完京都和希臘的遊記本文,接著翻出相本,準備掃瞄更多的照片來搭配文字。當初因為受限於明日報每篇只能一張圖片的限制,很多照片都不能與大家分享。
不過少了系統限制,卻多了更多的困擾:因為想搭配的照片太多了,不知道應該挑哪些好。
在scanner旁,把相本打開一翻再翻,猶豫不決。
我其實挺自豪我的京都相本,六天的行程,我整理了好大一本,除了照片,還有隨地撿拾的楓葉標本和各寺廟參拜的門票。
能放在網站上的畢竟有限,還是只能自己獨享。
至於希臘則是有太多屬於我們的回憶,更是超過畫面可以表達的。
這個夜晚,因為紀錄,讓我重新回味舊時的歡樂。
Posted in 《
生活》 on 2004-06-4, 1:59 下午
with
274 Views |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