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貨舖子

家庭生活,育兒,遊記

Archive for the mandy’sblog Category

單身公害

兩個朋友幾乎同時(但當然是分開)跟我提到這個話題。

一個是事業小有成就、超有自信的35歲未婚女性朋友。
她說:為什麼大家都覺得我是有機可乘的呢?一堆已婚中年男子跟我暗示想進一步。為什麼他們會覺得未婚熟女就該是不挑即使是已婚男人,只要來示好我就該跟他有進一步關係?逾齡未婚的熟女為什麼總要被認為是最佳的外遇對象?我一點也不想成為大家口中的單身公害!

另一個是大老婆俱樂部的成員。她說:這些單身公害老愛用各種名目纏著男人、對男人示好…單身熟女?講得好聽,就是單身公害…

兩個朋友抱怨後都問我的想法。
我只能說,我基本上認為,單身無害,有害的不是單身,而是男人蠢動的心。我不是單身很久了,但是我覺得這樣的標籤基本上是一種歧視。我不太喜歡這種扣帽子貼標籤的說法。

從自己的名字看你古代的地位

二號阿姨寄來的網站「從自己的名字看你古代的地位」。

號稱可以從自己的名字看你古代的地位。當然,想也知道是作者自己編好玩的。
http://home.darkhero.net/~darkhero/funnyGame/index.php?action=convert

好玩的過程是,二號阿姨說:我是大理國的狗腿殺手….

我看了他的留言,也輸入一下自己的,結果是:大理暴力財主

然後我回了一段給二號阿姨:

我是大理暴力財主
果然我們是姊妹都是大理人
PS姓王的好像都是設定為大理人

更慘的是五號阿姨,他也跟著輸入自己的名字,然後哀嚎的回覆:
為什麼我是大理膿包衛士……QoQ
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打滾)

哈哈哈。
超無厘頭兼白目的網站。
Just for fun^^

火間土

跟老公在火間土的小約會^_^
慶祝老公生日啦。
其實本來要看電影的,不過前一天才看了「破綻」。

我向來對餐廳資訊不太敏銳,詢問同事的意見,選了忠孝東路上的「火間土」。
請了一個小時的假,這樣才能準時回家讓小孩幫爸爸過生日。

訂了靠窗的小包廂。面對著台北市最繁華的忠孝東路四段。

我們選了兩人份的「雪」套餐。

第一道豆腐沙拉。

這是豆腐沙拉扮一扮後的樣子

三品綜合生魚片

飲料沙瓦

串燒拼盤

起司蝦捲

大阪燒

壽喜牛肉飯

抹茶冰淇淋

份量很足,口味也很獨特有創意。基本上算是很滿意的一餐^^

<看電影>破綻–內有劇情,要看電影的勿進

5/31晚上去看了特映場的電影「破綻」,這是公司辦活動得獎客戶沒領完剩下的票。索性就約了老公晚上一起去看。
這應該是我近年來看的推理電影中最棒的一部(呃…我看的也不多就是了),不過我推薦大家去看喔。

繼續廢話中,因為避免讓誤闖但想看電影的人不小心看到劇情的討論。說真的,這種電影如果先知道劇情結果就不好玩了。
所以還想去看電影的人就不要點本文進去了喔。
不要說我沒有警告喔:p

========================

只要看得夠仔細,就會發現每個東西都有弱點,遲早會出現破綻–泰德克洛佛(安東尼霍普金斯飾演)

======================== 

這是一部因為外遇引發殺機的電影。

我不是專業的影評。影評的部分留著給專業影評人藍祖蔚 《破綻》高薪對抗良心《破綻》謀殺催化劑 的專文介紹吧。
電影介紹的請見破綻官網聯合新聞網 。開演電影網

我只針對幾點我看到有感覺的部分來討論囉。

消失的凶器
我不是很很看推理小說電影的人,我超不會推理的,不過這次我一下子就推理找到殺妻的凶器怎麼消失的,ya!

要不要墮落
趾高氣昂的檢察官在面臨官司和自己事業上的大挫敗時,身為兇手太太情夫的警探給了他一個機會,幫他造假掉換證物,讓他有機會用假槍假證據去讓泰德入罪。
這時候其實面臨的是道德考驗,如果讓兇手無罪開釋自己的新舊工作都會在這一刻全盤落空。
掙扎下,年輕好勝的檢察官放棄了造假只為了求勝訴的機會。
這應該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點,如果選擇造假墮落,就呼應了泰得曾對他說的:每個人都有破綻,你的破綻就是好勝。
我想,泰德應該設了局讓他跳,如果他選擇了拿造假的證據來入泰德的罪,情況應該會更一拜塗地。

我想到的是比較拔辣的現實情節,現在有太多警察都發生類似為了破案而造假栽贓的證據,當被揭發後,圖近利的行為通常讓自己受傷更深。

結局
不過到了劇情後段,順利找出關鍵凶器時,當初我腦袋盤旋的問題是那他結局該怎麼結才漂亮?
要讓兇手逍遙法外嗎?
這點我必須說他劇本處理的很不錯,我覺得劇情安排有爆點。
如果兇手最後沒選擇到最後加工再次去殺了已成植物人的老婆,就算找到兇槍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因為檢察官沒有子彈可以鑑定彈道確認那到底是不是真的兇槍。
他等於栽在自己的一念之間。如果對垂死之人能多一點仁慈就能讓自己無罪開釋。
但是兇手選定趕盡殺絕的方式,也讓自己沒有退路。
不過說實話,其實我也沒有很想讓兇手一定得繩之以法,我覺得他的遭遇促使他第一次對老婆開槍這點我還算能包容理解。不過後段再追加殺人這一點就有點過當了。

有關檢察官職責和一罪不能兩判
我是今天上午才看藍祖蔚的影評的,不過我跟他聯想到同一個案子。

縱放殺人犯,是檢察官失職;但若檢察官不在意,誰來批判他呢? 台灣的司法界日前爆發了一件不幸醜聞,一位檢察官因為閱卷疏忽,逾期上訴,導致原本要被判重刑的三十三名涉案被告,有十七人獲判無罪確定,導致輿論大譁,這位檢察官沒有因此向全民請罪,卻還振振有詞地替自己辯護,最後還是長官主動調查,認為他有明顯疏失,將予懲處。 

我跟他想到的都是同一個景文案,檢察官逾期上訴導致全部無罪開釋的案例。

檢察官是正義的象徵,如果檢察官自己滿腦子只有高薪和名利時而不在乎正業時,身為小老百姓的我們,能相信誰能為我們找回公理和正義?

基本上我覺得這是還不錯的片子,雖然劇情有點通俗拔辣的好萊烏片,不過劇情算緊湊,而且男主角安東尼·霍普金斯演技真的超精湛。詮釋內斂但是把人玩弄在股掌中的男主角真的入木三分。

不太順的一天

人在家但是在電腦前守著不能離開。因為網站系統當掉了,到現在還在找原因。
我不是工程師當然不是我找bug,不過我是廠商和公司值班工程師的窗口,守著等結果,一邊還要接受來自業務單位因為系統當掉來的客訴。
昏!

今天真的不順到了極點。

早上出門發現機車壞了發不動。
只好花錢搭計程車送兒子去學校再到公司,9點前幾分順利抵達,但是,車資250元我付了500元的鈔票計程車司機竟然找不開@@
附近沒有便利商店也沒有檳榔攤。打電話叫同事下來救我。再上樓時當然已經超過9點算遲到了。

然後公司三部電梯兩部壞了在維修中,所以一天上下樓都要爬樓梯,只能慶幸自己不是在八樓上班:p

一整天追蹤著兩個前兩天上簽呈去的網路活動案。忙到快翻了。上面待裁決不確定的事情很多,但是要下游廠商也追著我要進度不然他們也怕來不及。
第一個案子在六月五日就要開跑了,但是什麼都沒定。這是上禮拜臨時插進來的案子,只知道上面一定要做,但是內容到現在還沒抵定,忙翻了我們部門三個組的人。
第二個案子是原訂六月下旬的上線的案子,兩個案子軋在一起,兩頭忙,但是進度都卡卡的,卡在自己無能為力的部分,真給他有點無力。
一整天還跟部門主管在活動流程和贈品上信件往返數封敲不定,我堅持的跟他要的有落差。

好不容易下班了,竟然在回家的路上接到系統當機的簡訊通知。人還在路上就開始聯繫廠商處理。
陸續接到網管中心同仁和業務同仁的電話,一邊瞭解情況,一邊去把小孩拎回家。
一到家就守在電腦前面待命,當成廠商和資訊部同人的橋樑和轉接站、傳聲筒。
找不到原因還真的是要命。因為經銷門市還仰賴這套系統營業勒。
明天開店做不了生意肯定會大亂。

=========
小孩在家,但是無暇理會,大的打電動、小的看電視,對不起媽只能這樣了

八點、九點、十點
終於找到問題並修復了
yayaya
謝過廠商和資訊同仁的協助。
終於可以下班囉!

超不順的一天終於結束了!

奧修禪卡

網友家連過來的奧修禪卡網站
我抽到了這一張卡


49. 友誼 ——————————————————————————– 

友誼
首先要靜心,然後會變得很喜樂,那麼就有很多的愛會自己產生。跟別人在一起是很美的,單獨一個人也是很美的。
它也是很單純的,你不依靠別人,你也不讓別人依靠你,它永遠都是一種友善或友誼,它永遠不會變成關係,而只是一種聯繫。 
你會去跟別人有聯繫,但是你不會去製造出一個婚姻。婚姻是出自於恐懼,而聯繫是出自於愛。 
你會去跟別人有聯繫,只要事情進行得很美,你就去分享。如果你了解到那個片刻是該分開了,因為你們的軌跡在這個交叉點分開,那麼你就帶著感激跟對方道別,感謝對方所帶給你的一切喜悅、歡樂和你們在一起分享的美麗片刻,沒有悲哀,也沒有痛苦,你們就只是分開。

 Osho The White Lotus Chapter 10 註解:
 這兩棵開滿花朵的樹木枝葉交錯,落在地面上的花瓣也混合在一起,給大地添上美麗的色彩,它就好像天和地以愛作為橋樑而連結在一起,然而它們各自矗立著,分別根入泥土跟大地連結。它們以這樣的方式表現出真實朋友的本質,很成熟,很容易相處,很自然,他們之間的連繫並不急,也沒有互相需索,同時不欲求去改變對方。這張卡表示準備好要進入這種友誼的品質。在生命的過程中,你或許已經注意到你已經不再對各種戲劇和羅曼史產生興趣,它並不是一種損失,它是由豐富的經驗所產生出來的一種更高、更具有愛心的品質,那是一種真正無條件的愛的誕生,那種愛沒有期待,也沒有要求。

打不打小孩

這一篇算是回覆路人朋友的話題。

有關打不打小孩這個議題,印象中好像不斷在重複提起,在不同階段都有人問起這件事。

先說,我家並不是很有信念堅守愛的教育一定不打小孩那種,只是幾年下來還沒打過小孩。
繼續閱讀

結算的時機

這一篇其實是大雜燴,把聽到的故事通通串起來說 (本文都是化名)

<故事一>
Ann結婚八九年時曾說,他很想大聲嘲笑他夫家姐姐(大姑),因為Ann跟老公結婚時因為兩人都剛工作不久所以凡事很省。大姑曾嘲笑說她們太省什麼都買不起之類的。幾年後大姑因為卡債纏身很落魄,反觀ann夫妻因為省吃儉用累積了一筆財富,那時他跟我說這個故事的時候是她的大姑來借錢週轉,他很得意大姑終於落到有這一天,當然也酸了大姑兩句。
不過三四年後大姑又賺了錢,又開始過闊綽生活,當然當初的樑子也結下了,大姑自然又回到當初看不起她們夫妻的那個態度。

<故事二>
這故事的時間就比較很長。A太太跟B太太是妯娌。A太太的小孩比較會唸書,一路以來都贏過B太太的小孩。A太太在家族間的得意不在話下。
不過B太太的小孩考運比較好,正取第一名考上很好的研究所。A太太的小孩也考上研究所,不過是排名較差的研究所,並且是候補進去的。B太太開始春風得意,逢人就講兒子是榜首,A太太的兒子只是候補。
當這兩個孩子研究所畢業十來年後,A太太的兒子進一等的企業、接著投資創業,賺得錢以千萬計算。B太太的小孩也進了一等一的企業,年薪有百餘萬,不過當然跟A太太的小孩比較起來差一大截。A太太得意的說賺錢多比學校好壞較實際。
接著又過了幾年,A太太的小孩因為投資失利,人消聲匿跡了好一陣子….

========
其實還有故事四五六,不過有點懶得詳述了。

基本上這幾個故事給我的心得是:

風水輪流轉,要跟人家比較,甚至想跟對方嗆聲的話,結算成就的時間點不要太早,現況不代表未來。未來的路還很長變化很大。
得意時候不要忘形,多給別人留點餘地,省得落魄時被人酸回來。

<轉貼>我40歲,我迷惑(王文華 )  

我40歲,我迷惑             ‧by王文華
HBO 最近常提醒我:我已經40了。

兩個月前的早上,HBO在演《七個畢業生》。這部1985年的片子,講的是社會新鮮人的故事。主題曲《聖艾摩之火》,曾經紅遍半邊天。主角羅伯洛、黛咪摩爾、安德魯麥卡錫是當年的青春偶像。

如今,黛咪摩爾45歲了,不再是青春玉女,忙著照顧家裡的小弟弟。而羅伯洛在現在年輕人心中,可能已經變成了我這一代人的勞伯狄尼洛。「聖艾摩之火」指的是水手在暴風雨的夜空中看到的光芒,可以指點航行的方向。 40歲的人,已經從水手變成火光。

一個月前在上海的旅館,又看到HBO演「40處男」。主角40歲還沒有失身,最後愛上了有個青春期女兒的媽媽。嗯 ……這種案例雖然很少,但這種心情卻非常普遍。我們在行為上雖然身經百戰,但心態上都是40處男。

一個禮拜前在紐約,我經過約翰藍儂在西72街的故居。1980年,藍儂在家門口被自己的歌迷槍殺,死時 40歲。

我從72街散步到53街,走進「現代藝術博物館」。來這裡,當然要到五樓看梵谷的「今夜星光燦爛」。梵谷結束自己生命那一年, 37歲。

回台灣的飛機上,看到CNN訪問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巴拉克‧歐巴馬。他今年45歲,很多人把他跟甘迺迪相比。甘迺迪當選美國總統那年,只有 43歲。

突然間,圍繞在我身旁和心中的,都是40歲的人。

我當然可以厚著臉皮,繼續賴在30歲末期。畢竟回國後去診所看病,藥袋裡的處方單,寫著我的年齡是39歲 3個月。健保局是慈善的,算年齡的方法很科學。但我想唬誰?論中國人的虛歲,我已經41。

40 歲,是什麼感覺?老實說,跟30歲沒什麼差別。我們會覺得自己老的唯一原因,是身旁的人老了。孩子慢慢長大,父母身體不好。我們這才驚覺:已經40歲。

過年時,參加高中同學會。來了十個同學,卻有三十個人。大部分時間不是同學之間敘舊,而是照顧妻小的需求。「不要跑」、「慢一點」、「這個不許碰」、「那個放下來」。管教聲亂劍齊飛,大家在小孩背後步步相隨。很少機會坐下,一坐下就低頭看時間。好不容易找到空檔,先啃一口白飯,再打聽哪裡有好的幼稚園,好的醫院。

打聽醫院,當然是為了父母。40歲,要照顧上下兩代。有時候父母,變得比小孩更像小孩。很多同學把父母接到家裡來住,卻沒有時間親自照顧他們。於是操著鄉音的爸媽被操著菲律賓音的小女孩推到公園,爸媽看著樹上的蜘蛛,菲傭看著手機螢幕。

子女雖然「不孝」,但開完會後還是會溜出來陪爸媽看病。坐在醫院擁擠的塑膠椅上,不時低頭看手上的黑莓機。牆上紅色的數位號碼緩慢前進,有時還突然倒退二十號。那一刻,我們後悔自己沒有學醫。

我們學了文法商,但到了40歲似乎都變成商人。學文的同學現在和文的唯一接觸是看《壹周刊》,但看的還是社會財經那一本。當年我們談風花雪月,如今只談金銀銅鐵。每個人都知道「勤美樸真」,誰還記得當初的校訓「勤樸誠勇」?

我們墮落了嗎?也沒有。大家還是清清白白地賺錢,壓抑了大部份的邪念。庸俗了嗎?不盡然。孩子還是通通送才藝班,琴棋書畫學不完。我們只是慢慢從書本中,走到現實裡。雖然在隨波逐流,但還是用力地播水和換氣。

同學會只來十個人,因為一大票去大陸了。「現在大家在上海吃飯,比在台灣頻繁。」感嘆的這位同學全家搬到上海,孩子上當地的雙語學校。他繼續說:「現在上班天,坐港龍從上海飛香港,飛機空得很。為什麼?因為大家不飛了,通通住在上海了!」此話一出,另一位同學立刻用「愛台灣」回堵。搬到上海的這位站起來,吃了一塊鳳梨酥。

我們是欠台灣最多的一群。我們念公立高中、公立大學、受國家的栽培、享盡榮華富貴。然而一旦要開始盡義務時,大家都跑光了。第一波跑到了美國,在那裡過著舒服生活。第二波跑到了上海,在那裡開創未來。

「你愛台灣嗎?」同學追著問。

「當然愛。」上海的同學說。

「愛怎麼沒有行動表示?」

「我想40歲這一代,都受了兩種迷思。一種是小時候的愛國教育,那讓一些人跑到了美國。另一種是現在的愛台灣教育,那讓一些人跑到上海。愛在台灣,一向是政治的工具,不是真誠的關懷。」

「好虛偽的風涼話。」

我們看氣氛就要變僵,趕緊起來打圓場。有人講起林志玲,有人說他認識林志玲。在故意營造起來熱鬧中,我知道這兩個同學以後不會講話了。他們高中時曾是橄欖球隊最好的搭檔,一起衝過大半場,一起受過傷。

我知道他們倆個都愛台灣,我知道我們都是。但我們貢獻得不多,的確應該羞恥。我們曾被期許成為社會的中堅,現在拼命匯錢到國外投資證券。我們曾被期許成為國家的棟樑,現在在被拘提前逃離桃園機場。

為什麼會這樣?很簡單,因為我們其實沒有高中時自以為、和大家覺得的、那麼優秀。我們會讀書考試,也許能泡泡馬子,但20年後,當每天的生活變成在幼稚園、醫院、辦公大樓、候機室之間奔波,我們也捉襟見肘了。慢慢的,我們不知道怎樣去愛國,只好把愛的範圍縮小到自己的家。我們自私,但也無私。因為伺候的順位,永遠是子女、父母、老闆、配偶,然後自己。

是啊,我們還是保存了一點點好學生的本性,它顯現在永遠把孩子擺在第一。誰不喜歡買Gucci?但為了幫孩子買鋼琴,我可以穿達新牌雨衣。誰不想周末晚上去威秀看電影,但為了陪孩子,我可以在家看迪士尼。孩子搞定了,再照顧父母。父母睡著了,再回公司加班。於是很多夫妻三個月沒有性生活,為什麼?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時間和力氣過自己的生活。

你問40歲的人最近怎麼樣,標準答案是「累」。20歲,你因為玩而累。30歲,你因為工作而累。 40歲,你因為家庭而累。為家庭而累,是三者中唯一在自己身上看不到立即成果的。喔,不對,在自己身上會有成果。那個成果叫肝腫瘤。更可怕的,是憂鬱症。

我已經有好幾位同學,因為憂鬱症而自殺。他們都是我們那一屆最有才氣的。他們走了,留下我們這些比較平凡的,繼續跟人生奮鬥。孔子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們已經四十,感覺像困在熱鍋。

同學會結束後,大家各奔東西。

「你要去哪裡?」我問同學。

「幫老婆買生日禮物。」同學說。

「喔,你老婆過幾天生日?」

「我老婆上個月生日!」

我們都笑了出來。孩子吵得要吃麥當勞,硬把他拉走,他頻頻回頭說「我們再約吃午飯」。我揮揮手,點點頭,但當然知道,他沒有時間跟我吃午飯。看著他的背影,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我們都會OK。我們走到這一步了,應該就可以再走下去。像螞蟻上樹的粉絲,灰頭土臉,但軟而不斷。像麻辣火鍋的湯頭,久煮不爛,越陳越香。我們會忘掉你的生日,但會補上禮物。我們會遲到,但我們遲早會到。今夜星光燦爛,聖艾摩之火在燒, 40處男在街角得到第一個親吻,但願他知道未來的性愛只會越來越少。孩子在哭,爸媽在叫,我們不年輕,也不老,會繼續在迷惑之中,搖啊搖。 ◎ 刊載於《聯合報》副刊 2007 / 05 / 08

王建民

開會趁出來拿東西的空檔,上網點了一下新聞,確認今天的賽事勝券在握,很開心的進去繼續開會。

同事說:你很迷棒球喔。
我說還好,學生時代迷過一陣子棒球,不過自從職棒簽賭案之後就對棒球開始失望而日漸疏離了。
同事:那你為什麼看得這麼認真?跟人家湊熱鬧喔?
我說:不完全是。只是覺得這年頭好像很久沒有值得我關心的電視節目或新聞了。我曾經是每天上班一開始先看網路新聞,回家看電視新聞的人,曾幾何時開始覺得新聞越來越難看,不是打架就是抹黑不然就是貪腐和栽贓分裂。
不看政治新聞,剩下的就是很可怕的社會新聞。情殺仇殺、車禍意外…
然後我發現一天不看新聞和一周不看新聞日子好像都照過,還比以前更好,後來就越來越不看新聞了。
其他的節目也是有一集沒一集的看,因為沒辦法定點定時坐下來固定看什麼節目,久了也不會失去了期待在某個時間點看到某個節目的那種熱誠。
不過好像從去年王建民逐步站穩大聯盟後,我開始又對新聞有興趣,開始有了一些期待,生活多了許多樂趣。

================
之後跟老公聊到這些事,又聊到連蘋果這樣喜歡挖八卦的媒體好像也很支持王建民,尤其在去年有媒體去挖掘王建民是養子的事件時,我還記得蘋果有異於往常理直氣壯挖八卦心態,出面抨擊某些媒體影響了王建民的表現。
這真是破天荒。

去年全民在瘋王建民,有人批評過度消費王建民,我同意部分的說法,但我個人覺得這也是某種時空背景造成的。

泛政治一點的說法,王建民現象真的是某種程度反應社會苦悶的現況。
台灣(小孩)也能在國際版面上出頭天。
勾引起全民對曾經是國民運動但近年卻逐漸沒落的棒球運動的狂熱記憶。
以個人特質來說,王建民又是那麼的優質,又高又帥表現超好之外,有傳統中國人期待中的美德:謙遜、友善、憨直、內斂。

想想,要不成為全民偶像也難啊!

============
有關
王建民檔案在洋基官網
王建民檔案在維基百科

頁次: Prev 1 2 3 ... 37 38 39 40 41 ... 84 85 86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