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來 (作者:龍應台,出版:皇冠出版社)
===
這是朋友借我的書,本來打算當作坐月子時的刊物。不過在前兩天因為鼻塞而失眠的一個夜裡,不小心就讀畢了。
因為易讀,也因為有趣。
本文僅先以純紀錄的方式,記錄下書中提及,可供我參考的教養訣竅。
餘另文再述(前提是:我這幾天沒生小孩去,也沒發懶的話:p)
一、有關新生命誕生:這大概是我這個階段最關心的事情了^_^
我從書中看到兩個不錯可供參考的方法:
1.由爸媽幫老大準備一項禮物,告訴老大說弟弟(妹妹)出生後,會送你一項禮物。等弟弟(妹妹)出生時,當成新成員送給哥哥的見面禮。這可讓哥哥覺得這個小鬼真上道,還懂得拜碼頭禮數。
2.請來訪的叔叔、阿姨親友們配合,探視小寶寶時,不要忘記多誇獎關心老大。
進門時先詢問一下小哥哥是不是可以看看小弟弟(妹妹),誇獎小寶寶時也不忘記誇獎老大更乖更可愛。
與其送小禮物給小寶寶,還不如送小禮物給小哥哥,這樣對於協助手足關係建立比較有幫助。
減少老大因為被忽視、吃醋而轉而欺負小寶寶。
二、有關語言多樣發展:
龍應台的家庭語言結構為:老公為德國人,對小孩說純德文。龍應台對小孩說純中文。龍應台與老公說英文。他們居住的環境說瑞士語,鄰居幼稚園都說瑞士語。
於是,安安對著爸爸說德文,對著媽媽說中文,對著鄰居和在學校說瑞士語。他自己可以辨識對著誰該說哪一種語言。甚至於還偷聽爸媽說話,自己學會了英文。
小孩的語言潛能真的無窮!
這個或許可以運用在我家的語言教學上。
恩,因為我一直煩惱自己沒有善盡義務,教會兒子說台語這件事。
Posted in 《
閱讀》 on 2004-08-3, 2:28 下午
with
263 Views |
No Comments
如果不是老公公司的免費福利,我們大概很難在新片上映後的第三天就能欣賞這部熱門電影機械公敵(I,Robot)。
老實說,這類型電影是老公會喜歡的,但卻不是我的最愛(我指的是我不偏愛Action Movie啦)。不過基本上來說,我看了之後覺得這是部好片子。不論就音效, 動作, 特效或劇情緊湊度來看,都算是一部難得的好片。
當然,前提是看的人要喜歡或至少願意接受Action Movie。
我個人是很喜歡男主角Will Smith的,從MIB開始我就挺喜歡他的演技和自然流露的幽默感。
不過也有人戲謔的說只是從追外星人轉變成追機器人而已:p
本劇據說是根據Isaac Asimov同名經典科幻短篇小說集改編。
不過不討論這個,因為我也不清楚那是誰啦…
我覺得劇情讓我心服口服的,是劇情的走向頭尾得以連貫,合理且不牽強。
掌控劇情主軸的機器人的三大定律:
一、機器人不能傷害人類;
二、在不違反第一條的原則下,機器人必須服人類命令;
三、在不違反第一、二條的原則下,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
即便男主角Will Smith飾演的警探,自始自終都非常不相信機器人三大定律,以直觀認為機器人的行為有著潛在的危險性。
但劇情卻沒有那麼膚淺的以主角這樣的直觀作為收尾。而是以一個合於三大定律,卻能從中推演出來的動機,做為機器人叛變的原因。
這是我欣賞的地方。
自然也看到了完全不加掩飾的好萊塢式「置入性行銷」:主角一誇再誇的 Converse 2004 年復刻的all star 紅星的黑色皮面球鞋(這個最最明顯了,至少有三個以上的場景提到,還說了好幾次nice shoes,不知道Converse付了多少錢?)、奧迪的未來概念車、以及JVC音響等等^_^
看畢後只有一些小小的挑剔:
1.人類都向來多疑,尤其對於機器人和電腦這類太過於萬能,可能掌控生活的非人類通常有莫名的恐懼。因此即便知道機器人設計者的「機器人三大定律」,我想仍很難對機器人有那麼純然相信「機器人一定不會害人」吧?
2.我想多數人都跟我一樣知道不要當白老鼠,樂於成為搶先使用新資訊產品的人。怎麼未來的人都沒有考慮到NS-5機器人是新產品,可能存在bug呢?(還是未來的人品管都做得很棒?)
3.還有,未來是不是沒有病毒啊?即便設計者真依據「機器人三大定律」設計產品,也沒有私心在產品中植入不該有的程式(陰謀論),但是難保系統不會被駭客植入病毒?
話說回來,不過如果劇情像我想的這樣,那這部電影劇情可能就成為落入俗套發展的三流電影:p
Posted in 《
閱讀》 on 2004-08-2, 2:12 下午
with
343 Views |
No Comments
昨天有個新聞:新莊一社區主委被監視錄影器拍到拿著狗鍊鍊住一個中越混血小男孩在路上走。小男孩的媽媽心疼的說是「種族歧視」主委歧視混血小孩;社區主委說只是個玩笑,他是做條大項鍊跟小孩在玩;小孩只說被鍊著走很痛。
是不是「種族歧視」只有當事人知道。不過聽這位主委的說詞,只讓我很直覺認為,如果主委真的像他說的是想跟小孩玩,並沒有惡意,那只能說這位主委太活在自己的幽默中了。
一位朋友,很生氣她的小叔開的一個玩笑:因為小叔在她的小孩面前說:叔叔敢吃鼻屎喔。你敢不敢?
結果這位叔叔是使用食指挖鼻屎,把中指放進嘴裡。小孩不明就裡,從此以後就開始挖鼻屎吃,大人怎麼糾正都聽不進去。叔叔這樣的玩笑,自然氣壞了孩子媽媽。
另一個玩笑是發生在附近鄰居的故事。婆婆說一位老鄰居甲親子有嫌隙,和她的其中一個小孩怎麼都不合是因為鄰居乙以前一個笑話。鄰居甲的那個小孩和家人長得不像,又常常蹲在門口吃飯。於是鄰居乙開玩笑的對那時候還小的孩子說:你一定不是你爸媽生的。結果說多了,這個當初還是小孩的鄰居,吵架時就跟爸媽說我一定不是你們的小孩,不然你們不會這樣對我。家人百般解釋,但是小孩還是有心結。從此以後,這家的親子關係就一直處於怪怪的平衡中。
兒子一向都很得附近鄰居的喜愛,也很有禮貌。但是有一次我在婆家,親眼看到兒子「趕客人」的樣子。婆婆家的電鈴響,開了門之後進來的是某一位鄰居婆婆,兒子竟然開始趕客人,我覺得他沒有禮貌制止他後,兒子開始大哭,然後到奶奶房間躲起來大哭。事後我才知道,原來這位婆婆之前來時,對兒子說過:我要來住你奶奶家,你現在奶奶家睡的那個位置給我睡,你回你家去睡,你不要睡在你奶奶家。
鄰居婆婆當然是開玩笑,但是兒子當真了,之後只要這個鄰居奶奶來,兒子就不想讓她進奶奶家門,因為兒子怕鄰居婆婆真不讓自己住在奶奶家。
其實這些開玩笑的人或許沒有惡意,但是自以為幽默,開了一些不有趣的玩笑,傷了別人,卻自以為好玩。當別人抗議時,還覺得別人沒有幽默感大驚小怪。
笑話,之所以為笑話,應該是當事人都覺得有趣的才能叫笑話。如果只有開玩笑的人覺得有趣,但被開玩笑的當事人並不覺得有趣,那就不夠格稱上是玩笑了。
Posted in 《
隨寫》 on 2004-07-30, 7:59 上午
with
411 Views |
No Comments
公司前一陣子找了20來位以上的同事,租了服裝和攝影影棚,拍起各種造型的照片。
老闆說,這些照片會使用在公司各項對外的文宣、網站及廣告上。這麼好的成名機會,怎麼需要聘用外人(專業模特兒)呢?當然留給自己公司的同事:p
於是一票人浩浩蕩蕩的拍了一整天。
因為沒點到我,拍照那天我沒去,不過造型定裝那天在公司,大家看到參與的同事那些可愛多變的造型,都忍不住鼓掌哈哈大笑。
****
這禮拜開始公司產品上公車廣告。
星期一上班時,我沿路上就看到兩種不一樣內容的廣告。
進公司時,正好聽到同事在討論這件事。
一位說:我看到三種耶!
另一位說:我看到五種耶!
阿?有人看到這麼多款啊?到底一共有幾款呢?不過這位同事一早上班路上就看到五款了,她是整個站在路邊多久啊?因為公司並不是把整條路線的公車都包下來了(沒有那麼有錢吧),所以出現的頻率不會太密集。
我因為和那幾位同事不熟,所以我也沒參與討論。
到底有幾款呢?我後來詢問了一下相關同事,聽說這一次有六款公車廣告一起上。
之後,一位同事哀嚎著跑進來說:你…們看到公車廣告了嗎?
在場的人都說有,大家或多或少看到一到兩款。
那位同事接著說:我在等平常搭上班的公車時,竟然發現我要搭上去的公車,上面的廣告,竟然就是我!
哈哈,可以想像那樣的感覺一定好糗!因為那些廣告的造型都拍得有點太誇張。
我想,他一定很怕被等公車的人認出來吧!
PS我有沒有拍?沒有。因為腳本中沒有孕婦造型,不然我就跑不掉了。哈哈,連肚子都不必裝。
Posted in 《
工作》 on 2004-07-28, 7:08 上午
with
383 Views |
No Comments
不是很熟的同事問我這一胎是男是女。
我說是女生。
又問我是第一胎嗎?
我說前面有個兒子了。
同事說:差一點點就一百分了,如果先生女再生男的話,那就太完美啦。
我笑一笑對她說:才不呢!我覺得先生男生,再生女生才是100分。
同事說:才不呢,先生女生,姊姊可以照顧弟弟。這樣才是100分。
我之前的確是聽過很多人這麼說。
我說:當然要先生男生,先生男生再生個女生,因為哥哥破壞力大,相對顯得妹妹更乖,全家都疼愛她。妹妹本來就是應該生來疼的。
我必須承認,這場對話我純脆在抬槓而已。我對於先生男生或女生沒有太多意見。就算是兩個都男生或女生也是各家自己的事。
不過我對於先生女兒比較好,因為姊姊可以照顧弟弟這一點很不以為然。
為什麼姊姊要負起照顧弟弟的責任,但是如果是哥哥就不會被期待要扮演這樣的角色?
我自己沒有哥哥,從小就想像哥哥可以保護妹妹的場景。高中時有位同學有「戀兄情結」,因為她哥哥很照顧他。不過我想這應該是個案,有些人真的比較懂得照顧別人。
我只期望女兒生了之後,我的寶貝兒子不要欺負妹妹,製造我的困擾就好:p
Posted in 《
生活》 on 2004-07-26, 3:38 下午
with
325 Views |
No Comments
記得懷老大的時候,小孩一出生就急著把他帶在身邊。在醫院那三天,我半夜會準時起床到育嬰室餵奶,當出生第四天我出院回家,他因為黃膽留院觀察,我一晚難眠想念著他。
等接回家後,更是恨不得每日每夜的帶在身邊自己照護,即便在他日夜顛倒期間,鬧得我苦不堪言,還是捨不得讓他離開身邊太久。
對於老二,這樣的心情和情勢似乎有點改變了。
我們開始計畫在坐月子中心坐月子,因為這樣可獲得充足的睡眠和充分的休養。於是半夜就決定要交給育嬰室負責餵奶照料,白天想歇息時,也可以把小孩送回去育嬰室去讓專人照護。
我們規劃談論得很開心,因為新生兒的照護總是最累人的一部份。
突然間,我發現自己兩胎心態上的改變竟然可以這麼大,可以從第一胎的寸步不離的不捨,到第二胎的希望交給別人照護。
改變究竟在哪裡?
不是因為對老二的愛不若老大,
但是不是就是大家口中的因為有了老大,對老二存在就習以為常。
還是太篤定知道未來還有很多的相處機會吧!
我沒有太多內疚,至少在目前為止。
不過我不知道這樣的改變,對老二來說公不公平?
Posted in 《
教養》 on 2004-07-25, 6:35 上午
with
249 Views |
No Comments
記得懷老大的時候,小孩一出生就急著把他帶在身邊。在醫院那三天,我半夜會準時起床到育嬰室餵奶,當出生第四天我出院回家,他因為黃膽留院觀察,我一晚難眠想念著他。
等接回家後,更是恨不得每日每夜的帶在身邊自己照護,即便在他日夜顛倒期間,鬧得我苦不堪言,還是捨不得讓他離開身邊太久。
繼續閱讀
Posted in 《
教養》 on 2004-07-25, 5:12 上午
with
1,503 Views |
No Comments
「ㄅㄧㄚ ㄎㄤ」是台語,我不知道這個字有沒有比較傳神的國語翻譯。
以前工作的時候,預見同事即將發生的trouble,會有自動補位的動作。努力的把事情可能的漏洞補上,企圖把問題解決。
沒想到後來演變成自己做得很辛苦,但是老闆因為事情從來沒發生,從不知道問題所在,出狀況同事依然故我。
於是有人對我說:必要時必須讓事情「ㄅㄧㄚ ㄎㄤ」幾次,這樣老闆知道問題所在,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放著讓事情就這樣出狀況,這樣的拿捏哲學,在我來說學了很久。一方面自己跟心裡掙扎很久,明明自己做得到可以補位的事,要放著不管覺得於心不安。另一方面又覺得如果問題能提早被發現並解決,可能對公司來說,短期或許利空,但長期是利多。
沒想到這樣的策略運用,在家務事上同樣適用。
有時預見家裡的一些問題,我提前想出解決的方案。但是經常發生的狀況是,事情還沒走到這個階段,其他人沒看到你所見的,不但沒有正向的回應,而是有點負面的回應。
有時候想,要不要就像工作上處理事情那樣,就放著讓他「ㄅㄧㄚ ㄎㄤ」,到時候再來提出決方案,才不會自己吃力不討好。
但是,對於公司要放著讓事情「ㄅㄧㄚ ㄎㄤ」對我來說都有點難了,更何況對家人?
於是當有點沮喪時,對朋友說起這些,說起自己很想乾脆作好人讓「ㄅㄧㄚ ㄎㄤ」後再來收拾算了。
朋友聽了只說了一句:角色不一樣。在公司你是員工,讓事情「ㄅㄧㄚ ㄎㄤ」是為了讓老闆知道問題並解決問題。但是在家裡你是老闆,所以再苦你都要堅持,解決或預防可能發生問題。
一語驚醒夢中人。 老闆的確沒有逃避的權利,因為成敗結果都是自己要擔啊!
Posted in 《
生活》 on 2004-07-22, 7:03 下午
with
368 Views |
No Comments
下班途中在車上和老公聊天提到,這兩天因為兒子生病,密集在上班時間打電話回婆家時,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因為平常公公白天不常在家,電話多是婆婆自己接。這兩天電話幾乎都是公公先接的,偶而是奶奶接的。反倒是婆婆可能因為照顧小孩,所以很少直接是婆婆接起電話。
我們的電話對話都是這樣的:
我:喂?爸,是我,媽媽在家嗎?
公公:在啊。
(接下來是一陣沈默。三秒以後,我忍不住開口了)
我:我可以跟媽講話嗎?
公公:喔,好。(接下來大叫婆婆的名字來聽電話)
奶奶接電話也是差不多的情節。
我對老公說,我家的說話習慣不太一樣。通常是這樣:
我:喂?爸,是我,媽媽在家嗎?
爸爸:在。(接下來大叫媽媽的名字來聽電話)
老公想了一下說:對耶,我們家的習慣很像真的是這樣。
老公說,當我問公公和奶奶,婆婆在不在家時,他們可能預期我接下來可能是要告訴他什麼。而不是意味我希望他們去找婆婆來聽電話。
我說:對,這就是差別。我們家的習慣是聽到詢問誰在不在家時,就知道其實打電話來的人是要找這個人。
我說我通常都只打電話給婆婆,沒試過如果對著婆婆說要找公公時,婆婆的反應會不會也和公公一樣。
老公想了一下,推測應該是一樣的。老公說當他打電話問公公在不在家時,婆婆的反應也是先問有什麼事?而不是直接找人來聽電話。
講起來真的很有趣,原來每一家庭的習慣都不一樣。
連接電話這件小事,都可以這樣的差異耶。
Posted in 《
生活》 on 2004-07-21, 11:14 上午
with
367 Views |
No Comments
工作上,總難免遇上一些不對盤的人。
也不難發現每份工作中,總會有一兩位同事,是被多數人所討厭的。
不過能做到讓整組人除了討厭之外,還會演變成「群情激憤」的,這樣的人就需要一些功力了。
在過去十年工作經驗中,我只遇過兩個人有這樣的功力,兩個人的方式卻截然不同。
第一位是採「哀兵法」。
話說這位同事的情況,除了工作上擺爛,留下一堆爛攤子給別人收拾,又很會裝油條耍無辜。
其實這些問題或許會讓人有點生氣,但是她真正讓整組人咬牙切齒的,則是在老闆面前超會裝無辜。
對於老闆的詢問,她總能自然無辜又哀怨的說:我也不知道大家為什麼這樣討厭我。我很努力做,但是大家都這樣對我。
然後淚水潸然掉落。
事情當然就不了了之。
其他同事就只能跳腳。然後一邊氣這個人,一邊氣老闆不處理,另一邊還氣自己怎麼學不會人家的招數,該哭的時候不出來。
另一位的招數是「冷笑法」。
這位同事的狀況是固執己見,防衛心重,喜歡倚老賣老指揮別人。
不過這些也不是他激怒人的主要原因。
他最讓整組人跳腳難以忍受的地方,就是喜歡「冷笑」。
開會時面對別人不同的意見,嘴角單邊掀高,哼哼兩聲,講兩句風涼話或敷衍的話。
超沒有溝通誠意的神情。即便她說的話不全然沒有道理,但是看到她的態度,讓在場即使不是當事人的人都看不下去,忍不住想幫另一方說話。
我覺得這是她工作上最大的敗筆,但是可惜她自己不自覺。
只能說她覺得大家對她有成見時,完全沒想到他是被自己給害了。
老實說,我覺得她真的很適合演八點檔連續劇耶,她那自然天成的冷笑神情,總能讓身旁的人恨的牙癢癢的。真應該推薦她給三立台灣XX風的劇組,保證是下檔竄紅的角色。
在辦公室會遇到的人,真的是無奇不有。
話說回來,以前很容易被激怒的,不過近年來對這樣的人也有自己解套的方法。
想想,對方的目的是想激怒你,如果情緒越容易隨之起伏,那就更稱了對方的心了。
也曾想過或許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無奈自己的功力不夠,未免畫虎不成反類犬,這個想法總是在腦海中晃過幾次就自動消失了。
我個人比較傾向採取「冷漠法」,對於對方的態度視而不見、置之不理。
效果只能說尚可,因為我的修養功力還不是很夠,要完全無動於衷很難。但是我也想不到更好的方法就是了。
Posted in 《
工作》 on 2004-07-20, 10:56 下午
with
400 Views |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