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貨舖子

家庭生活,育兒,遊記

Archive for the 隨寫 Category

意外的卡片

從信箱收到一張意外的卡片,幫小餅和妹妹接生的婦幼醫院婦產科主任許世賓醫生在今天正式開業。從卡片中得知他在婦幼已經待了13年了。
雖說是個人生涯規劃,但是這個時機點也太剛好了,猜想和市立醫院合併脫不了關係。

其實我也是行外人看事情,只從新聞上知道些梗概。去年中旬就聽說多家台北市立醫院要合併,不過這對身為患者的我們來說,很像是不相關的事。
八月底到九月我在婦幼醫院六樓的月子中心做了一個月的月子,和護士也聊了一個月,才注意到這件合併案,對於醫護人員來說是一種心理恐慌,多少好似民間企業合併前的心態,面對新公司制度的不確定感,以及可能的裁員減薪的恐懼。

不過老實說,如果不是上個月邱小妹人球案媒體的大肆報導,經過這些日子,我也幾乎忘記有這件事了。
我記得媒體說市醫合併後裁減掉各科主任的職缺,造成升遷上的斷層,很多醫生覺得前途受阻,紛紛求去。
於是我今天收到這張卡片時,很直覺得想到,因為許醫生是科主任,會不會也是因為制度改變而求去?

不過也不想妄加評論別人的事,就當成開業是許醫生的個人職涯規劃吧。

說說我印象中的許醫生吧。
當初懷了小餅,四下問人後找上許醫生,第一次門診後對他印象很好。因為他總是笑嘻嘻的、很親切、很有耐心的回答問題。
即便他有很多的病人,他也不會因為很忙而顯出不耐煩。這個應該是他病人始終超多的原因吧。

他的病人真的超級多,每次門診都掛了上百號,門診超難掛進去。我最常掛的是他的禮拜四夜間門診,掛過60多號,看完已經10點半了,我好奇問過護士通常門診結束是幾點?護士說接近11點半了。
那時候許醫生的門診是禮拜一到禮拜四都有,真的很公務員,每天來上班報到。因為是婦產科,半夜還要隨時來接生吧。
我坐月子那個月在婦幼醫院。除了禮拜天,許醫生每天都會來巡房。我以為所有的醫生都這樣,後來隔壁寢室的另一位產婦說她的醫生是兩三天才來一次。我才知道原來不是每個人都這樣認真。
醫生真不是人做的工作,當名醫更慘,完全沒有自己的生活吧。

想想,醫生其實也算還不錯的工作,我倒是不說賺得錢多少的問題,而是轉業方便,公司待得不爽了就自己出來開業當小老闆,不怕失業。
不過我想科別也有很大關係,有些科別也不容易開業吧。

********
老公說,我們要不要送花去啊?因為許醫生幫我們接生兩個寶貝。
他的人很nice,又不收紅包。
我想想,這應該是不錯的主義。
補充:許世賓婦產科

另類的思考

不知道大家注意過住家附近會出現一些免費試做的按摩電療椅的店面沒有?
我之前沒發現,但是自從家中及附近長輩一位接一位的去試做並討論之後,我才注意到有這樣的店面存在。
而且,真的很多喔!

因為是完全免費的,於是可以看到一堆長輩一早拿著包包去排隊。
至於裡面的陳設格局我就不知道了,因為沒進去過。不過好一段時間就聽他們聊天說著電療之後的神奇療效:這裡好了、那裡舒服了之類的。
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這麼神奇,不過若真能讓長輩們覺舒服,就算是心理療法也不錯。

我第一次聽他們提到時就想,「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怎麼可能會完全免費呢?想也知道最終目的是要你購買那張十萬八萬的電療椅。
我只提醒他們,如果不打算購買的話,千萬小心不要隨便簽了字之類的。不過據公婆說去了是沒有推銷動作。

家中的公公、婆婆、奶奶都去做了好一段時間。
公公最先發現有這類的店的,自己做了一陣子覺得還不錯,就鼓吹家人一起去。一天還去了幾家不同的店試做。。
婆婆每天做最早的一梯次,早上五點就去排隊,做了一陣子後說治好了他的胃病,所以一直很勤快。

不過婆婆上禮拜開始說她不去了,因為經過一兩個月,老闆開始有推銷對話了。像是:
覺得有效要買回家去,可以天天做比較好
天氣這麼冷,可以不出門在家做比較舒服
諸如此類。
於是婆婆說她不想去了,因為覺得每天面對老闆不好意思。
我可以理解婆婆的想法,因為我的話大概也是選擇這樣做。
不過婆婆說公公對她說何必管老闆說什麼呢?照去啊!
公公的理由很經典,我覺得應該也寫下來讓大家參考喔^_^
公公說:
對方開店貢獻愛心,我們貢獻時間去捧場。兩不相欠,為什麼要覺得內疚?
老闆說有效,所以我們花了時間來試做,如果沒效,他們也不會賠償我每天在店裡花的時間啊!
所以我也沒有必要覺得內疚。
公公的態度是很認真、理直氣壯的。
關於這樣的想法,我倒是很佩服公公!對於這件事我可是真的打從心裡的佩服。因為我最不會面對業務員的推銷,要不就投降(買了),要不就逃跑(像婆婆這樣)。
當然,我們都看得出來這個邏輯有點強詞奪理,誰開店讓人試做是為了愛心來著?
不過面對業務人員的強勢推銷,公公這樣的想法倒是挺能讓自己自在的。可以繼續試做,但是心情上又不讓自己受到影響,這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

民調

星期六清晨,身體不適的兒子一夜睡不安穩,起來無數次。起床後發現他體溫又偏高
準備帶他回醫院複診他又睡著了,等他起床帶他去回診
看完診安撫心情不好的兒子帶他去兜風遊車河,之後回家休息
總之,沒空去投票就是了

傍晚趁兒子睡著後打開電視看一下新聞
啊…沈富雄落選了
怎麼會這樣
搞不懂
只有一個想法
民調是假的啊@@

上一屆是賴士葆高民調落選。
(我只記得自己選區的投票狀況,我想也許其他選區也有這樣的情況吧)

*****
剛剛看新聞時,邱議瑩說:以後當立委都不需要做事了,只要立委選戰前夕打告急訴求就可以當選。
也許她意有所指,影射一些人或事。

不過很熟悉的內容。
上一屆賴士葆落選時的話猷在耳邊。
強調在立院財經法案上諸多貢獻的賴士葆
當初在落選時,說過一樣的話,就是:覺得自己被選民背叛了。這麼辛苦做事,得到的代價竟是落選。

*****
不過,今天不想再談政治。

只是對於民調總是不準,好奇問題出在哪裡呢?
到底是取樣分析有誤差?
受訪者總是給調查機構假的資訊呢?
還是因為看到民調結果,選民自動配票給相對較弱者呢?

高民調,究竟是提高士氣(氣勢?),還是選票毒藥?
****

一樣

馬路上練車的時候,因為害怕,所以開的特慢。旁邊的車一輛接一輛呼嘯而過。

老公催著開快一點。
我說:反正這個速度也在這條道路的最高與最低速限間,為什麼不能就開這個速度。
老公說:不要管是不是搆上最低速限了,重要的是「和大家的速度一樣才安全」。

突然間有感而發。
這不就是我的人生嗎?老是走「和大家一樣」的安全牌。

乖乖唸書,考高中念大學拿文憑。
好好找工作,不敢創業或當SOHO。
快要三十歲了,趕快找個人結婚。
結婚了,就得生小孩了。

對於這些人生大小事,我沒有太多的自我想法,也沒有勇氣去挑戰「不同」。

純粹只是有感而發。我沒有在抱怨什麼。
但對於一些勇於宣布與大家不一樣想法的朋友,我其實都挺佩服的。
因為我不敢。
我只敢走安全牌。

移民樂透

公公提醒今年的美國移民樂透又開始了,要我記得去抽不要錯過這個機會。

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都聽說過這個 DV lottery ,不過我在之前是完全不知道,也沒聽說過。

兒子出生那年,公公拿了一份剪報給我,內容是介紹當年移民樂透開辦了。公公要我上網看一下整個申請流程,幫一家人提出抽獎申請。公公之前應該是拿給老公,不過老公向來對自己沒興趣的事都愛理不理,每當這樣的情形發生,公婆就會轉而找我做這些事,這是我家向來的模式。

第一次看到時,我覺得美國人真的很鮮耶,連國籍申請都可以玩樂透,找不到任何申請入籍資格的人,還可以全憑運氣成為美國人。

第一年因為覺得很新奇,我什麼都沒想就寄出去了。反正抽獎也不用什麼成本,只花郵票錢和證件照的錢,有沒有抽中也沒關係。
想當然沒有抽中(應該沒抽中吧,因為也沒有人通知我們)。全球六七百萬人參加抽獎,只抽五萬人,真要抽中也難吧。

隔年同一個時間公公又提醒我時間到了要寄件抽獎了。
這一次我開始思考了。真的抽到的話怎麼辦?要移民美國嗎?
我問老公會想移民嗎?老公說他一點興趣也沒有。就算抽中他也不會去。

第三年時間到公公又提醒我該寄件了。我越來越敷衍了。
在公公提起這件事以前,我從來也沒想過移民美國的事。加上老公也斬釘截鐵說對移民一點興趣也沒有,何必浪費時間?

今年公公從開始申請起兩三度提醒我該申請了。他一直強調我們如果能抽到成為美國公民,兩個小孩在美唸書可以很省錢。公公說他有一個朋友的小孩念到醫學院畢業都沒花什麼錢,所以朋友可以提前退休。他說如果我們讓小孩在台灣唸書,兩個小孩念到大學畢業不知道要花多少錢。

老公聽我轉述後笑說有沒有搞錯?成為美國公民學費或許可以省,但是住在美國不必生活費嗎?而且去美國我們靠什麼為生?

其實只要仔細思量,移民美國根本不適合我們家。
我和老公工作性質也完全不可能在美找到工作。在移民監期間,一家四口要喝西北風嗎?我們在台灣還可以過不錯的生活,如果移民美國除了端盤子還真的找不到工作。
老實說,如果有人願意在移民監期間供養我們一家四口吃穿住,其實我倒是也不排斥,一家四口可以在美國不必工作遊山玩水、度個幾年假也不錯:p
只可惜,家無恆產,沒有這樣的財力~
那一個人在台灣工作賺錢供養另外三個人在美國生活?我們家無恆產,存糧不足,只靠一個人工作真的養不起。
話說回來,那個得在台灣工作的人(想必就是我老公了)應該不願意做牛做馬一個人在台灣工作養一家子人,讓我可以不必工作在美度假逍遙兼帶小孩吧:p
如果為了讓小孩唸書讓夫妻分居兩地,這個也不是我們願意做的。到時候移民監期間沒滿,搞不好夫妻就已經離婚了。
我們對家庭的定義是:一家人在一起。

其實台灣或許真的有很多問題,像是教育,像是政治,像是社會。不過我想美國同樣也有吧。
沒住過美國,不知道美國是不是還是像幾十年前遍地是黃金,不過就算真的遍地是黃金,那些都不是我們能力所能及。看得到拿不到有什麼意義?

如果從在台灣還當能白領階層,移民到美國只能端盤子或打零工,移民反而讓我們的生活水準更低,那又何必移民呢?
移民的目的不就是為了提升一家子的生活品質嗎?
重點是,美國夢,從來都不是我們的。

寵物與食物

昨晚在小吃店買東西時,匆忙間看到這一則新聞:
可愛的天竺鼠(還是黃金鼠?我有點忘記了)在中南美洲的秘魯可是一道傳統佳餚。當地人對這道炸得金黃酥脆的美食讚不絕口,還計畫外銷到世界各地。
對秘魯人來說,這跟吃雞肉豬肉牛肉也沒兩樣。

身為什麼都吃的中國人,對於這樣的一則新聞本不該有太多的驚訝。但我還是看得目瞪口呆。
我很難想像哈姆太郎被炸得酥脆,放在盤子中等待我吃下去。
同樣的理由,在我和朋友一道去吃山產時,讓我同樣拒吃鹿肉,我很難把小鹿斑比吃下肚去。

生錯地點的動物,命運可能從寵物轉變成食物。
像是可愛的狗兒,在韓國可是一道冬天進補的佳餚。可愛的貓咪,在廣東也成了美味盤中飧。

我記得婆婆曾說過,多年前朋友曾送過一隻活雞來。於是婆婆就把雞養起來準備大一點再吃。結果老公和小姑小叔們養雞養出了感情,就對婆婆說這是寵物,不可以殺來吃。一天他們下課回家,發現雞不見了,婆婆說拿去送人了。不過當天餐桌上有雞肉,於是兄妹們都懷疑這就是那隻雞而不肯吃。婆婆一再保證這是和別人換過的,而不是自己養的那隻雞。多年後婆婆才承認,當天餐桌上那隻雞,確實就是家裡養的雞。

寵物和食物,只是一線之隔啊!

不好笑的玩笑

昨天有個新聞:新莊一社區主委被監視錄影器拍到拿著狗鍊鍊住一個中越混血小男孩在路上走。小男孩的媽媽心疼的說是「種族歧視」主委歧視混血小孩;社區主委說只是個玩笑,他是做條大項鍊跟小孩在玩;小孩只說被鍊著走很痛。
是不是「種族歧視」只有當事人知道。不過聽這位主委的說詞,只讓我很直覺認為,如果主委真的像他說的是想跟小孩玩,並沒有惡意,那只能說這位主委太活在自己的幽默中了。

一位朋友,很生氣她的小叔開的一個玩笑:因為小叔在她的小孩面前說:叔叔敢吃鼻屎喔。你敢不敢?
結果這位叔叔是使用食指挖鼻屎,把中指放進嘴裡。小孩不明就裡,從此以後就開始挖鼻屎吃,大人怎麼糾正都聽不進去。叔叔這樣的玩笑,自然氣壞了孩子媽媽。

另一個玩笑是發生在附近鄰居的故事。婆婆說一位老鄰居甲親子有嫌隙,和她的其中一個小孩怎麼都不合是因為鄰居乙以前一個笑話。鄰居甲的那個小孩和家人長得不像,又常常蹲在門口吃飯。於是鄰居乙開玩笑的對那時候還小的孩子說:你一定不是你爸媽生的。結果說多了,這個當初還是小孩的鄰居,吵架時就跟爸媽說我一定不是你們的小孩,不然你們不會這樣對我。家人百般解釋,但是小孩還是有心結。從此以後,這家的親子關係就一直處於怪怪的平衡中。

兒子一向都很得附近鄰居的喜愛,也很有禮貌。但是有一次我在婆家,親眼看到兒子「趕客人」的樣子。婆婆家的電鈴響,開了門之後進來的是某一位鄰居婆婆,兒子竟然開始趕客人,我覺得他沒有禮貌制止他後,兒子開始大哭,然後到奶奶房間躲起來大哭。事後我才知道,原來這位婆婆之前來時,對兒子說過:我要來住你奶奶家,你現在奶奶家睡的那個位置給我睡,你回你家去睡,你不要睡在你奶奶家。
鄰居婆婆當然是開玩笑,但是兒子當真了,之後只要這個鄰居奶奶來,兒子就不想讓她進奶奶家門,因為兒子怕鄰居婆婆真不讓自己住在奶奶家。

其實這些開玩笑的人或許沒有惡意,但是自以為幽默,開了一些不有趣的玩笑,傷了別人,卻自以為好玩。當別人抗議時,還覺得別人沒有幽默感大驚小怪。

笑話,之所以為笑話,應該是當事人都覺得有趣的才能叫笑話。如果只有開玩笑的人覺得有趣,但被開玩笑的當事人並不覺得有趣,那就不夠格稱上是玩笑了。

作文與注音文

前幾天看新聞提及基測是否需要考作文的事。
(基測、指考…老實說,我對於這些個名詞一點也不熟悉…應該就是我們以前的聯考吧)

大家擔心的點,在兩個部分:
考的話,評分的公平性待議
不考的話:這一代小孩的國文能力一直在退步中

我基本上覺得,考不考作文,和這兩個問題是兩件事。

當然,非選擇題的評分有著評審的好惡在左右,很難達到公平,不過基本上分數不至於太離譜。我覺得影響真的不大。

但對於考試是否就能提升小孩的國文能力,我也挺懷疑的。
凡事不列入考試,就沒有辦法提升能力了嗎?
真是這樣,我覺得教育也太悲哀了。

老實說,我對於這一代的作文真的不太敢恭維,尤其時網路上傳來傳去的那些文章。不過這也不太公平,因為都是太經典到成為笑話,才會被傳閱吧。
不過我覺得我不太能容忍看文章中夾雜著太多「注音文」,像是:「我ㄉㄇㄇ說」、「ㄋㄉ做業寫好ㄌㄇ」、「
你好ㄇ、做好ㄌ」….之類的。
這應該是上網聊天後的產物,不過我覺得出現在文章中,既突兀又難閱讀。

基本上我覺得,上網聊天和看電視才是造成國文造詣越來越低落的原因。
而不是考試考不考作文。

據報導,前教育部長曾志朗表示,注音文是社會語言的一種,並無所謂的好壞。或許,再過一段時間,注音文可能被下一個次文化符號所取代。

恩…我想…或許是我落伍了,我可能還需要一點時間習慣這一代新人類的新文化吧。

補充一下:
我不是很知道大家對於寫作文的想法。我自己從以前就很喜歡寫東西。
我總覺得提升國文造詣之類的講再多都無效
只要不斷的寫寫寫,即便寫不出曠世佳作,也不會寫出一堆文句狗屁不通的東西。

期待落差

因為一件不大不小的事,無意間發現有個有趣的狀況。就是:捐贈者、受贈者和中介團體間的微妙關係。
先把事情單純化。在預期的心裡中:
受贈者,當然是心懷感激。
捐贈者,既然名為捐贈,就是不求實質回報,但多少期待一些心理上的回報,像是獲得助人時的喜悅或是積德之類的。

現實中發生的情況,為了擔心發生捐贈者向受贈者變相索取回饋而產生變質的勒索捐贈,或是基於專業需要一個專責處理的單位,在許多捐贈的活動中,會出現一個客觀的中介團體,擔任捐贈和受贈者間的橋樑。受理捐贈和受贈的申請,讓整個贈與行為匿名,可以更安全、無營利。
這樣單位原先是好的,不過卻讓捐贈行為中的三者,因為立場不同,產生誤解和矛盾:
首先是這個中介團體,因為是非營利性質,在這個立場下,會自覺沒有義務替這個捐贈行為做超過自身專業以外的事。他確實沒有義務幫受贈者向捐贈者表示感激,甚至中間有一些執行較困難點,會希望回歸由捐贈和受贈兩方自行處理完畢。
因而中介團體或許專業,但顯得冷漠。

為此,捐贈者在這個捐贈行為中,會產生很大期待落差,原本滿腔熱情,覺得自己的捐贈本應該是做了善事,理性上對於沒有來自受贈者的感激這件事較容易理解和釋懷,但是卻對於自己還需要處理很多瑣事才能完成捐贈行為這一點,經常很難接受。
簡單說,要捐贈者不求回報(包括獲取金錢、可抵稅等實質回報,或是精神上滿足感皆然)是很容易的事,但是要捐贈者還要不辭辛勞自己克服困難,
除非捐贈者對於「要捐贈」這行為有很強烈的信念支撐,不然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下,很容易賭氣就放棄捐贈。

大家的立場都沒錯,最後倒楣的是誰?
就是苦苦等候受贈的可憐人。
捐贈者和中介團體應該多從受贈者立場想想,多做一些「不是自己應該做的事」。那,或許問題就能解決。

原本這件事一直讓我有點困惑的。不過在釐清彼此立場後,反而覺得容易接受釋懷。

補充:
突然想到社會上對中介團體的期望很高,或許也是一種期待落差吧。
因為在這些捐贈行為中,捐贈者已經隱形了,所以大家把對捐贈者的感激和善意崇高的形象,轉嫁寄情於中介團體。
相對的也覺得中介團體也應該有崇高的行為。因此當中介團體沒有符合預期的表現時,會造成更大的失落。
我想有時候甚或這個中介團體的成員,對自己的定位,也會產生實際和期待上的落差吧。
還有,我沒有否定所有的中介團體和他們的努力。只是有感而發罷了:p
(這篇讀起來有點拗口吧,我不想寫得太清楚,看不懂就算了,別問了^_^)

八卦

這兩天最熱的新聞,應該是知名主播和政壇名人之子被八卦週刊拍到約會的鏡頭。
我覺得還好啦,男未娶女未嫁,又都沒有固定交往異性朋友,我覺得一點道德爭議都沒有。

可能心碎的人一籮筐,口出惡言的人眾多。
新聞中引述了一堆網友的批評。真是一堆沒氣質酸葡萄網友。干卿何事啊?
我覺得新聞處理得也很奇怪,為什麼淨會擷取一些譁眾取寵、沒有內涵的網友批評之詞呢?

但這不是我的重點。而是昨晚下班時,我在車上聽到王偉忠和某來賓真對這件事的對談內容,談的是八卦文化。
我覺得有趣的論點不是誰和誰真的在一起配不配,而是對看倌的分析。

節目中提到,中產階級上班族是最喜歡批評八卦文化對社會有不良影響的人,但是,也是最愛八卦的人。
打開抽屜,大概都可以看到滿滿的八卦週刊。

好吧,我必須承認,我就是其中一個。我倒是挺喜歡看八卦週刊的。尤其在洗頭時。
我自己沒有買八卦雜誌的習慣,不過八卦雜誌被我稱之為洗頭雜誌,在美容院洗頭時我一定認真仔細的看。

老實說,八卦週刊誇張的挺有趣的^_^
想想,自己真的太無聊了。

頁次: Prev 1 2 3 ... 5 6 7 8 9 10 11 12 13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