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貨舖子

家庭生活,育兒,遊記

Archive for the 隨寫 Category

氣度

假如發現自己長期競爭的夥伴,最近一些事都處理得比你好,績效也比較好,你會開得了口誇獎嗎?還是默默的不出聲當成沒這件事?或是雞蛋裡挑骨頭(相信我,一定挑得到的)酸兩句說:這有沒什麼了不起,這麼一點點成就是應該的有什麼好高興的。

假如自己在別人之前發現這位長期競爭的對手有一些做的不好的地方,鐵定出了一些包,你會:告訴他?不出聲等著看熱鬧?放大錯誤告訴其他人?

最近看了一些人一些事。
深深的覺得,人的氣度,真的差很多。

而氣度跟格局,其實是正成比的。

突然想起有句話有個故事好像是這樣的:格局決定結局、 態度決定高度

只是有感而發。

一篇夭折的文章

昨天其實本來預計寫一篇有關學歷的文章:如果我是白文正,我還會需要花錢買個(榮譽博士)學歷嗎?為什麼?

這是看了新聞後的一點點自己的想法。想了個標題和大綱。還沒找到時間著手寫。
不討論政治,對於那些無益的事我沒有興趣。
當時只有很簡單藉著白先生這件事情,針對媒體和立委說的買學位這部分有一點點自己的想法。

早上出門前看到白先生的這個新聞。我那篇文章應該就夭折了。
這時候再寫什麼都怪,寫好的太濫情,跟白先生沒有任何交情、除了媒體報導的部分以外完全跟他沒有交集。若寫不好的就有失為人的厚道。

這讓那篇文章就此夭折吧!

雖然不認識您,不過希望白先生一路好走~

一樣米養百樣人

有些人的講話方式,讓人不敢恭維Orz~
 
明明可以簡單陳述一件事情或回答一個別人的問題,整個結果就能大家都滿意。
他老大偏偏就愛事情都說完後,硬再最後又加上一句話酸人家一下刺人家一下,一個冷箭把旁人搞得很不舒服。
有些脾氣拗一點直一點的人這時候就會跳出來問什麼意思?
這正中他老大的意思。一臉無辜凡事撇清的回答:我沒有說誰啊?不要自己來對號入座。
然後自己一付很得意自己又勝了這一次,順利佔到別人口頭便宜了。

我跟一個有這種講話習慣的朋友在很平和的狀況下聊過(當然雙方交情很夠我才開這個口),有意思的是,他自己不覺得自己有這樣的習慣,也不覺得自己有很得意。但是這樣的習慣讓旁人都看得很清楚啊
永遠的名言: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有些人提供協助的方式,也讓人不敢恭維Orz~
 
這邊的協助指的是這不屬於他的事情,沒有人會認為他應該要在這件事情上扮演什麼角色。
重點在於,他本來也沒有那個心意要幫忙,但是看別人忙得團團轉又會覺得自己應該主動提出他要協助。
等真的別人交辦部分事項給他時,因為之前是自己開口要協助的就被迫接下來,但是又一邊做得不甘願怨言一堆。搞得相關人員心情都很煩悶情緒更緊繃。
這種口恵而實不至的協助,會造成人力調度上的誤判。真的還不如不要開口提供協助。
 
有些人的傳話方式,一樣讓人不敢恭維Orz~
話通過了他之後會加料,他會把自己的意見放進去,轉述出去,但是原始說話的人還是你,只是內容變成是他的意見。
另一種加料法其實是要你幫他的想法背書。主動跟你聊天或問了你一個問題,他會節錄你的回答中他想要的部分,然後到處說xxx是這樣說的。
這些在工作上目前透過email的cc已經可以過濾掉部分,不過有更多時候發生在私下對談時,於公於私都還是很難避免的掉。遇上了這種人,面對他時加倍小心你的應對內容,不過每隔一陣子還是難免吃上幾次悶虧學教訓。因為要一直記得要防著誰真的很辛苦。
 
 
這些是,在吃了很多悶虧之後的心得。寫下來提醒自己。
 
當還看不清楚狀況的時候,總會被這些人的言語搞得心情煩悶。
等跳開了、看穿了、也看清了,就會知道最好的處理方式不是去找對方理論清楚,而是不要隨著對方每次的言語起舞。
做得到的話就正面面對,笑笑的、淡淡的面對這些事。
做不到的時候乾脆想辦法讓自己眼不見為淨,可能的話不要理會,當然有些時候因為對象的關係是做不到不要理會的,就試著把自己的情緒燃點提高一點不要那麼容易爆發吧

在群體社會中,不時得面對五花八門個性的人,要生存就要適應,說真的,不容易啊!

PS1標題下得不好,不過想不出來要下什麼標題Orz~
PS2也學人家來句機車的但書:不要自己來對號入座喔:)

抵制,做得到嗎?

最近保釣的議題如火如荼。政治外交層面的事情暫不予討論,只是對於共同抵制日貨這一部分表示存疑。

我沒有要唱衰這個策略或是來扯後腿,基本上我也不崇日。在精神上當然支持台灣外交得適度強硬一點這樣的想法與理念(不管對日、對美或是對中…都一樣)。
我的問題只有:抵制日貨實際上真的做得到嗎?

在我心中產生這點疑惑的同時,我看到了這篇報導 防不測》拍下日艦惡行 相機放防水箱  。其中有一小段是:說來諷刺,這個防水箱是日本製

我心中冒出來的OS:不要說防潮箱,我猜連那個相機也可能是日本製的。基本上我手上的每台相機都是日本品牌。買日本品牌還不夠,買的時候還會特意挑選,made in Japan是上品,不得已才會選擇Made in Tailand或是更糟的是Made in China。
除了相機,一般人家中的日貨應該還有家電,不過我家家電日貨的比例比較低些。一大部分是台貨。呼!
另外大部分人家中完全被日貨全面攻佔的應該是電玩吧。Wii、PS2、PS3….

上述都還算物質上的入侵,更可怕的入侵是日漫:我們都是看日漫長大的一代,無形間,其實很多思維都被滲透了~
還有從「東京愛情故事」開始就滲透在我們話題中的日劇。以及每個週末陪伴著我們的日本綜藝節目–黃金傳說、電視冠軍、戀愛巴士…
當然還有日本品牌台灣血統中日合作的房車,省油好開口碑佳。

如果,真的要全面加入抵制日貨行列,拿掉生活中跟日本有關的部分,我想我家娛樂的部分都會呈現一片空白耶…
抵制日貨?!我想對我來說有點太高調難執行,我好像真的只能精神與之同在了!

除了日貨,另外很難抵制的應該是中國貨。
跟抵制日貨的心情不太一樣的地方是,日貨是我們自己想選擇的,中國貨是避之唯恐不及卻躲不掉的。
中國貨的黑心印象實在太深了,不過他太過氾濫的出現在我們最基層的生活用品中,不想要也不行那種。

Sara Bongiorni  曾經嘗試過一整年不用中國貨,要付出的代價比想像中大很多(見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要付出更多的金錢代價與更多的不方便。

回歸原點,日貨或是中國貨充斥在目前市場上,其實都是全球化自由經濟發展的趨勢。那人為或政治意圖發起的抵制活動,是否真能達成預期成效呢?

PS剛剛看到有保釣人士在沙米家貼的領土宣言…呃…麻煩請不要跟我討論政治正確性。

不為錢操煩

週末是半年一度的大學死黨同學會。大家閒聊了一堆八卦也丟出不少狀況題給彼此。

其中一個問題是,年過35的我們覺得自己好像工蜂一樣,不斷的努力工作努力賺錢。

以我家來說,我們的這兩份薪水得負擔兩個小孩(學費以及其他開銷)、房貸、車貸、長輩生活費、以及我們自己的生活必要開銷和娛樂費等等。我們的薪水當然足夠負擔上面這些,不過扣掉這些後還要存養老退休金才是會焦慮的像工蜂一樣工作的原因。
只不過50-60歲退休,如果活到80歲,還有20-30年沒有收入!這才是不敢不工作的關鍵吧!

不過如果說焦慮其實是有點太誇大這個情緒。說真的,講不出自己要賺多少錢能安心才是我們覺得最大的問題所在。(這個的意義在於,這樣的工蜂生活沒有止境,就算現在已經賺很多錢也不會放心,因為不知道終點在哪邊!)

昨天看到這一篇新聞「全球樂土萬那杜 不為錢操煩

引言中的這一段「快樂的秘訣是什麼?」回答:「不用擔心錢的問題。」

節錄部分:
同樣問題問英國人,答案大概一樣。唯一差別是,皮耶根本不需要錢,而英國人的定義卻是要賺得夠多,才不必怕沒錢。

小島生活似乎不如外人想像的那麼愜意,當地人卻樂天知命。

快樂能否衡量人言言殊,然而無疑的,梅托馬島乃至於萬那杜全國均具備令人快樂的要件,家庭關係鞏固與物質欲望幾近於零是兩大支柱。越簡單的事物越能夠使人快樂。

當然,我很肯定我應該絕對做不到這樣的單純生活。我沒有崇尚這樣程度的絕對刻苦儉約生活。

但是我很喜歡最後一句的結論越簡單的事物越能夠使人快樂

不可否認的,如果能降低物質需求引發的對金錢夠不夠的焦慮程度應該會越低。

其實人的物質慾望都是比較出來的。如果從來沒有見識到有錢人能過怎樣奢華生活的人,就不會心生羨慕想要過一樣的生活。也不需要汲汲營營去追逐讓金錢讓自己總是處在很焦慮的狀態中。

對於物質,我們的經驗是,如果親友中出了一兩個超級有錢的人,通常都是個無止境追求金錢的開始。
週遭有這樣的人會讓人不自覺會認為自己也應該要過這樣的生活、或從中分到一杯羹,
再不就是覺得自己也能像人家一樣賺到一樣多的錢,而拼了命下去賺錢只為了也想過這樣的奢華生活。
開了眼界,見識到有錢人能如何有錢如何花錢,通常不是好事,因為世界不再單純,也更不容易樂天知命。

回歸正題。能不為錢操煩應該是大家都想達到的境界,沒有人希望自己總像工蜂一樣有著根本的焦慮!
也許應該想想,如果真的要放下對錢的不安和焦慮,到底會是賺到足夠的錢這個目標先到?還是樂天知命不在乎錢這個目標容易達成呢?
也許是折衷–降低一些不必要的物慾才是最快達成目標的方法。但是過分樂天和知足常樂之間但是那個平衡點又在哪邊?

這個課題我還在努力摸索中。

簡單的相信與合理的懷疑

事情從這兩天的新聞開始。
踴躍的捐輸讓大家回想起彼此之前都有捐款被挪用的不愉快經驗。
有人說:慈濟和國際紅十字會等等都屬於正派大團體,可以放心捐給她們相信他們不會濫用愛心。
又有人說:但是上回海嘯的事件後,不也傳出因為台灣的國際地位關係,善款其實捐不出去的。後續的款項到底怎麼運用了呢?並沒有進一步答案出來。東南亞海嘯事件都這種狀況了,四川地震方面政治問題更難跳脫吧。更不要說之前921地震的善款被工作人員侵吞等等。
 
聽一聽大家的原因,想想其實都屬於合理的懷疑範圍,不管這些什麼大單位以往紀錄都還不錯,偶而也都會發生包含人為蓄意(如貪污)和非人為的因素(如政治),說實話很難避免。
同事說:只因為他們是大公司大單位就一定沒有問題,真的就太阿Q了一點。
 
不過向來毒舌派不太相信一些組織機制是完美的我,這回其實決定走阿Q路線。
我只有簡單的說,當我捐出去那一刻我的功課就做完了。我不期待這個動作得到什麼回報或是福報或是別人的感激或達到什麼結果。

至於濫用別人信賴者,該負的刑責和業障就由他們自己承擔吧。


 
其實我比較希望萬一真的又發生被挪用或是捐不出去等等的事情時,一輩子不要讓我知道事實。雖然選擇簡單的相信,但是每次聽到一些事實,還是會打擊士氣的。
 
由衷的覺得真的覺得要貫徹簡單的相信某一個人某一理念或是某一單位公司,需要很充足的盲目精神才做得到。再簡單白話一點,就是類似宗教和政治狂熱者的那種狂熱吧(EX我就是相信他,就算他錯了我也挺他;或是更盲目一點,我根本不相信也不認為他會有錯的一天,只要是他做的都一定是對的)。

這樣的盲目境界的熱誠我向來欠缺,不過這個議題上我還是選擇簡單的相信,因為我沒辦法親力親為去執行每一個環節去資助或協助。如果必須透過別人行動,也只能選擇簡單的相信,不然因為可能的弊端而放棄行動就太綁手綁腳了。

如果是在不得不/沒有更好的選擇下,能簡單全然的相信一件事一個理念或是一家公司和單位,也許笨,但某種程度來說也是幸福。

政黨輪替

巴紐案引發黨代表熱烈討論,謝長廷表達「支持追查,絕不包庇」的立場,也感嘆,發生這種事會讓人覺得鼓動政黨輪替是對的。謝長廷最後宣示,民進黨清廉形象受質疑,是敗選最大主因,應該有深刻反省檢討,建議提升廉政委員會職權功能,明快處理清廉及操守問題。(節錄自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504/5/yixe.html)

=================

昨天新聞看到的片段,謝主席的話真的一針見血。
我必須說,在看到這個新聞的第一時間的第一個想法真的就是,如果沒有政黨輪替,這10億元應該就在秘密檔案中永不見天日。

貪腐向來是KMT永遠的歷史包袱。
也是當在這八年間檢討DPP時,DPP支持者最常提出來的:KMT當年執政時更貪腐。
每次聽到這樣的說法,心中總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氣憤油然而升:
這還用你說,大家當然知道老KMT更貪腐。但就是因為唾棄貪腐才讓他們下台當在野黨的。
怎麼好的沒學到學了一堆壞的,真的辜負民眾當年政黨輪替的心意。

再度政黨輪替時其實也不見得放心。
誰知道新上台的KMT能不能擺脫貪腐這個歷史傳統?
好像也只能透過輪替機制制衡新的KMT不要走上老路子,不然四年後就等著再度政黨輪替吧。

看起來好心酸無奈喔><
誰不想支持好的黨。但是看起來好像都沒有好的政黨存在,只能退而求其次支持比較不爛的黨。

當然我們透過政黨輪替的期待是,正向循環,執政黨可以心存警惕往好的方向移動。
但是目前看到的一些狀況很可能是,好不容易執政了,不知道可以執政四年或八年或能不能更久,撈錢撈快撈多一點。

如果永遠只有在爛和比較不爛中間輪替的話,這樣的輪替到底意義在哪邊?

哪來的210萬?

選完了。政黨再次輪替。
當然有比賽就會有輸贏。

我只好奇的是哪來的210萬的差距?

列出兩屆選舉的得票數和得票率:

   藍                      綠                           
 2004  6,442,452
(49.89%)
 6,471,970
(50.11%)
 2008  7,658,724
(58.45%)
5,445,239
(41.55%) 
 差距  +1,216,272  -1,026,731

看起來,雙方的勢力消長總合差不多就等於這210萬票數。100萬人的動向,一來一往,決定了200萬的差距。

我其實很想知道造成這1百萬票移動的原因?

當然,這幾天下來各大政論節目和報紙社論都給了不少答案,但這些都是結果論來的。
我比較想知道下面這些人的答案:
1.2004年投綠營,但是2008年改投藍營的原因?
2.2004年投綠營,但是2008年放棄投票的原因?
3.2004年沒有投票,但2008年投了藍營的原因?

這210萬的差距應該是這些族群動向的大致總合。
(還有其他的可能嗎?)

我當然找不到這100萬人在哪邊(頂多找到一小撮)。
我想兩黨應該都要比我更想知道這100多萬人的想法。這關係未來該方向和策略的擬定。

其實我也很想問問我向來欣賞的沈委員,當立委選舉過後,他鐵口直斷的說過:總統大選不用選了,因為會輸200萬票。
這個200萬的數字他怎麼推論出來的?是福至心靈想到的?還是有什麼大家沒看到的盲點和依據?

==========
早上朋友msn傳了這個給我
http://tw.myblog.yahoo.com/jw!3rKTguaYG0dDStk5Ch6Ye.SSG.o-/article?mid=284

講到了部分我的想法

==========

還有這幾天看了新聞的想法
1.與其只會一直怪罪別人,還不如深切檢討自己
2.在狂歡自己的成功之前,請看清楚,手上的成功有一大部分不是自己實力贏得的,是靠對手犯錯撿來的。

–>這個適用於兩次政黨輪替。

===========

再來純紀錄,這些是選前就想寫但是沒寫出來的。不想點得太明白去助長對手支持者的氣焰 。

我向來不是政治狂熱者,我不會想去影響別人的選擇。我有自己很明確的政治立場,但是我沒有瞎,不代表我看不到自己支持陣營的錯誤,其實有時候看到自己支持陣營犯的錯會比看到對手陣營犯錯更來的痛。

我討厭恐嚇性質的選戰策略。不管操弄者是誰都討厭。
EX
2000年藍營提出的:不能投給綠營,不然中共就打過來了
2008年綠營提出的:不能投給藍營,不然台灣就會被併吞,失業率大升(找無工..找無ㄤ)。

不欣賞的廣告
綠營的幾歲發生什麼事情的那隻廣告。
廣告拍的很好,很感人,只是我覺得這應該是在野黨的廣告訴求,不該是執政黨的訴求。
執政的優勢就是政績,如果執政了八年不主打政績牌,只打歷史悲情牌,會讓人有兩個印象:
1.是不是沒有政績可以打才只能一再消費歷史?
2.只會沉浸在過去?

哭笑不得的策略–防奧步研究室
藍營是不是輸怕了?列出一堆上百個奧步。我想有九成以上很有多可能對手陣營根本沒想到過。
當然還好這些奧步都沒發生,藍綠對此的解讀當然不同,藍營覺得是我先破解了,綠營覺得是藍營在消費綠營。
對此我的想法比較趨近水果日報的評論–有被害妄想症?!

我討厭的選舉風格:粗鄙沒有理性的辱罵對手式的策略
選前藍綠各犯了一次這樣的錯誤。藍營的踢館和綠營的粗口事件,正好是我最討厭的典型。
從昨晚tvbs選前最後10天民調的解密來看,這兩個事件確實讓彼此的民調有7%的起伏。
意思是跟我一樣討厭這樣選風的人應該不少。

==============

最重要的一點:我欣賞雙方對選戰結果展現的風度和氣度。更高興一切平和結束。
這才是我真的想要的結果。

==============

這是選後看到的。
其實我不知道民調有多準。不過從昨天TVBS的民調來看,綠營雖然輸了,但是20-29歲的支持綠營勝過藍營不少(數字我忘記了)。
這群年輕人是接下來社會的中間份子,有年輕人的認同和支持其實代表有未來性的。

這反倒覺得是很值得兩陣營密切觀察/經營/思考/警惕的。
我自己認為,放眼未來比沉浸在現在和過去成績都更有意義。

=============

我喜歡辦公室同事的一句話:我們需要藍天也需要綠地。有豐富色彩的世界才真的美麗。

=============

最後自我提醒:儘快忘記勝敗結果。日子繼續照樣過。
引述某精神科醫生的話,如果一周後還在憂鬱生氣或過分開心沉醉在這些過程和結果中,請儘快到精神科門診掛號就醫。

所以,討論到此為止:)
以上言論只代表我自己的一票。
大家好好過日子。

自由經濟

家裡老小都愛吃香蕉,今年香蕉異常的貴,最近一斤在45-50元之間。隨便買個一串就破百了@@
那天在市場忍不住問老闆,以前香蕉沒那麼貴啊?怎麼最近漲到這種程度?
老闆說:因為這是東南亞進口香蕉。
 
我說:台灣產香蕉幹麻要進口東南亞的香蕉?豈有此理!
老闆說:因為台灣的香蕉品質太好了,都賣到日本賺外匯去了。
 

這讓我思索最近以來的一些選舉策略中的經濟政見。開放好還是鎖國好?
 
拋開學術上的應該和不應該,只就身為一般小民眾的立場來看,
因為開放,我的購入成本提高,生活支出就相對提高很多  –>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我的荷包縮水!這怎麼想當然不好!
 
不過若鎖國,就代表明明有機會有能力可以賺更多錢的人,因為政策面讓他不能去賺到那個錢,這樣又合理嗎?
香蕉的事件損失的可能是果農
進出口貿易的事件損失的可能是進出口貿易商
(….還有更多的產業…)
每個人的賺錢機會都可能因此被影響–>所以鎖國不就等於讓大家關在一起窮?
 
所以同一個政見,提出來到底是利多還是利空,要看從哪個角度看?從誰的立場來看。
如果自己的產業需要開放的經濟才能賺到錢,當然希望開放
如果自己的狀況是因為開放就有損失,當然希望鎖國一輩子
 
講個昨天聽到的內容。
新竹園區出現一個斗大的宣傳「xxx主張開放大陸人才進口,只要xxx當選,五萬個工程師當場進駐大家都失業了」
這應該是寫給竹科工程師看的。相信對擔心工作權益受損的工程師有很大的壓力存在。
不過昨天聽到的相反的結果,因為房地產、週遭的相關民生業者(諸如小吃等相關產業)聽到了都很開心。五萬個工程師來表示有五萬個新的商機。
 
所以政策是利空還是利多,很難講得清。當然也請冷靜,不要以為對方比較愚昧所以才不懂。只是彼此的利益著眼點不同想要的當然不同。

選舉可以激情,但是等選完後,就得拋開選舉的激情,靜下心來思考,其實會知道政策的對錯就不能依據部份人利益來取捨,而需要看全民利益來全盤考量。
–>這是老生常談,但就是不變的事實。
–>當然也不是希望犧牲少數成全多數,全盤的考量當然需要配套措施給因而權益受損的少數。

因此,不管明天結果誰是新的總統,請多一點考量在提升全民福祉上,更全盤性的考量未來的經濟政策。給下一代一個較好的未來。

 
由衷希望今天一切平順度過。

量力而為

最近吃了一些悶虧。
先前決議好的事情,我照著規則執行,沒想到中途對方會翻案,那就算了,對方自己下不了台還講得好像我推工作或是挑簡單的做。
 
悶的地方是,對方是長官,不能吵。應該說,吵也沒用,這次就算是你吵贏了不要開心太早,他下回會在其他地方把帳連本帶利的收回來。
 
所以那些辦公室舉證留底的絶招都用不上。因為他是長官Orz~
 
我後來很仔細的想過,真的是因為他那麼善變?還是故意要找我麻煩?
排除故意這一點–>很不想往這個方向去思考,因為涉入情緒問題,正規的方法都會變得無解
 
我覺得最可能的原因是他當初在承諾的時候,並沒有考量自己的能力和承受力。
答應或做決定的當下都很爽快,也許都很真心想幫忙。不過當真的進入執行階段,他才會發現當初給的承諾都過頭了。但是坦承自己做錯決定或當初是思慮不周過分承諾就有損自己長官的尊嚴。
但是事情已經執行不下去了怎麼辦?就只好找藉口轉移大家對他犯錯的注意力,或把責任轉嫁到別人身上,或刁難別人讓對方自己知難而退。
 
 
也許,未來的應對方式或許會是,初步評估認為不可行的事情,不要知道後就埋頭就進行,還是看狀況適時找個台階給不懂得量力而為的長官下,整個流程才會順暢吧。
 
做事難?不,做人更難:)
頁次: Prev 1 2 3 4 5 6 7 8 ... 11 12 13 Next