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貨舖子

家庭生活,育兒,遊記

Archive for the mandy’sblog Category

Happy New Year

這一篇消失了幾天的原因是被網管發現了,來了一張這樣的圖。發現後趕快把圖另存後把連結改過重新開放。
不過這張警告圖挺有趣的,順便也留下來做紀念吧:p


************************************************************

五號阿姨剛剛丟給我的
好玩的網路小玩意兒!
有趣的地方在於這是可以指定內容,可別以為我那麼勤勞,一張圖一張圖用photoshop打上文字。

OK,最後用這張圖:

祝大家2006新年快樂喔^_^
****************

7週年結婚紀念日之一家四口

昨天,結婚滿七週年;今天,正式邁入第八年囉!

昨晚婆和朋友約好聽老歌音樂會,於是老公下午請了假,先把妹妹帶回來。然後開車去接哥哥下課,之後再來接我下班。
於是我們一家四口一起吃這個七週年紀念日的慶祝大餐。

一家四口一起上館子,地點是最大的問題。
之前本來想去久違的黑森林德式餐廳,有好幾年我們的紀念日都選在黑森林,喜歡他的菜色和氣氛。
不過後來知道要帶著兩個小孩一起出門後,仔細想了一下上哪邊才能比較從容的吃頓飯。

想到之前去碧潭時,對面大潤發旁的廬卡義廚,餐的口味不錯,重點是有還不錯的兒童遊樂室。於是下午打電話去訂位。
那家餐廳平日人不多,不需要訂位的,打去訂位的原因是我指定要兒童遊樂室門口的位置。

繼續閱讀

<轉貼>誰是18%的受害者? (陳文茜)

今天看到的email,先貼著,我還沒有想法,所以也暫時不開放留言^_^

******************************************************************************
誰是18%的受害者?
我看到有評論者寫「18%」,凡反對修改者都屬「反革命份子」,好大的帽子,好深的無情,好驕傲的媒體特權。

18%有幾個時代背景,有些至今有意義,有些至今已成特權。1,995年之前軍公教退休者才享有18%,當時制定為的是照顧一輩子奉公守法,犧牲獻身的軍公,及待遇跟不上台幣升值物價指數波動的教師人員。

18%的對象是誰?你想到的是連戰、胡志強。但是一位如今已80歲的將軍,也是18%的所謂「特權份子」。他是孫立人部下,「十萬青年十萬軍」南征北討從緬甸打到東北打回鳳山。他的袍襗死了大半,退役時貴為將軍,時間點在1,980年代左右;全數退休金只有25萬台幣。

他是18%立法精神想要照顧的對象,國家對不起他,蔣介石也對不起他,來台後幾次任務,兩岸軍事吃緊包括八二三炮戰,他隨時準備犧牲性命。我不敢說他的政治主張是否有利於國家,但是我知道共軍殺過來時,寫評論的一家人享著清福,他卻在夜裡回左營家親了兒子,準備當夜出一場可能喪命的任務。

為公犧牲須符人性

他每月領25萬乘18%的利息過老年,前天通過的「改革」方案,他的未來生計成了社會進步必需再次推倒的對象,這是他最後的「奉獻」。我現在幫他說話,算反革命份子嗎?

比較鄰近重視文官的幾個地區韓、新加坡、香港,他們的制度採取公務人員高薪制。我在韓國採訪創造這幾年韓國IT產業榮景的「情報通信部」,部長等於是韓國的張忠謀,原任職三星執行長。他的部長薪水是民間企業任職時的三分之一,但仍高達台幣數十萬,比台灣部長高兩倍。香港文官薪資更是亞洲之冠,理由很簡單,要人才就得付高薪,這是市場經濟的通理。

香港、新加坡想把一流的人才放在政府部門,在制度設計上,他們深知人可以為公犧牲,但不能差距太大,離人性太遠。英國派來的老總督彭定康曾說:「寧可要個乾乾淨淨的高官,付他高薪,好過或笨或貪的爛官。」

討論18%時,社會只想為什麼我2%,他們18%?忘了「特權」以外的道理。我們要陳哲男式的官?還是要18%式的「特權」公務員?要周禮良?還是要18%?要高官夫人收珠寶、炒股票?還是要18%?

18%之後,民進黨立委乘「勝」追擊,軍公教免稅也被抬出來當「土改鬥爭」的對象。台灣要談稅改,若依正義,一個一個按特權順序來,第一在金控公司免稅,每年還退稅;二在高鐵高捷BOT公司,暴利不出錢更免稅;三在高科技免稅;四在證交所得稅長期不徵稅……。哪一個正義原則該把軍公教免稅擺第一?除了政治報復與偽善外,哪一個如此說的人不覺得自己一手護航殷琪、護航金控免稅,一手卻猛砍軍公教,很丟人嗎?

全案通砍有失正義

18%是反公平正義嗎?它的制度討論有好幾個面向,不是對錯、改革與反改革一刀切。即使我們不採文官高薪制,要殺退休收入特權,首該殺的難道不該是李登輝的退休禮遇條例的大大大特權嗎?我們的公務人員科長薪水不到美國的三分之一,部長不到五分之一,退休總統卻是惟一亞洲甚至全球之冠。終身俸比照柯林頓,外加特勤一年8000萬台幣,以及兩倍柯林頓的辦公住宅費。

台聯立委是第一個發動檢討18%的政治勢力,如今18%砍了,老軍人老教師每個月少了幾千元補助,只剩李登輝的每年上億禮遇,大談公平正義之時,台聯立委牙齒不會咬到舌頭嗎?

從討論18%以來,沒拿的民眾喊砍,有拿的軍公教喊保,一路下來,只有咒罵、只有自我利益、只有挑撥,甚至只有無恥。我沒有18%,我家人沒有18%;可是如果18%這種不分特例,全案通砍的鬥爭法叫正義,我寧可不要這種正義。

酒釀DIY

這是婆婆的方法。我沒試過。
他今天正好在做酒釀,先記錄下來哪天可以派上用場。

1.三斤白糯米蒸熟。
2.放涼。
3.再用冷開水沖洗、瀝乾。溫度降至一點點微溫即可。
4.把一顆酒麴磨碎成粉狀,均勻扮入糯米中翻攪。
5.放入保鮮盒蓋上蓋子,毛巾或毯子包起來,在室溫中發酵4,5天左右即可。勿過度發酵。之後可存放在放在冰箱內會愈來愈甜,可一次多做一些,隔年都不會壞。(裝罐不要裝太滿喔,不然發酵後會溢出來)

*******
食用時可加入蛋花、煮湯圓,很好吃喔。

經濟作物


九層塔(右下角是九層塔花喔)


迷迭香


辣椒


薄荷

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都屬於經濟作物。
所謂經濟作物,意思就是可供食用。
個性務實、十分典型牡羊座的我,向來只對於經濟作物特別有興趣^_^
我家陽台只有這些經濟作物屬於我的轄區,其他非經濟作物,美麗的花花草草,則屬於我綠手指婆的轄區。
趕快拍照留個紀念吧,因為不知道哪一天又會被我種死了,哈哈。

選人不選黨…是結束嗎?!

縣市長選舉結束了,只有一點亂七八糟的無聊想法。

嘉義市結束了自升格以來,24年的無黨籍執政歲月。
–>24年真的是好長的歲月,我才30歲多一點,從我有印象以來,嘉義市都是黨外市長,而且都是女市長喔(女市長這一慣例倒是沒被打破^_^)
–>我個人也不喜歡媒體封的「民主聖地」的封號,覺得太過矯情英雄化。

台灣21縣市的新任百里侯,也僅有偏遠的台東地區成為唯一一席無黨執政的領土。

不知道能不能說,這代表「選人不選黨」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如果拿掉政黨,羅文嘉和周錫瑋放在天秤上來評量。我相信羅文嘉就過去政績、表現不會輸給周錫瑋。至少,不會輸這麼多。

回歸政治現實面,政治明星的光環對民眾來說已經不再有那麼大的影響力,沒了政黨為後盾而想勝選,我想日後會越來越難吧。

也許政黨政治,終歸會是政治的運作主流吧。

***********
禮拜天新聞看到兩則類似的內容,但是我個人覺得感覺差很多:

【其一】林佳龍競選台中市長,坦承敗選,他認為經營台中市才9個月,就有17萬多名選民肯定他(TVBS)
–>個人小註:我想,這17萬票民進黨的基本盤,是肯定民進黨,不是肯定這個候選人(不管民進黨推出來的是誰,都應該要有這麼多票)。

【其二】柯賜海:「才短短三個多月,我竟然做到了!這麼冷的天氣我依然在拜票,風好大,但是我的心很溫暖。我講話還有很多人在旁邊拍手,我很開心。」以無黨無派臨時參選,一舉拿下2萬多張選票,讓柯賜海自己都感到驚喜,還嘲笑組頭押錯寶。花蓮縣長候選人柯賜海:「這次我的選票雖然只有兩萬多票,但是賭盤的組頭虧死了!他說睹阿海不會超過5000票,哈哈哈哈哈!我覺得真的是很好笑!」(TVBS)
–>個人小註:是的,我相信這兩萬票真的是衝著柯賜海而投的。不管是賭爛其他候選人,或是欣賞他的創意和勇氣,這兩萬票絕對是百分之百刻意針對這個人來的^_^

拼選舉,無所不用其極(補充轉貼)

早上上班騎機車險些摔車。因為道路柏油昨夜被刨除,等待今夜鋪新柏油(至少我希望明天上班就鋪好了)。
就當是我小人小肚量過於泛政治化吧,在這兩天內,不過從我家到我兒子學校再到我公司的路上,共有五個路段不約而同的刨除路面正準備鋪新的柏油。趕在這個時間點一起開工,要說跟選舉全然無關,我真的不相信。

為選票製造政績。刨除不需要刨除的路面(我是機車族,相信我,路面的狀況我比誰都敏感),到底是選民之福還是浪費?

************
選戰倒數,看到了為了拼選舉的千奇百怪招數。
當然有好有壞。有的讓人鼓掌叫好,有的我覺得很想發出噓聲。

不曾走過政治路,不曾當過政客幕僚,有時候不是很清楚現在選戰到底有沒有章法策略。因為就我來看,同一選區,同樣候選人(政黨),針對同樣對手提出的選戰策略,質感和格局相差很多。
什麼意思?
舉個我手邊看得到的例子:(我對胡自強和林佳龍沒有特別喜惡,這只是剛好看到的例子)

正面示範:
民進黨主打國民黨以黨政充年資領取高額公務員退休金,由全民埋單
–>比照企業的狀況,黨職年資該由黨來買單,不該是國庫。
敝公司之前從母公司轉成新成立的子公司時,就和員工先結算過當時年資發過退休金。不該由後來的公司埋單負責之前公司的工作年資。
過去或許因為黨政不分的歷史背景使然,但錯誤的事就應該被指出並更正。

負面示範:
民進/台聯黨攻擊胡自強健康問題,且進而公布病歷。
–>我真的,覺得這個真的是超級要不得且超級沒品的行為和選舉策略。
首要的錯誤是公布的醫生嚴重違反道德,於公於私都沒有權力公布他人隱私。
我質疑的是,難道沒有法令可以約束公布病歷這樣的行為嗎?因著工作之便將取得的私人隱私資料擅自公佈。
目前將他人姓名及電話公布或販售尚有「個資法」可以管束,難道可以放任醫師任意公佈病人的病歷卻無法約束嗎?那這樣的醫病關係不是太不對等了嗎?
–>自己生過什麼病隨時會被醫生出賣,想想,這還真危險!!

另外也覺得一個八九十幾歲的退休前總統跑出來造勢,說六十歲的人隨時會掛掉這件事,和現任元首公開咒稱對方隨時會倒下這件事異常很荒謬和違反社會民情。我的意思是,他們說話的內容與他們的身份不太相符。

*************************************************************************
補充在1204中時電子報新聞,看到一段符合我本文末段想表達的意涵(人家寫的比我直接清楚多了,雖然淺詞用字批判性重了點。我甚少寫政論類文章,覺得自己寫的時候詞窮^_^)

桃縣中市 反激出同情票
同樣的狀況也出現在台中市。本來健康問題確實是胡志強的弱項,他再怎麼拍胸脯,也很難完全清除選民心中的疑慮。以林佳龍的條件,是很有一搏機會的。可是,陳水扁總統說胡志強不知何時會「挫起來」,以及醫生公布病歷事件,掀起的軒然大波,卻激起了對胡志強的同情,護住了這一個弱項。
其實陳水扁只是把很多人私下的擔心講出來,問題是,國人對生死之事相當忌諱,這樣公開議論他人生死的話太沒口德,犯了人情之常的大忌,讓陳水扁顯得冷漠殘酷,望之寒心。
病歷事件則更雪上加霜。雖然要質疑胡志強的健康狀態,病歷記錄算是確鑿佐證,可是,這又踢到了另一塊鐵板──專業倫理。醫生不該未經病患同意就公布病情病歷,何況如果病歷為真,搞不好還是偷來的。民眾總相信醫生應該堅持專業道德,結果竟然拿著不知從何而來的病歷爆料,這讓大家都有被背叛的感覺,破壞了民眾對自己會得到醫生充分保護的信任與安全感。於是,要爆一個小問題,卻踩到了一個大地雷。胡志強的健康相對來講已經是次要問題了。
http://news.chinatimes.com/Chinatimes/newslist/newslist-content/0,3546,110501+112005120400043,00.html

科技,徹底改變了習性

趁著seminar在國際會議廳的地利之便,接近五點結束時,直奔附近的華納威秀影城看電影。

之前在會場內,就先以簡訊和老公約好決定看哈利波特。不過因為兩人都在外面開會中,所以沒辦法有很確定的時間。
很不巧的,我的手機在4點多竟然沒電了:(
離開國際會議廳之前,先找公共電話打給老公約好見面地點,不巧的是他開會所以也沒辦法接。所以只好留言說我手機沒電了。等我到華納威秀時,看好時間場次再和他聯繫。
抵達華納威秀,看好時間,決定買票前要打電話給老公,卻遍尋不到公共電話。
問了工作人員A,他說在二樓。於是我上二樓找不到,問了工作人員B,說在對面1樓,去了對面1樓,說在2樓@@
最後找到information center詢問,說是在2樓男廁旁,但是被拆掉了。
我匪夷所思的問:你的意思是這麼大的兩棟建築物,沒有一支公共電話可以用。
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

傻眼@@

只好快點到對面新光三越去。
在一樓順利找到公共電話,可惜都是卡式電話,平常手機用慣的我,哪可能有電話卡?只好花100元買了電話卡。
結果講了25元,剩下的75元不知道要哪一年講就是了。

當然順利約好了時間地點,解決了心頭大患。

我突然回想起以往大家都沒手機的年代,好像也能順利約啊。雖然比較不方便一點,但是大家都會比較乖乖、準時的在特定地點相約。
現在大家約時間的方式都是以差不多的時間,大概的地點來約,然後最後留下一句:記得開手機保持聯絡喔。
所以經常約會時間到了,還搞不清楚到底約在哪裡。

像是突發狀況(手機沒電、收不到訊號、沒聽見鈴聲),既定的約會就亂成一團。
不過像這樣完全找不到公共電話的情況我倒是第一次見識到。手機普及到公共電話已經不是公共場合必要設施之一了啊。

我記得前兩天帶team的同事說,她很受不了現在的組員請假都以簡訊發送訊息。然後等你看到回撥時他就關機了。
等於被迫接受他的請假,還不能多問原因。
她想念以前的日子,想請假至少要有膽開口跟主管報備,親口說,感覺比較尊重點。

想到N牌手機的slogan: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
我想科技也徹底改變了人的習性吧。

是代溝嗎?

帶兩個小孩到101閒逛。寬廣的101真的是遛小孩的好地方,妹妹逛大街逛得很開心。

晚餐直接在地下街覓食。老公帶著兩個小孩,我獨自排隊買KFC。沒了小孩干擾,我無聊的一邊聽著前面的幾個年輕學生的對話。
A:「我記得肯德基那個『這不是肯德基』好好笑喔。」
–>我心裡點頭,我也喜歡他那系列的廣告,很經典。
B:「那個薄皮嫩雞」是什麼?
A:「就是『您真內行』那個啊,那個呂秀蓮演的好像喔」。
–>我心裡盤算著,肯德基的產品廣告行銷做的真不錯,大家可以這樣記憶。像麥當勞的廣告每一檔都差不多,搞不清楚賣什麼。
B:「那豪情壯翅呢?」
C:「就是一個女的游泳送雞翅去給一堆阿兵哥,搞不清楚演什麼?」
A:「對啊,都不知道演什麼意思的,看不懂不好笑」
一群人討論了一下這檔廣告,沒人懂。
然後輪到他們點餐了。話題終止。

說正格的,我聽了真的心一驚!這個廣告我和老公在前一天才討論過。
我知道這些人很年輕,沒看過廣告仿照的原版電影畫面:楊惠敏(林青霞)送國旗給謝晉元團長(柯俊雄)的電影片段很正常。(我也沒看過整部電影,只看過這個經典的片段)

不過歷史課本應該學過吧
難不成…
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的事件已經從歷史課本消失了嗎?
這算是代溝嗎?@@

********

KFC的廣告,在這裡

虛晃的三年

日前在線上遇到久未聯繫的前份工作老同事。一聊,才知道原來人事已非,前總經理被撤換了,公司又從內湖遷回中和了。
這位同事一直駐守中和辦公室沒跟著去內湖內湖辦公室,不像我們這些單位曾經經歷大遷徙的過程,相對得直接面對當時總經理的一些合理不合理的政策和不甚喜歡的行事風格。
不過他是公司創辦時元老級員工。我想他的感觸也很深吧。
也因為,他那天說了一句很重的話:XX(當時總經理)來去一場,整個公司跟著陪葬。

我不知道該怎麼客觀看這件事。
前公司在該產業算跑得快,但是跑得快卻沒有先發的優勢。
董事長在兩年多前在換了那位總經理後,總經理把公司從中和遷到內湖美美的辦公室,招募了原先三倍以上的新人,花幾千萬的行銷經費。後來還是沒有太大的成績。
結果是總經理被撤換,內湖辦公室撤掉回中和。

但公司兩三年沒有進展,到底是大環境的問題還是政策的錯誤?
我其實並沒有定論。

不過我再那裡也待了三年多。算是我最久的一份工作。
原先,我真的挺看好這個產業和這家公司的。
不過在第一位總經理因為和董事長理念不合被撤換後,公司的方向彷彿始終都在搖擺著。
沒找到比較好的business model,公司的方向經常產生大幅度的搖擺變動,今天做的事,在下週來說可能作廢。
日子就這樣在反反覆覆中被拖掉了。

跳出那個環境後,以比較客觀的角度來看,或許不能只怪那位前總經理。真的該怪的是董事長吧!
第一任大家覺得不錯的總經理是他撤換掉的,後一任總經理也是他自己找來的。
不過公司是他的,資金是他的,付出最大代價的應該也是他。
畢竟公司沒欠員工薪資,也沒跟員工募資,對於幾位元老同事,基本上大家最大的損失應該只是那份熱情和夢想,都在這反覆變動中被磨損殆盡吧。
我想我會走的原因也是相同的,遷到內湖交通不便,是我提出的離職原因,但是我想更大的問題是對公司工作已經沒有熱忱,找不到太多留下來的動力才是主因。

頁次: Prev 1 2 3 ... 52 53 54 55 56 ... 84 85 86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