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貨舖子

家庭生活,育兒,遊記

Archive for the 隨寫 Category

中年

在中天某節目看到曾是亦師亦友的前主管,後來她出來創業後跟了她一起出去當了她的員工好一陣子。
她是以會診顧問的角色上節目。談的主題是中年創業與轉業。由她來談這個話題一點也不讓人意外。
只是中年轉業這個話題多年前我們好像也談過,就在她毅然決然出來創業那年的一個主題。

看了一小段的節目,我到書房翻出舊雜誌,找到了中年創業秘笈那一刊雜誌。封面上映入眼簾的大標是:年過35,當裁員的鞭子無情揮來,你準備好了嗎…中年創業秘笈。

35!心中一驚。沒想到當年對中年這個族群設定起點竟然是35,不多不少,那不正是我現在的年齡嗎?
真不想承認我竟然已經進入所謂的中年族群了。好殘酷的事實啊。

一邊回想當年的情況。為什麼會設定在35?我記得因為老闆當年創業時是36,自己正在這個關卡,對於這樣的議題和危機意識特別有感觸吧。也因此才會在這樣的關卡自己出來創業。

前兩天和同期的朋友見面,正巧聊到這個議題。
我們討論著當年和現在自己的心境,覺得我們倆自己雖然年齡都到了,但卻沒有認為自己也到達當年看她那樣的老成和成熟。
講白一點,對,我不接受自己已經進入中年,哈哈。

雖然我知道,我辦公室去年大學畢業的助理,已經比我小了一輪整整。
雖然我知道,我的兒子今年就要上小學。
不過我鴕鳥,我真的不願意接受自己屬於中年一族。

唉。
歲月催人老。

=====
剛剛翻了自己以前的文章,對於35歲為什麼會想轉業的原因,其中一段是這樣的:
柴門文,「東京愛情故事」作者,在其36歲那年,創作了「age,35」,他在書中有這樣幾段:「如果我現在是40歲,我可能會認命一點。但我現在是35歲,就算重新開始,也有無盡的可能。」「如果想要重新開始,35歲,是最後的機會」。

當年,自己才25、6歲,揣摩35歲的心境,自以為瞭解為什麼要中年創業的原因。當自己在35歲這一年,回頭看當年的內容,總覺得有點幼稚。
看著周遭朋友的各種情況,我知道中年創業很多不只是怕被裁員,能不能創業成功,也不是放不放得下身段那麼簡單的議題。
不過這個真的要寫,絕對不是三言兩語寫得盡的。
只能說,當年自己不懂事啊…

低調與高調

朋友在msn上要我推薦受訪人選。主題差不多是:努力向上且小有成就的個案。
很正面的主題啊,受訪者設定其實也不需要太過有錢有成就,不過幫忙問過幾個我覺得條件符合的朋友,幾乎清一色一口回絕。

在幫忙找人的過程中,和另一個朋友聊這件事時,我們得到的結論是:時機歹歹,越是小有成就的人越要低調。大家都怕自己或家人被綁架或敲詐吧。

然後我們一邊也討論,到底誰會肯把自己的真姓真名及工作內容公諸於眾(雜誌、網路…其他媒體),高調的宣示自己的成就或公開自己的身份呢?
得到了幾個結論:
純粹要名要紅的人(如一些藝人、如許x美等人)
可以從曝光中直接或間接得利的人(如業務人員藉以推廣業務、開店做生意者幫自己的店宣傳等)
被公司派出來的人頭(如公關、發言人等)

不知道還有其他的類型嗎?

當然,高調和低調本身並沒什麼好不好的,只是兩種不一樣的態度。不過不同的決定後面通常有不一樣的原因。
影響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個性,另一個是環境。

以我自己來說,現階段的我就是超重視隱私和期望能越低調越好的人,我非常在意本名和工作在大眾間曝光。懷女兒時帶著兒子接受過蘋果日報的採訪,當初唯一的條件就是本名工作不能曝光。我沒有以自己工作為恥或覺得自己工作講不出去,只是單純不想讓人知道罷了。

低調,是我的本性,但是不知道會不會有哪天,因為環境客觀條件的改變,我也會主動會被動的變成高調的人呢?

文字的力量

Ring這一篇「媽媽的堅持」,和喬這一篇「寫給剛上路的妳」 ,讓我邊看邊忍不住發出會心的一笑。
身為已經畢業一年多的母奶媽媽,很多當初的感動和辛苦其實已經不再清楚,唯一記得的只有當初那個全力以赴的拼勁和達成結果的那份成就感。

我當初也不認為自己可以成功的餵第二胎,餵滿一兩個月或許有可能,畢竟我在婦幼醫院生產並坐月子,餵母奶該懂得知識護士會教會我。但是產假結束後我原本一點也沒打算可能繼續下去。
因為當初我生活周遭的母奶媽媽固然很多,但是沒有上班的母奶媽媽。我真的沒有把握能克服上班擠奶這一段。

影響我的人,是帆船,他跟我分享上班擠奶的一些執行細節。上班後也跟阿綠補問一些上班集乳的注意事項。
在邊問邊摸索,邊走邊整隊的過程中,我一邊沒有什麼邏輯的紀錄自己一些餵母奶面臨的一些狀況和一路蒐集到的資料。
一不小心就走到餵滿一年的階段順利畢業。

雖然我不知道自己的讀者是誰?誰真的看到了又對這個議題有興趣,不過我當初還是隨手紀錄一些事。因為我相信某一天自己曾做的這些事會響了一些人做了一些決定。
就像我不確定Ring和喬有多少讀者會受到影響,不過,我相信他們的文字肯定能把那份媽媽對寶寶的心意傳達下去。只要有一個人看到並受到影響,這樣的力量就會一直傳下去。

這就是文字的力量和迷人的地方吧。

企圖心

這篇原來是衝動之下留寫在別人的留言版上的文字。重新整理一下想法寫下來。和朋友的事件不相干,完全是自己的有感而發。

曾經在不同工作的考核中,不只一次出現同樣的評語:企圖心不夠。
不是能力不夠,是企圖心不夠。
這些評價的由來多少是因為我不主動爭取職位上的調升,甚至還推掉過帶人的機會。
為什麼不想往上調升?一部份原因是我始終都覺得自己沒有準備好帶人,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壓根不想帶人,我只想做專案,做自己分內該做的事,只需要為自己的工作成果負責任,不必承擔底下人的工作表現。
我對於老闆要升誰上去我都沒有意見,只要記得每年幫我調薪就好。
不過曾有資深的人跟我談過,他覺得我就算沒有企圖心,也有義務將自己的能力和工作經驗貢獻出來,這是社會進步的原因。

我看了這些評語多少都會困擾,我不確定企圖心不夠到底是不是一種缺點。
每次看到這個評語,好像都被戳得很痛(牡羊座對自己的要求很高,不喜歡被批評:p)但卻不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

我記得跟我老公談論這件事的時候,老公只問我:你自己想不想要那些?

他的意思是,不遷就大環境可不可以(比方說,我要帶小孩,所以我可能不方便接這個工作…),而是問自己想不想要那些別人口中勾勒出來,我可以達到的境界那些成就?
如果自己真的不想要,就不必管別人評價你有沒有盡力,或妳能做得更好之類的。

舉例來說:有能力擁有一座金山,但是如果覺得目前的很足夠了,根本也不需要也用不到那些金子,那為什麼要為了別人覺得我可以做得到而不做覺得可惜而去拼命呢?
照著人家的期待去拼到的結果是什麼?擁有了一座妳一輩子用不到也不想要的金山,這證明了什麼?
只證明了他的眼光是對的,也滿足了對方的期待。
當然如果在這過程中自己也獲得自己想要的,那自然兩全其美。如果不是,只是自己拼了半天好像只是為了要滿足別人對自己的期待罷了。
意義又何在?

誰會一直要妳好還要更好?我自己粗淺的分出兩類:
一種是以愛為名的至親好友:他們對妳有期待,不見得對妳有所圖,只是期望你過更好生活的人。像是最最親愛的爸媽、另一半,和許多愛你希望你未來過好一點生活的朋友。
另一種是和妳有利益相關的人:像是老闆,主管,他期待你能貢獻出所有的能力,因為你的能力和貢獻直接牽涉到他的收入。沒有公司的老闆希望員工保守守成(可能公務員除外吧)。

一輩子不過幾十年,但其實一直在做別人期待中的事,有時想想,真的很累也很可笑。

我不是唱高調啦,也不是主張簞食瓢飲就能很滿足的顏回。
我當然有我的物質慾望,我可以很大方的承認目前自己拼命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生活上所有的物質慾望。每年和老公小孩去度渡假,儲蓄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準備。
我後來還是接了小主管的位置,原因很寫實,無關貢獻和社會責任,只是薪水調升到一定程度就出現瓶頸,如果不接主管職就無法再調升。權衡起自己做的事情的份量和薪水的比重,後來還是接下了管理職。
同樣的行為(接主管職),理由不一樣,這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別人覺得我應該怎麼做,那樣的感受差很多。
說遠了。只是想說,拼命前就只要釐清自己拼的目的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別人的期待,就會覺得比較值得。

正確的事

最近的政治事件頗有意思,讓我也對什麼是「正確的事」重新思考。

如果從結果論(我個人的思考邏輯都是以結果論倒推),其實挺扁和反扁的人目前在做的都不是「正確的事」。
怎說?(以下純為個人詮釋)
反扁的目的應該不在反扁,而在反對民進黨執政,最後的目的應該在換黨做這一點上。
挺扁的目的應該也不在挺扁,而在鞏固執政黨政權,最終的目的在確保政權的穩定性(未來持續執政)。

由此檢驗雙方目前的作為都錯了。
反扁的應該讓扁繼續做到爛,越爛越好,這樣兩年後就會達到換黨做做這一個目的。
挺扁的應該要讓扁下台,劃清界線,民進黨自清,這樣才能確保未來持續執政的可能性。目前扁下台執政的還會是民進黨。

結果現在的情況看起來是大家都在幫對方做事。
該反扁的在做挺扁的工作,該挺扁的在做反扁應做的事。

政治果然是複雜的事啊。
政治上所謂的「正確」,我想中間還有很多我不懂的考量吧。

百萬人

寫一個新聞議題吧–嗯,好吧,算我鴕鳥,我真的很不想稱之為政治議題。

上禮拜某天跟老朋友見面,很難避免有人討論到最近的熱門議題倒扁這回事,在場有人很疑惑為什麼一人一百,一週內可以破百萬人超過一億元,但是當事人卻仍然不當一回事,甚至都百萬人靜坐到總統府前了,不但沒讓對方主動下台,沒有任何反省的言詞,甚至還可以照常出國。

看大家討論的激動,我倒是很冷靜的覺得,其實對於「百萬」這個數字,對執政黨扁政府來說真的沒有實質意義。根本不需要理睬或做為是否下台的依據。

為什麼我會這樣解讀?
2004年的總統大選結果,陳/呂 6,471,970票 、連/宋 6,442,452票(剛剛上網翻出來的資料)。
意思是,當年不支持陳當總統的人本來就超過一百萬。事實上有六百多萬的人屬於泛藍支持者。在泛綠的立場來說,目前站出來的只有百萬人,可以完全解讀成泛藍陣營的人在反對。
如果以這個角度來解讀的話,又何需把百萬人當成一回事呢?又何必為了一百萬敵對陣營支持者的意見而下台呢?何必順了敵對陣營人的心呢?

那什麼時候這一百萬人會有意義呢?除非能證明這一百萬人就是當年投陳/呂的那群人。
再不就是當反對人士超過七百萬時。這表示原先投泛綠的人已經有百萬跑票了。
這樣應該就是基本盤翻盤了。
否則不要說百萬,就算六百萬上街頭,搞不好還達不起期待他自請下台的目的吧。
********
其實對這百萬人代表的意義,可以視為很重要的輿論(人民的聲音),可以視為敵對陣營的單純的政治操作,也可以視為某種未來的警訊。
端看要以什麼角度和立場解讀他。

媒體啊,媒體

「現在很多報紙電視都不看,所以心情一點都沒受影響,還是活得很快樂」

引述自2006.08.27  中國時報 扁:不聽不看 還是很快樂

終於知道我和台灣大多數人不快樂的原因了,八成就是看太多新聞了。我覺得這真的是名言,只是諷刺的是,這句話是從身份上最不應該講出這種論調的人口中說出來。

**************
講遠了,其實這篇很早就想動手寫。如果不是先前忙到腦筋一片空白,這篇早寫完了,也不會有上面那一段我其實不是很喜歡的有點政治性的開場:p
上回有衝動想寫的是王建民因為媒體騷擾家人,而下達台灣媒體封殺令時,只有台灣媒體喔。
我覺得這真的是有趣的事,因為來自台灣的小孩只拒絕台灣的媒體採訪,給足了台灣媒體難堪。
更有意思的是在他下達拒訪令之後,竟然沒有媒體說敢對王建民做出負面(EX驕傲大牌)的評價。
難得有人能將蠻橫霸道、自恃過高的台灣媒體給這樣一次教訓。
我只能說過癮!
不過也只有像王建民這樣氣勢當紅是全台的偶像,沒有把柄,又無所求於媒體的人,才敢這樣對媒體吧。

*********
好像每隔一陣子看媒體就會看到一些很不爽的情況:
上回趙建銘被羈押時,媒體拿著麥克風對著小翊安問爸爸不在他有沒有很難過。
我再怎麼不喜歡趙建銘,我也不認為媒體有權力對著小孩問這樣的問題。

我其實看過更過份的報導,上回有一位媽媽帶著孩子上學,回程被車撞往生,我看那報導,記者拿著麥克風對著小孩說:妳知道妳媽媽是因為送妳上學才被車子撞的嗎?
心裡頓時升起一股憤怒,小孩喪母已經很可憐了,難道還要他背負一輩子自己害死母親的陰影嗎?

更多社會新聞時,記者拿著麥克風對著家人問現在的心情。我只是好奇,這樣的新聞意義和新聞價值何在?
在王建民事件中,某電子媒體的記者也很委屈的說:我們也不想,不過主管要求我們去追。
這樣的講法我也聽過很多的記者說過。記者說主管,媒體負責人說是觀眾愛看。大家都推給別人。好像說了幾次的委屈無奈,責任交給了別人,自己就可以除罪化,安自己的良心。
基本上我相信大家都有工作上的壓力,但是,不管在什麼樣的壓力下,只希望多尊重一下別人的感受。

日前工作關係上一堂某政府單位事務官的課,講師提到:現在幾乎是「媒體治國」了。
我想他們承接了很多來自媒體的壓力。
想想媒體何止治國,媒體還能辦案。
有時候我覺得他們辦案的能力好像比調查局、警察機關還快。這個平心而論有時候也不見得是壞事,不過每次看著好像連續劇的劇情,又覺得自己快要難以忍受。
對媒體,或許哪天真的做到不看不聽,才能真的快樂囉!

PS因為今天參加大學同學會,聊多了彼此看到的媒體五花八門的狀況,真的分外感慨啊。我們以前學的那些東西,還有人在相信和遵循嗎?現在的新聞教育到底真的能落實嗎?還是學校和實務距離越來越遠了呢?

罕見疾病與優生保健

(這個標題下的很硬,不過一時半刻想不起來比較好的標題,將就點吧…)

其實是最近因為工作關係接觸了一些罕見疾病的協會,如小腦萎縮症和漸凍人。
小腦萎縮症比較有名的案例是日本暢銷書一公升的眼淚主角罹患的病症。這本書目前也拍成了日劇和電影,看了好讓人心酸。

那天跟協會的人員聊到一些病友的情況,以及該組織的功能。
他說,協會的角色有兩類,一是推動病友安寧照護,因為小腦萎縮症從發病到過是會拖上10-20年,慢慢的萎縮,從不能站、到不能坐、到躺下後就再也起不了身,慢慢的萎縮,相當痛苦。
目前沒有藥可醫,病友家族只能拖著1、20年等待生命的盡頭到來,對當事人和家人來說都是很長的折磨。所以協會主要在推動安寧照顧,讓病友能更有尊嚴。

協會的另一項功能,就是推動優生保健,補助羊膜穿刺的費用,讓更多人能安心的孕育下一代。
他說其實透過羊膜穿刺染色體篩檢都可以在懷孕過程中發現是否有染色體異常。如果有異常就可以先做處理(流產),而不需要在當事人1、20歲以後陸續發病,才知道原來一家幾個兄弟姊妹都有這樣的病因卻無能為力(通常發病的家族有一半以上的人都會有相同的情況)。

其實很多人都覺得之前家族又沒有這樣的疾病不需要篩檢,但是事實上很多罕見疾病的家庭之前沒有這樣的病史。真正家族病史有病患的人,反倒會比較注意篩檢的重要性。

這讓我想起我當初懷兩個小孩時,都做了羊膜穿刺。第一胎時因為驗血結果是高危險群而做羊膜穿刺,一開始不懂很擔心,但因為必須一定要做羊膜穿刺,蒐集了很多資料,才知道羊膜穿刺可以篩檢很多的染色體異常的疾病。第二胎我是自費做羊膜穿刺。

我當初的想法是,如果羊膜穿刺結果異常,我就會選擇終止懷孕。衡量所有的情況,知道有異常還生下來,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氣,也耗費很多的社會資源。也不是我們這樣一般的家庭可以承擔。

感覺起來優生保健不太人道?或許。之前討論羊膜穿刺時曾聽過一些朋友的立場是,不管結果怎樣都是我的小孩,我一定要生。
比較起來我自嘆弗如。我沒有這樣的決心和勇氣。
我個人的想法是,如果小孩生了才發現異常,我會盡力愛他照顧他,但如果事先可以預知小孩有異常,可以預知小孩出生後會受苦幾年或幾十年,我真的無法單以人道立場眼見著這見事情的發生。
養小孩幾年下來,當小孩感冒生病時都恨不得是自己生病,恨不得自己可以幫他痛。如果要看著小孩長期受煎熬,我寧可一開始就不要生下他讓他白苦了這一遭。
不過我倒也沒支持無限上綱的產前篩檢,像是最近看到王菲女兒兔唇的新聞,記者稱讚王菲勇敢的生下來。問題是像單純只有兔唇這樣的疾病,如果選擇放棄,好像就太過濫用優生保健的精神。兔唇之類是可以治療的疾病,真的就不適合採取那樣絕情終極手段。

說起來優生保健這個議題好像長久以來都在理性和感性間拉鋸著。
理性支持優生保健的人,和感性支持人道主義的人,好像總是相互不能體諒對方的立場和想法。
不過這真的是公權力不適合介入的議題,只能由當事人自己決定了。

有錢有閒

前幾天朋友聊到到底是「貧窮夫妻」比較辛苦,還是像竹科新貴家庭,有錢有股票但是老公太忙得當竹科寡婦,一個人自己帶小孩比較可憐。
當然這種二分法是極端啦,朋友們要表達的只是到底有錢重要還是有時間陪家人比較重要。

問到我的意見,我開玩笑白目的說:一定要從這兩類中選擇嗎?可以選擇有錢有閒嗎?
大家都哈哈大笑。
是啊,誰不想要有錢有閒這個選項啊。

不過有錢和有閒好像真的在天平兩端難以兩全,至少在我們這個階段很難同時掌握。
其實也不需要有錢到什麼程度,就拿我自己之前的例子來說,平常上班有薪水拿,但是唉唉叫沒有假可以放。
有一段時間兩份工作間出現空檔,上一份辭了下一份還沒找到,出現放不完的假時,卻因為沒有收入捨不得放膽去玩。
要有錢又有閒真的很難啊。

認真想,要我在「有錢無閒」和「無錢有閒」間我會選擇哪一樣?
我想我會選擇「有錢無閒」,然後努力從忙碌的工作中偷空喘口氣安排休閒生活。
我自認還是比較物質些(好聽的說法是務實),無法單靠理想生活。
倒也不是我設定未來幾年賺到多少錢當作人生的目標,不過說真的要過沒錢少娛樂的極簡生活,我得承認,我真的無法想像自己能甘之如飴耶!
不知道自己哪天可以達到有錢有閒的境界。現階段反正也只能繼續從沒有錢中偷閒囉。這好像是最慘的情況耶,沒有錢也沒有閒:p呵呵。
也希望大家早日達到自己想過的生活境界吧~

婚姻,不該是一場有輸贏的戰爭

今天,朋友在線上找我聊。
其實都是一些老問題了,這次的導火線是即將到來的父親節。
他說父親節快到了,為什麼每次都要配合夫家的行程?娘家爸媽難道都不是爸媽?為什麼不能回娘家跟爸媽過?
朋友還撂下話:我就是要父親節那天回娘家。自己的爸媽自己照顧,各自回家跟自己的爸媽過最公平。

朋友問我這樣最公平了對不對?
我知道他想要我的支持,但是我開不了口。我只是說你們夫妻多談談吧,場面不要鬧得這麼僵。

或許得不到支援朋友草草離線。

其實我知道他想聽什麼:你這樣很對,現代女人不需要只能配合妥協之類的…
但是我就是說不出口。
我可以敷衍的說讓他高興。但是我怕自己的話會把他推到離婚姻更遠的地方。
我也知道我說了我的想法他會不開心。
所以我只能選擇不說。

我自己也不是百依百順的女性,不鼓勵絕對的退讓和忍耐。
但我其實會建議在某些原則下多一點彈性給彼此。
比方說,父親節母親節就只一天,大家都一定要搶在當天,兩人一定有一個不能如願。搶輸的不開心,搶贏的就開心了嗎?不盡然,因為搶輸的一肚子怨氣一定會發洩在生活的某個部分讓贏的不好過。

所謂的[在某些原則下多一點彈性給彼此],只是回歸過節的本意:
過節的意義在團聚,而不是在於那個日期,所以是不是在當天過不是重點。
如果為了堅持一定要當天各回各的家以示公平,我想娘家爸媽也不會開心,因為沒有爸媽會希望看到女兒女婿為此不和睦。
如果真的很想要求公平,就一人輪一次在當天聚會,另一次提前或延後一週聚會就好,而不是各過各的以示公平。
其實我娘家的做法是提前或延後一週聚會。我爸媽的想法是只要所有姊妹們約好同一天回來就好,不一定要哪一天。我們還自己放棄過節當週,因為過節當週通常會塞車而且餐廳又貴又難訂。

只是有感而發。
婚姻本來就不該是一場有輸贏的戰爭。
婚姻中有太多事情不能以勝負決定。不是你想怎麼做、爭到贏就真的贏。每次都爭到贏,可能贏得面子,但最後結果卻可能輸掉婚姻。

頁次: Prev 1 2 3 4 5 6 7 8 ... 11 12 13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