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貨舖子

家庭生活,育兒,遊記

Archive for the mandy’sblog Category

<轉貼>李安:文化是一場鬥爭,贏的人寫。

文化是一場鬥爭,贏的人寫
我們這一代,對到文革那一代,我們被教育,他們被摧殘,我們有優勢;但現在反過來了,他們被教育,你們被摧殘,所以你們要小心。
受到政治、社會等因素的影響,我們的文化在退步,我們把在華人世界中的強項給丟掉了,我常覺得,我們對不起下一代。

<節錄自:2006.05.04  中國時報 文化在退步 李安:我們對不起下一代>

附錄:
全文如下:
暌違7年,奧斯卡最佳導演李安昨天上午返回母校台藝大,與學弟妹們面對面座談,受到全校數百師生英雄式的熱烈歡迎。學生們放鞭炮、敲鑼打鼓,追著李安要簽名、拍照,場面極為熱鬧。李安昨天帶著奧斯卡小金人與師生分享榮耀,校長黃光男打趣說:「感謝李安把奧斯卡捐給學校!」嚇得李安趕緊說:「沒有捐啦!只是讓大家看一看!」引來全場鬨堂大笑。
為一睹李安風采,台藝大演講廳一早就被擠爆,校方還以視訊方式另外開了兩個廳,足見李安的超人氣。黃光男表示,為感謝李安為校爭光,台藝大將頒贈第一個榮譽博士學位給李安;語畢,他還轉頭問李安說:「這次沒有婉拒吧?」而先前婉拒傑出校友獎的李安,則以微笑代表接受。座談會後,中午李安與昔日師長們餐敘,席間得知一位熟識的老教官路汝順身體不適,下午還主動前往他家中探視,不忘本的真誠人情味,令人動容。

上午李安的座談會,由傳播學院院長朱全斌、電影系系主任曾壯祥主持,在主持人兩次提問開場後,現場學生發問熱烈(僅以甲乙丙丁戊代名)。有關精采內容,現摘要於后:

長達37年的幼稚期

主持人問:這次返回母校,是否會近校情怯?

李安(後簡稱李):近校情怯是有的,第一是人會很多(笑),第2個是學校代表純真年代,像我這個年紀,面對純真,又害怕又想觸摸,就像是「斷背山」、「青冥劍」一樣。儘管我的純真、幼稚期非常長,一直到37歲我才賺到錢(笑)。

在校時混得有意義

主持人問:這次回來,最想跟學弟妹們說什麼?

李:保持純真,耐心的接受學校的養成訓練,不要焦急,被名利薰心,因為出了社會之後,什麼都變得有目的。這段日子是非常寶貴的,好好享受你們的青春,我常說,以前都在藝專(台藝大的前身)混日子,但這個「混」是很有意義的;我考試不太好,但對排戲、聽課都認真,渴望得到藝術和心靈的啟發,這些對未來,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成名後仍要壓抑

學生甲問:成名後,很多人要巴結,很煩吧?

李:(笑)就是耐心一點嘍。要壓抑,不要人家笑臉迎人,你還要那樣(翻臉狀)。基本上,人家都是善意的。以前,我的個性比較鄉愿,因為家教的關係吧,但我老婆個性很衝,現在受到她的影響,有時候我也會講得比較直接,雖然這樣子比較容易得罪人,但長遠來看,可省下一些麻煩。有人說,這叫HIGH CLASSPROBLEM;聽說有次曾志偉跟一個導演在吃飯時,被香港黑道打一頓、架走去拍戲,那位沒有名氣的小導演還說「拜託打我」呢!

專心拍片是最大貢獻

學生乙問:學長您可否回來學校指導我們拍片?

李:你又給我壓力了(笑)!能拍片,不一定會教。我最大的貢獻,就是專心拍片,你看我的電影,收穫反而更多。我真的不太會教,以前我也教過,當時6組人中,最不聽我的就是陳玉勳(「熱帶魚」導演),結果他後來卻拍得最好!

學生丙問:中天「全民大悶鍋」有人模仿你,是否會介意?

李安(後簡稱李):ANG LEE兩個字,已經被人在網域註冊,我都不能用了!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不是透明人,出入有隱私、自由,但既然是公眾人物,就要甘願一點。聽說模仿我的,好像也是學弟(邰智源)?那是他的工作。以前「斷背山」正熱時,打開美國電視,沒5分鐘沒「斷背山」,有人說,就是大家笑話聽煩了,才拿不到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笑)

學生丁問:「斷背山」有衛道人士抵制,大陸也有人批評「臥虎藏龍」是拍給外國人看的,面對外界這些批評,你如何堅持走下去?
李:堅持是一種本能,我這個人比較能受氣,君子報仇三年不晚,3年後拍部電影讓他閉嘴就是。人是不可能取悅所有人的,「斷」片有衛道人士批評,開明人士卻認為我不夠開明!重要的是,我要拍我想拍的東西。至於「臥」片,那是外行人批評內行人,武俠片是從港台出來的,我比大陸人懂,無論他們是把我看成龍的傳人,或是封建餘孽也好,但我終究改變了老美對中國的印象,我讓人飛起來了。破壞中國文化最厲害的,就是中國人,我寧願拍給美國人看。
不過,大陸市場這一塊以後會起來,你們應該多做準備。文化是一場鬥爭,贏的人寫。我們這一代,對到文革那一代,我們被教育,他們被摧殘,我們有優勢;但現在反過來了,他們被教育,你們被摧殘,所以你們要小心。受到政治、社會等因素的影響,我們的文化在退步,我們把在華人世界中的強項給丟掉了,我常覺得,我們對不起下一代。

學生戊問:你和吳宇森是唯二成功打入好萊塢的亞洲導演,你還看好哪些亞洲導演能得到奧斯卡獎?

李:誰還會得獎?我不曉得。人生有很多目的,拿到奧斯卡,並非唯一的目的,只是我比較幸運,可以拿奧斯卡招搖(笑)。

老爹的叮嚀

上週回娘家小住三天。
禮拜六傍晚阿娘領著二姐、三姐、小妹去衣蝶血拼去。大姐當時還沒到家,不然她肯定也是血拼團成員。
我沒去的原因是前一陣子買了些,這陣子好像沒有太多新衣展示的場合,也沒有添購的需求就沒跟去。

把女兒哄睡,溜下來客廳看電視。
老爹看了我一眼說:妳怎麼沒跟去買衣服?
我說沒特別想買的。

老爹看了我一眼,語重心長的說:幾個女兒裡就妳最不愛打扮。女人賺了錢本來就是要打扮。妳看妳媽媽六十幾歲了每天都打扮的漂漂亮亮,多打扮男人看了才會舒服。

老爹又補充說:就算在家裡也不要穿的邋遢邋遢的。
低頭看了一眼自己的打扮,我…只不過穿t-shirt+運動長褲,是不美,但是也不邋遢吧。在家裡也要盛裝打扮喔。

老爹說:居家服也有漂亮的,不要這樣隨便亂穿。等小孩離手後,就算在家也就不能這樣穿的,要穿漂亮一點。

是是是,老爹教訓得是。女兒以後一定注意。

其實老爹很少聊這些有的沒的。不過我想天秤座的他加上金牛座的老媽,肯定對於我穿著的隨性看不下去了才會這樣語重心長的交代吧。哈哈。

從網站到網誌

朋友問我能不能說要把我記錄小孩的blog給他另一個朋友。

「記錄小孩的blog」?愣了一下,知道他問的是我放小孩記錄的網站,點點頭說沒問題啊。

愣了一下的原因在於我向來不認為那是blog。在有blog(或稱網誌,或稱布落格)這個名詞之前,我的那個站就存在了,那時後大家稱乎他為「網站」或website。
曾幾何時,這類記錄性質的網站也被納入blog旗下了。

其實我一直在思考blog的定義,到底我那網站算不算blog?

忘了在那裡看來blog的定義是:透過網路平台撰寫個人記錄。
就功能性來看,好像真的是blog。
不過照這個功能定義來看,早年的明日報、yahoo note、和babyhome也應該都是blog吧?

不過不管是blog或website,對我來說都差不多,因為不論是更新的方式或內容其實也都一樣。

名稱改變只是好像一種流行趨勢的轉變罷了。

記得網友開心果曾提過我們這種網站,比起現下當紅的網誌好像old fashion,有點過氣了:p

我自己多少也覺得有那麼點這個味道。
不過真的把我的網站掛上流行新名詞blog,我反倒超不習慣耶。

也許,東西還是老的有味道^^

互補

不同場合裡從幾個不同的朋友口中聽到他們眼中的我的婚姻。

朋友甲:你老公脾氣好好,你又很有主見和理性,在家一定都是他聽你的。

朋友乙:老聽到你老公在加班、打球、泡溫泉?總覺得你付出好像比較多?他不夠體貼?

朋友丙:怎麼你連工作也要問你老公?聚會晚一點也要打電話回家。感覺你很依賴他ㄟ。

朋友丁:你騎機車來?怎麼不叫你老公載呢?女人不要太獨立,該讓男人表現的時候不要客氣。

….

只是想說,這就是婚姻生活的多元面貌吧,或獨立,或依賴,或吃虧,或佔便宜。
其實這些都是婚姻生活的一部份。

在婚姻的領域中,我不太相信一方絕對強勢另一方絕對弱勢的關係可以長久。一方老佔便宜另一方便宜的情況,佔人便宜的一時間好像贏了,但最終肯定是輸家。因為終究會輸掉夫妻間最重要的基礎,就是彼此的感情。

我不是什麼婚姻專家,只是覺得,適時調整角色,或進或退,或在各自在乎的領域上互補,或許才是建立合諧關係的方式吧。

IM二三事

IM(Instant Messenger)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就偷偷切入我的生活,自此變成生活中重要的一環。
像是行動電話,像是email,用慣了之後便覺得不可或缺。

我的第一套IM是ICQ,這個可愛的小花,帶領我進入即時通訊的世界。
之後因為朋友都移往MSN,我便始亂終棄,拋棄了ICQ。
這中間有一群朋友愛用yahoo即時通,不過因為和MSN的使用者百分之95以上重疊,不想上班就開兩個通訊軟體,就選擇了先使用的MSN使用。
之後因為老公出國出差,我開始使用skype。我的skype上沒有其他朋友,只有家人,因為通話品質很好,是節省電話費才使用的。

不過方便的通訊軟體,通常也是公司的大敵。
除了網路公司習慣使用IM溝通,或是跨國公司為省電話費,大部分公司都對IM有敵意並開始封鎖IM。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封鎖自然就有後門。
之前公司同事提供的web版後門:http://www.iloveim.com
網友提供的:http://www.e-messenger.net/

都是突破公司封鎖重圍的好搭檔^_^

有些公司不封鎖,但是採取監控談話內容,雖然談的不是什麼重要事情,但也亂討厭一把的。
當然,這也有因應之道:
SimpLite-MSN 反制 MSN 交談竊聽

怎樣,就是不讓你看:p
(這個要收發兩方都灌加密軟體才有用)

不過上班畢竟領人薪水,如果老闆很介意,那…還是自己懂得節制一點囉。

斷章取義

這是上禮拜的新聞了。
大抵是女明星A出面控訴記者騷擾他的兒子,聲淚俱下的開記者會請記者高抬貴手。
之後女明星B在blog說,她對女明星A的行為不以為然,之前她陪自己的兒子在公園玩耍,看到女明星A把小孩交給外傭,就在公園玩耍。她不相信女明星A真有那麼愛他的小孩。

我對女明星A及B向來的風格都不太欣賞,所以也沒什麼支持誰反對誰感覺。也許新聞的開端不在於小孩權益或仗義執言,而在於文人相輕、同行相忌。

不過對於女明星B在其blog提到的佐證女明星A不夠愛他的小孩的情節(讓小孩單獨和外傭相處),倒是覺得不以為然。
(註:這段是我的斷章取義,從媒體報導取來的資訊,真相我不清楚,真相大概只有當事人清楚。)
哪個上班族媽媽沒有讓小孩單獨與照顧者相處過?
那位上班族媽媽能一天24小時無時無刻把小孩帶在身邊?
抑或是女明星B覺得只有媽媽有權力帶小孩出門,沒有媽媽陪伴的情況下,小孩都不允許出門?
或只有自己能帶小孩出門,這樣就算比較愛小孩嗎?
更或是,明星的小孩最好的選擇是關在家裡?

倒也不想太過著墨於女明星B的論點上打轉,只覺得這是某種程度的斷章取義。
看到某個片段,就自己發揮想像力組裝好像很完整的情節。覺得自己參與了別人生活的全部,有權力評斷別人。

想想,大家的身邊多的是這種人吧。
明明不是當事人,卻以自己的角度解讀別人的生活,並妄下評論。

其實這是很傷人的行為。
如果自己身為當事人,或許不見得能比當事人能有更好的處理方式。斷章取義的大放厥詞,以正義使者自居,一方面對於現狀其實一點助益也沒有,另一方面其實也傷害了別人。
有弊無利的行為,何必為之?說了,只是徒造自己口業罷了。

受保護的內容: 整治工程–4

這篇內容受到密碼保護。如需檢視內容,請於下方欄位輸入密碼:

收納

本來要整理去宜蘭的照片的,被xxking一搞覺得有點意興闌珊。寫點開心的吧。

展示一下上個月最重要的工作成果吧^_^
我們從特力屋買回架高地板,DIY拼好主臥室地板後遷回久違的主臥室,多買了一張單人床墊,目前四個人睡一張雙人床+兩張單人床墊。意外發現原來一歲八個月的陳小妹是可以睡隔夜到早上七八點的。之前半夜醒來鬧一鬧原來是因為床太擠翻不動而生氣啊。早知道是這原因,我早拼了命搬回主臥室來了。

說遠了。
除了地板,另一項完成的大工程是有了一整面牆的櫃子。

這一面牆因為有樑,我們決定擺櫃子,一方面樑下本來就不能睡,另一方面也是需要這麼大的櫃子解決小孩衣服擺放的問題。
之前我家小孩的衣服總是散在各房間的箱子中,找衣服穿得翻箱倒櫃,換季更發揮陶侃搬磚的精神來場大搬風。超痛苦的。

我走了很多家具行後最後決定買這組IKEA櫃子,價格和功能上都是最接近我們需求。
我們需要可以存放很多小孩衣物的空間,本來應該買衣儲,不過衣櫥的深度通常是60cm,對這面牆來說又太深了。後來決定改找書架。
組好這整組長242cm高212cm深40cm櫃子,剛好可以消化兩個小孩五大箱的衣物雜貨。
在此再次感謝慷慨贈送衣物的各位親朋好友們^_^

我其實很克制自己買小孩的衣服,但真的是越來越多,因為不能穿的也不能丟,婆說要留得小叔小姑的小孩穿,所以儲存問題真的越來越嚴重@@

上圖可以看到衣服真的很多吧…每一格櫃子其實都放了前後兩排衣服了喔,真的超滿。
上層目前看得到的是存放冬季衣物,下層是夏天的衣服。
左邊是哥哥的衣服,右邊是妹妹的。因為哥哥不能穿都算妹妹的了,所以妹妹的衣服是哥哥的好幾倍@@
下圖是關上門後就不會很亂了:p
大工程不是指組這個櫃子,而是把五大箱的衣服分類放好這件事。我摺衣服摺到快哭出來,因為兩個小孩在一旁搗蛋幫倒忙QQ
呼,至少這個櫃子應該可以頂一陣子吧。
重點是,以後不必怕換季大搬風了啦~

生力軍3–大合照

應該是最後一篇了, 呵呵。

今天跟朋友一家去社子花市,很適合帶小孩去的地方,人不多,空間又大,停車又方便,重點是花更便宜。在建國花市三盆100元的香草植物,這邊是7盆100元。
不過我之前已經買了差不多了,所以今天只買了盆之前沒買到的鼠尾草(前排左)。

前排右邊那株是兒子玩入口處的氣墊樂園送的。50元玩20分鐘,還送這一株植物。
我也不知道那叫什麼。

這是經濟作物的大合照。趁枝葉茂密的時候趕快拍照,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我養死:p

滿滿一窗台了,我想短期間應該不會再添購了,呵呵。
************
經濟作物
生力軍
生力軍2

生力軍2–草莓族

繼上週家裡的經濟作物生力軍後,本週再去假日花市買了三盆一百的草莓回家種。

已經有花苞了,還有一顆結實了。草莓不好種,希望這次真的能採收啊^_^

*******
上回的「盲種」好像有答案了。
除了奧勒岡不太確定外,另外兩株應該是羅勒和百里香。

頁次: Prev 1 2 3 ... 49 50 51 52 53 ... 84 85 86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